是道家觀點,是有莊子提出的
最早由莊子提出“天人一也”: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
對這個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是儒家最早言說五行者,戰國以前的儒家只言陰陽而不論五行。而董仲舒將陰陽、五行學說合流並用,他一般還被看作是儒門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為《春秋繁露》。
對天人合一觀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應的。《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放在中心地位,這就說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於“生萬物”。人不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於“成萬物”。再具體地說: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天地人三者雖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對應、相互聯絡的。這不僅是一種“同與應”的關係,而且是一種內在的生成關係和實現原則。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則,人之道是實現原則,二者缺一不可。
是道家觀點,是有莊子提出的
最早由莊子提出“天人一也”: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思想家、陰陽家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
對這個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是儒家最早言說五行者,戰國以前的儒家只言陰陽而不論五行。而董仲舒將陰陽、五行學說合流並用,他一般還被看作是儒門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為《春秋繁露》。
對天人合一觀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應的。《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放在中心地位,這就說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於“生萬物”。人不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於“成萬物”。再具體地說: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天地人三者雖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對應、相互聯絡的。這不僅是一種“同與應”的關係,而且是一種內在的生成關係和實現原則。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則,人之道是實現原則,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