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剛看完《漢武大帝》這部電視劇,對於漢武帝這個人,想看看百家之言對於他的評論。

10
回覆列表
  • 1 # 歷史people

    漢武帝很偉大的。

    這麼說,漢武帝時代,積累了三代四位皇帝留下的國力,漢朝受夠了向匈奴的和親,因此漢武帝橫空出世,要帶領漢朝改變這個局面。另外,漢初以來的黃老思想要改變,郡縣制要全面改變,稅收體制要改變。打仗是政治的延續,所以打仗的同時後勤財政要跟上,所以體制要改。

    打仗,改革,這些事除了錢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後世南朝宋劉義隆治國有方,有錢,但是沒人,北伐被吊打。宋代王安石變法,除了王安石剩下的人都不行,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暗諷王安石。

    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漢武帝時代,人才濟濟,漢武帝對人才的使用不拘一格,一用就是全方位信任。衛青和主父偃,一個騎奴,一個窮光蛋,騎奴拉開了反擊匈奴的序幕,窮光蛋推出大一統的思想和推恩令,推恩令為後世解決藩王問題提供非常好的根據,大一統則是歷代傑出帝王的夢想。

    在他統治時期,貴州、百越等地陸續被收入華夏版圖,匈奴遠走漠北。

    大刀闊斧搞改革,獨尊儒術,鹽鐵專賣,設立刺史,推恩令,加強法制,哪個不是影響至今。使用酷吏對豪門世家大開殺戒,配合推恩令,劉氏子孫能獲得相應的力量,後來的光武帝能恢復大漢跟這不無關係。

    在晚年能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停止戰爭,這份勇氣實在可嘉。

  • 2 # 歡喜寶貝向前衝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不少的帝王,比如我們熟知的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都是非常有能力,而且是有擔當的帝王,若論其對民族的發展和統一的貢獻來,首推的就是漢武大帝,可以說他和世界上很多的名人一樣,散發著熠熠的光輝,比如說拿破崙,凱撒大帝等,在世界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漢武帝執政初期,大權一直由他的祖母竇太后掌握,他並沒有實權。在這個時期他一直臥薪嚐膽,努力等待著時機。公元135年,竇太后死去。終於所有的權力全部落到了他的手中,他的抱負和人生計劃開始得以實施。他首先做的就是將權力全部集中在他的手中,打擊那些外戚,從他們手中奪取權力。接著便把權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邊的人手中,這樣便於控制,也能夠使自己的意志得到實現。

    由於漢武帝連年的征戰造成了國內民眾的生活日漸困難,他的窮兵黷武政策更是讓很多的家庭失去了他們的親人。而且他還迷信巫蠱之術,是很多人被無辜的殺害。當然,漢武帝還是非常的有魄力,他在後期發現自己的缺點,並且下了罪己詔。漢武帝作為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非常有能力的帝王,他的功勞是肯定的,也是非常明確的,雖然有一些小問題小缺點,也不能掩蓋他作為偉大的帝王的成績。

  • 3 # 大龍哥VLOG

    ①他的國號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

    ⑤打擊地方豪強,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為漢土

  • 4 # 小南史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劉徹駕崩。關於漢武帝的一生功過,爭議很多,漢武帝一手打造了一個漢帝國,將匈奴趕到了漠北,將周遍分裂的附屬國都收歸中央政權,對後世的朝代版圖奠定了基礎,而漢武帝的一生又喜歡舞刀弄槍,使百姓的負擔非常重,對此也飽受詬病。那麼該如何評價漢武帝的一生呢?

    對於一個君主來說,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大權旁落,而在君主具有最高權力的政治體制中,唯一能夠比較有效地抑制皇權的現實力量就是相權,因此漢武帝即位之後就大力裁抑宰相的職權。

    建元二年(前139年)和六年(前135年),他相繼免去了魏其侯竇嬰和功臣後代柏至侯許昌的相職,之後在六年之內又連續免了三位宰相。這樣皇帝逐漸掌握了對宰相的絕對支配權。繼而,武安侯田蚡接任丞相。田蚡有王太后為政治和權力背景,又交接諸侯來擴大他的權力基礎,因此權勢得以漸長,百官都對他趨奉依從。

    史載:“武安侯以王太后故,親倖,數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趨勢利者皆去魏其歸武安。武安日益橫。建元六年,以武安侯蚡為丞相,以大司農韓安國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國諸侯愈益附武安。”

    漢武帝不甘大權旁落就廢除了宰相的人事任免權力。這樣宰相就失去了人士保證和權利依據,再也構不成對皇權的威脅。自此,漢武帝走上了皇權專制統治的道路。以後公孫弘、李蔡、嚴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相繼擔任宰相。但“自蔡至慶,丞相府客館丘虛而已,至賀、屈氂時壞以為馬廄、車庫、奴婢室矣”。

    漢武帝對相權的裁抑,改變了漢室政權原來君弱臣強的局面。

    二、改革國內措施,讓經濟繁榮

    漢武帝要成就其盛世功業必須有雄厚的經濟力量作為其統治的基礎,因此在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的同時,漢武帝在經濟上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1、對鹽鐵的改革

    漢朝初年,鑄幣、煮鹽、冶鐵均不受國家法律限制,經濟政策十分自由寬鬆。其中僅鹽鐵私營就使國家減少了大量的財政收入,地方經濟勢力對中央政權構成極大的威脅。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為解決財政困難,設大農丞主持鹽鐵事務。“於是以東郭咸陽、孔僅為大農丞,領鹽鐵事。”

    漢初鹽鐵收入屬於天子私用,由少府掌管,武帝時因財政困難而將其撥歸大農令,以助國用。元狩六年,鹽、鐵皆專賣,也就是將私人壟斷的冶鐵、煮鹽業改為國家壟斷經營,在全中國產鹽鐵的地方設立鹽鐵專賣署,並任命當地的大鹽鐵商為鹽官或鐵官,管理鹽鐵事宜。鹽鐵專賣制度的實施一改漢初經濟政策的寬鬆自由狀態,而是將煮鹽、冶鐵權全部置於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

    把當時獲利最大、同時也是對國計民生影響最大、商品化程度最深的兩種商品收歸專賣,為國家開闢了新的財源,並且基本上抑制了私營鹽鐵的富商大賈從中謀利,增強了政府對經濟的控制和干預,解決了長期困擾政府的經費問題。

    漢朝初期,各地的封國都是自行鑄錢。文帝時“除盜鑄錢令,使民方鑄”,於是“盜鑄如雲而起,棄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富商大賈、貴族官僚掌控鑄幣權,從中大獲其利。這樣以來既造成幣制混亂,致使物價上漲,阻礙市場的正常秩序,也進而威脅著中央的統治。

    《鹽鐵論.錯幣》記載說:“文帝之時,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吳王擅障海澤„„山東奸猾,鹹聚吳國”。

    吳王在起兵時說:“寡人金錢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於吳,諸王日夜用之不能盡。有當賜者告寡人,寡人且往遺之。”

    諸侯王操持鑄幣權,勢力膨脹,成為吳楚七國之亂的經濟基礎,也是威脅中央的一個重要力量。

    3、“算緡”制度和“告緡”令

    這項政策實質上是法家倡導的重農抑商政策的延續,也就是國家使用暴力手段嚴厲打擊工商業者和高利貸資本。“算緡”是指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徵的賦稅,“告緡”是保障“算緡”的法令。元狩四年(前119年)推行“算緡”制,頒佈《告緡令》。

    《漢書.食貨志》商賈滋眾。貧者畜積無有,皆仰縣官。異時,算軺車賈人之緡錢皆有差小,請算如故。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貯積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佔,率緡錢二千而算一。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算一。非吏比者、三老、北邊騎士,軺車一算;商賈人軺車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匿不自佔,佔不悉,戍邊一歲,沒入緡錢。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

    4、要求均輸平準

    “均輸”是國家通過稅收、徵購、調集糧食、布帛等基本生活資料,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組織商品流通。平準就是國家控制各種商品的銷售,平抑物價,是與均輸配套並行的制度。

    原來的漢朝政府各部門經常搶購物資,引起物價上漲。地方上繳中央的貢賦,“往來煩難,物多苦惡,或不償其費”,而且富商大賈囤積居奇,操縱物價。

    於是漢武帝令大農令統一在郡國設均輸官,負責管理、排程、徵發從郡國徵收來的租附財物,並負責向京師各地輸送。又由大農令在京師設定平準官,負責管理全國均輸官運到京師的物資,由國家經營,“貴則賣之,賤則買之”,調劑物價,防止富商大賈從中謀利。此政策實行之後,“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三、開疆拓土

    漢武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不僅要“德澤洋溢,施乎方外,延及群生”,還想“德及鳥獸,教通四海。海外肅眘,北發渠搜,氐羌徠服”。

    為什麼漢武帝又會被說成是殘民以逞的無道暴君?

    1、大興土木、聲色犬馬

    漢武帝作為集權的帝王,就必然使他的性格表現出極端的腐朽性。這種極端的享樂心理驅使他大興土木,廣泛地擴充後宮,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

    秦朝時期宮室眾多,離宮別館相望。項羽入關,大火三月,並未燒盡秦舊宮闕。還有許多宮殿都被儲存了下來。漢初諸帝都比較節儉,並不過度修繕宮室。漢武帝卻一改前朝的節儉自持,他窮奢極欲,大興土木,廣建宮管館別院。

    2、重用酷吏、大興詔獄

    漢武帝要求權力、地位的絕對化,因此他不會向惠、文帝那樣垂拱無為,儉約自持,而是要最大程度地收攬、集中權力。由於這種集權的意念,武帝性格因素中的殘酷和暴虐表現的特別強烈。“殘暴冷漠型的統治者凶狠如狼,凶殘如虎,身上的動物性大於人性,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一切手段。他們對自己都有極大的熱情,對別人卻不屑一顧,也從不考慮別人的立場,可以說是他們只為自己而活,極度自私。”

    3、用兵不息,勞民傷財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在漢武帝開邊拓土所建立的赫赫功勳的另一面則是勞民傷財和永無休止的戰亂。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自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興兵擊閩粵,至徵和四年(公元前89年),前後進行戰爭達四十八年之久。漢武帝進行的這些戰爭,有些是防禦性質的,如對匈奴的戰爭。但也有一些是擴張性的,特別是漢武帝為了求得幾匹大宛良馬,便發動了為時四年的大規模的征討,先後了出動兵力十餘萬人,致使天下騷動。而對於這次戰爭的結果,葉幼明則指出:“軍入玉門關者萬人,軍馬千餘匹,而所得不過上等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而已。”

    即使後期對匈奴的戰爭也已失去防禦的功能而變成勞民傷財的武力炫耀了。

    4、崇奉神仙,迷信巫蠱

    從《史記·封禪書》等記載來看,漢武帝確實是個神仙迷,他在推行神鬼迷信方面是一位史無前例的帝王。《封禪書》在敘述漢武帝時期的故事時,開篇即提及:“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他迷信方士、神仙學說,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巡遊求仙,希冀長生不老;迷信卜筮、屢興巫蠱獄,以致釀成巫蠱之禍,對當時的社會造成很多不利的影響。

    一次次求仙的失敗和一次次長生夢想的破滅,加上晚年的漢武帝年老多病因此生怕自己的大權被別人剝奪。再加上深居簡出的孤獨生活和宮廷內部日益激烈的權利鬥爭,使漢武帝變得焦躁不安和猜忌多疑。這種敏感多疑的性格最大的弱點就是猜忌心理。“這類人警惕性太高,對所有人都採取不信任,懷疑的態度,而且總是不自覺的往最壞處想,這種時時表現出來的戒備心理,等於把自己封閉了起來,成為沒完沒了的痛苦根源。”。

    漢武帝晚年的這種敏感多疑、冷酷無情的性格特徵與巫蠱之禍的發生有直接的關係。

    雖然,“巫蠱之禍”的發生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漢武帝統治的後期尖銳激烈的階級矛盾、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角逐以及互相傾軋、太子劉據與武帝之間的矛盾衝突等等,都是“巫蠱之禍”爆發的重要原因。但是,我們同樣也不能忽視漢武帝自身的性格因素,“巫蠱之禍”發生在武帝一朝,正是漢武帝沉迷於神仙方術、妄求長生不死的心理以及猜忌多疑、冷漠無情的性格才給巫蠱之禍的發生以可乘之機。

    總結

    對漢武帝的評價問題一直存在著嚴重的分歧,但漢武帝始終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積極進取的千古一帝,他開邊、興學、知人善任、銳意進取、積極改革。雖然也犯了諸多錯誤如重用酷吏、崇信迷信、迷戀長生、大興土木工程等等,就概括而言,漢武帝還是功大於過的,是對整個歷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的封建帝王。

  • 5 # 雲隨落日

    漢武帝是不亞於秦始皇的千古一帝。

    漢武帝的功績

    1.打擊匈奴。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真正實現了國富民足。漢武帝登基之後,一改從劉邦開始向匈奴和親的對外政策,對匈奴實事強勁的軍事打擊。從公元前129年到公元前89年下罪己詔前後歷經四十四年,多次派遣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先後發動河南、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的軍事實力,匈奴再也無力對漢王朝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同時打通河西走廊開闢絲綢之路,使內地和西域、中亞地區建立緊密關係,促進兩地之間的文化傳播和發展,西域自此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2.統一思想。公元前134年,在董仲舒的提議下漢武帝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這個摻雜道家、法家等派理論而成的新儒學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礎,為中央集權和維護國家統一做出重要貢獻,為此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秩序的維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3.解決諸侯之患。漢朝建立之初,劉邦為了拉攏勢力,先後封韓信,彭越,英布等九個諸侯王,雖然後來自己剷除了八個,但也僅僅是用劉氏諸侯王替代而已,並未從根本上消滅諸侯王對國家的威脅。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頒佈推恩令,具體內容是諸侯王所有的兒子一起分封地,形成直屬於中央政權的侯國。既消滅了諸侯王尾大不掉之勢,又避免了戰爭維護國家統一。

    漢武帝的過失

    漢武帝的最大的過失就是連年發動戰爭,自漢朝建立以來積累的財富幾乎被消耗殆盡,同時給普通百姓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一將功成萬骨枯,漢武帝打擊匈奴的光輝業績彪炳史冊,但當時的百姓為此不但付出了繁重的勞役兵役,還有大批官兵百姓為此丟掉性命。

  • 6 # 山野老人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不看好漢武帝,認為漢武帝只知道崇尚迷信,窮兵黷武。

    《漢書》的作者班固較為客觀公正地敘述了漢武帝功過。

    一,漢武帝徹底清除了西漢潛在的分裂因素,奠定了西漢繼續偉大的基礎。

    西漢建立之初,劉邦的無奈,讓西漢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潛在的分裂因素。

    這個潛在的分裂因素,就是郡國並行的體制。

    劉邦建國之初,由於無奈,先後冊封了韓信、彭越、英布等九個異姓王。

    這九個異姓王佔據了西漢大部分版圖。

    劉邦在世,先後澆滅了九個異姓王中的八個,僅剩下力量弱小的吳王。

    劉邦儘管剿滅了異姓王,同時又不斷冊封自己的兒子、侄兒、兄弟為同姓王。

    這些同姓王同樣潛伏著分裂西漢的因素。

    劉邦駕崩後,歷經惠帝、呂后、文帝、景帝等四朝。

    在這個過程中,諸侯王對朝廷的對抗日益猖狂!

    景帝時期就發生過七國之亂,差一點葬送了景帝的江山。

    對於諸侯王給朝廷帶來的潛在危險,每一代帝王都有清醒認識,就是無能為力根治。

    文帝時期,賈誼建議文帝“眾建諸侯少其力”。

    文帝對此執行不力,最後將吳王劉濞之禍遺留給了兒子景帝。

    景帝時期,晁錯建議景帝削藩。

    景帝開始也是猶豫不決,最後爆發七國之亂,不得不傾全國之力鎮壓七國之亂。

    到了武帝,主父偃建議武帝削藩,提出“推恩令”。

    武帝吸取前朝的教訓,大力削藩,最後才徹底清除諸侯王對中央朝廷的危險。

    武帝之後的昭宣中興,就是武帝奠定的基礎。

    漢武帝之前,匈奴對邊境的搶劫,危害慘烈。

    劉邦曾經被匈奴圍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選擇和親,緩和與匈奴的關係。

    呂后時期,匈奴寫信侮辱呂后,呂后也只好忍了,繼續選擇和親。

    文帝時期,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帶著十四萬大軍入境搶劫。

    萬般無奈之下,文帝仍然選擇和親。

    景帝時期,為了緩和與匈奴的關係,開放邊關,執行富鄰睦鄰政策,匈奴入境搶劫仍然不斷髮生。

    景帝無奈,仍然選擇和親。

    到了武帝,開始仍然是和親。

    漢武帝認識到,一味的和親,仍然解決不了邊境問題。

    武帝被迫對匈奴發動戰爭,以戰止戰。

    特別是西北面,被匈奴、西域少數民族、西羌諸部等緊緊包裹著,壓迫著西漢喘不過氣來。

    特別是匈奴,讓西漢邊民慘遭蹂躪。

    武帝登基後,對匈奴實施了長達三十多年的戰爭,最後將邊境線向外推移了幾百公里,保證了邊民的安寧。

    西域都護府與西漢連城一片,截斷了匈奴與西羌的聯絡,對西羌與匈奴兩大少數民族實施了反包圍。

    之後,在武帝后人的努力下,西羌也納入了西漢的版圖,匈奴的很一部分也納入了西漢版圖。

    漢武帝三十多年的對外戰爭,雖然給國家與人民帶來了無法承受的災難,但是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奠定了發展壯大的根基。

    如果沒有漢武帝三十多年的對外戰爭,很難想象,我們今天的國土版圖會是個什麼樣子!

    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佔據歷史統治舞臺一千多年,奠定了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流的基礎。

    儒學今天在國家與世界的地位,讓中國人自豪。

    儒學興起之初,是不受人待見的。

    秦始皇重視法家,有過焚書坑儒事件。

    劉邦對待儒生是極其厭惡,推行黃老學說。

    黃老學說的統治地位一直持續到景帝。

    到了武帝,由於董仲舒的努力,漢武帝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才奠定了儒學一千多年來的統治地位。

    如果沒有儒學一千多年的統治地位,很難說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流。

    西晉解體後,曾有羌族、氐族、鮮卑族等少數民族湧入中華大地,最後鮮卑族完全控制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權。

    鮮卑族建立北魏政權後,北魏孝文帝實行改革,主要是漢化改革,才保證了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

    南宋被蒙古人滅亡後,建立元朝。

    蒙古人在中國境內建立的元朝仍然實行漢化,再一次保證了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

    明朝滅亡,滿清人登基,仍然崇尚中華文明,保證了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

    由此可以斷言,沒有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儒學的統治地位,很難說中華文明持續五千年不斷流。

    站在這個角度看,站在中華文明持續五千年不斷流的角度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功不可滅!

  • 7 # 王也2020

    漢武帝和嬴政差別太大了,沒有可比性!我們總是以武功來評價一個皇帝,其實應該也要考慮文治,漢武帝文治基本沒有,也不是開國大帝,所以和嬴政差遠了。

    嬴政是開國皇帝,第一個統一全國的黃帝,而且好多文治數不勝數,比如車同軌,字同文等。馳道和水利等。

  • 8 # 山東火種電子商務

    漢武帝的一生可以用“七分功,三分過”來概括。

    漢武帝開疆拓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多次討伐匈奴,維護了國家的安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延續久遠的思想傳統。

    漢武帝最值得指責的是好大喜功,喜歡排場,而且多次用兵耗費民力,出現了凋敝的情況。

    好在漢武帝萬年認識到了這一年,與民休息,這是值得肯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現在日本的實力,能在多長時間造出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