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暱稱1878

    明朝嘉靖年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中國陝西省華縣地區(西嶽華山)發生了約為8級大地震。在此次地震中,記載的有姓名傷亡者約83萬之多。

  • 2 # 門外老漢

    地震又叫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受力破裂,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上萬次地震,只是這些地震的震級太小,震源太遠,導致人們都感覺不到在發生地震。而能夠感覺到的,給人類帶來經濟損失的地震大概只有十幾次,有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地震,更是罕見。

    這次特大地震後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地震監控中心,雖然不能準確的預測地震的發生,但是這些部門的成立,給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便利,更加準確的去分析和研究地震學,為人類征服大自然奠定基礎。

  • 3 # 貓先生內涵科普

    有同學一直擔心人類將被天外小行星毀滅,例如曾經的恐龍;我倒是一點也不在意,因為我們底下的烈火,絕對比小行星的威脅強大百倍!對,我說的是地震。

    震級:一般來說,又稱為里氏震級,以地質學家查爾斯.里斯特名字命名。具體指的是一個根據地面測量的結果武斷地得出的地球震動的次數,它以指數的上升來表示。簡單的說:7.3級地震要比6.3級地震強50次,比5.3級地震強2500次。這是第一個知識點。

    地震破壞強度:從理論上講,地震沒有上限,同樣也沒有下限。震級是一種測量強度的簡單方法,但並不用來直接描述破壞程度。地震破壞強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震源深度、底土的性質、持續的時間、餘震的頻率和烈度,以及災區的具體情況。第二個知識點,最可怕的地震不一定是最強烈的地震,但可怕的地震級數一定不會低。

    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地震並不總是能很精確的測量。反正大家認為以上兩次中,肯定有一次是最大的,當然另一次也是巨大的。畢竟不是光榮的記錄,所以大家將就著用吧。

    現在估計,那次地震的震級為9級。有6-20萬人直接死亡,周邊的破壞損失無從估算;這個曾經繁華的都市幾乎從地圖上消失十數年。

    日本東京是最可能誕生新紀錄的地方。倫敦大學院的危險事件專家比爾·麥圭爾把東京描述成一個“等待死亡的城市”。日本已經是個以多地震聞名的國家,而東京恰好又位於三個構造板塊的相遇之處。

    東京在1923年9月1日發生過一次破壞性極大的地震——關東大地震。20萬人死於非命。自那以來,東京一直悄無動靜,因此地下的張力已經積聚了快100年。未來,它肯定要爆發。1923年,東京只有大約300萬人口。今天,人口將近3500萬。

    我不會去猜測下一次到底會死多少人,但據估計,潛在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7-8萬億美元,超過全日本一整年的GDP總量。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4 # 普天行

    地球也會有熱脹冷縮的現象,當然,現在的地球一直都處於不斷“冷縮”的狀態,而冷縮的結果就是地殼的爆裂並釋放能量,這就是產生了地震?……

  • 5 # 技術力量

    智利9.5級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範圍圖

    1960年5月22日,智利南部瓦爾迪維亞附近發生了世界最大的地震。 其震級被美國地質調查局認定為9.5級。

    這次地震發生在智利海岸附近的太平洋下面。地震造成的地震破壞損壞了數千座建築物。智利政府估計約有200萬人無家可歸。

    幸運的是,地震發生在下午中午,之前是強大的前震。這場前震使大多數人從他們的建築物中受到驚嚇,在主要地震發生時多數人位於室外,避免了更大傷亡。

    大部分的破壞和死亡都是由地震引發的一系列海嘯造成的。地震發生後不久,這些海浪席捲了沿海地區,淹死了許多人。

    這是一場發生在大約32公里深處的巨型地震,納斯卡板塊在南美板塊下方俯衝。 它產生了一個805公里長的破裂帶,從智利塔爾卡延伸到奇洛群島。

    啟示:海地巨型地震通常伴隨著前震和後震,主震發生時通常會引發海嘯,並且會波及廣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世min在位的時候用避諱min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