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家的貓叫皮蛋

    有錢人去吃飯,要了一大桌菜,然後主食是一碗米飯,窮人一盤鹹菜配了三大碗米飯,二戰日本兵攜帶的子彈是德軍的二倍就是這個道理。

    二戰德軍單兵的彈藥包每人配備兩個,每個彈藥包可以裝備30發子彈,也就是說德國士兵最多配備60發。

    二戰日軍彈藥包分為前後兩個,每層各有30發子彈,一共兩個彈藥包。也就是說日軍單兵攜彈量最多是120發。

    二戰日軍單兵攜帶量是德軍兩倍這個說法事實上是存在的。

    士兵負重過重會影響其戰鬥力的,而且相同負重下攜彈量大了自然其他裝備就相應的減少了。二戰日軍單兵負重40斤,而德軍單兵負重還略高於日軍,日軍上層不是不知道單兵載彈量大的弊端,實質上主要是隻能如此,不得已而為之。

    原因一:日軍雖然有兩個彈夾,但是作戰時只能使用第一個彈夾的六十發子彈。第二個彈夾的六十發子彈是為班組的那挺機槍準備的。而德軍有專門的機槍組,有專門的彈鼓或彈鏈供彈,有專門的彈藥兵,自然無需士兵來為機槍攜帶子彈。

    原因二:日軍的主要火力是機槍和火炮,而基礎小隊最主要的火力就是機槍,所以必須充分保障機槍彈藥的充足。而德軍機械化程度很高,火炮、裝甲車、坦克是主要的攻擊手段,加上衝鋒槍普及,攻擊手段多,對機槍的依賴程度遠遠低於日軍。

    原因三:日軍單兵裝備單一,以三八步槍為主要步兵武器,想對德軍五花八門的裝備,日軍也確實可以節省出一定空間多攜帶彈藥。

    其實說了半天,關鍵就一個主要原因後勤運輸能力差,資源有限。

    二戰中日軍級別最高甲種師團,滿編情況下二萬八千人,一個師團戰馬約9000多匹和卡車118輛,就這還是四四制的師團。

    而對比德軍,蘇德戰場一個德軍滿編步兵師,基本上每師裝備的卡車超過五百輛、輕型運輸車200多輛、馬車1000多輛和摩托車200多輛,但兵力卻只有不到一萬八千人。

    日軍一個甲種師團運輸主要靠騾馬,卡車只有一百輛,只有德軍一個師的五分之一,關鍵人數還比人家多不少,就這還是普通步兵師,如果和德軍精銳的裝甲師和摩托化師比差距大的驚人,德軍一個滿編裝甲師不算裝甲車、坦克,單純運輸卡車高達1900多輛、其它汽車將近800輛。

    和德軍精銳裝甲部隊比,日軍一個最精銳的師團運輸能力不如人家的十分之一。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日軍單兵不能攜帶超額的彈藥的話,戰鬥是無法繼續下去的。

    二戰日軍陸軍單純就運輸能力而言,還遠不如一戰時期的列強。

  • 2 # 夏目歷史君

    眾所周知,士兵上戰場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裝備問題和補給問題。大家也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前後有60➕個國家參與其中。

    德軍陸軍裝備精良,人員充足

    其實人們最早發明機槍的時候,一直都在為機槍的射速不夠快而煩惱,但是後來經過改良射速提高了,又開始擔心因射速太高了而浪費彈藥的後果。

    然而聰明的德中國人機槍編制,是這樣的,一挺機槍兩個人,一人為主射手,另外一人是副射手。而副射手的主要職責是平時提彈藥箱,攜帶備用零件等,當主射手意外陣亡後,副射手才會接替繼續射擊。

    他們負責供應彈藥卡車,一般也會在士兵們作戰區不遠處停靠,當彈藥不夠了,副射手就會到卡車上去取。然而,德軍在整個二戰,不僅單兵裝備嚴謹、精良,最主要的是,他們也從來就沒有為彈藥不足而發愁過。

    德軍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

    一說到德軍,很多人的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幅機械化部隊的場景,其實沒錯,德軍的前線突擊部隊機械化程度很高,但是用於後勤運輸的相對就少的可憐了。

    一開始他們的後勤運輸主要依靠的是騾馬,這就是後來人們稱德國為“騾馬帝國”。據統計二戰當中德國動用了近300萬匹軍馬,而他們使用馬運輸,也僅僅是到達前線的最後一站。

    而在突襲西歐時,西歐國家完善的鐵路設施也給德軍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因為鐵路是當時陸地上運輸能力最大的工具。

    總結

    其實,二戰時期不僅是日軍士兵,德軍士兵也有多帶彈藥包的習慣,這主要是考慮到在戰鬥中補給比較困難的原因,多帶總沒壞處。

    不過德軍的陸軍裝備遠勝於日軍,即使在碰到在彈藥消耗量遠多於日軍時,德軍步兵也不需要攜帶過多的子彈。

    相比之下,日軍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基於他運輸能力太差,後勤補給也跟不上,所以一線步兵在戰鬥中就會盡可能多的攜帶彈藥,以便維持長時間的作戰。

  • 3 # 歷史總探長

    二戰時期德國步兵裝備的步槍是98k步槍,98k步槍屬於單髮式步槍,彈容量只有5發。

    為了提高士兵持續作戰的能力,每名德國士兵在出徵前,除了攜帶槍支外,還會攜帶60發備彈。而二戰時期的日本兵裝備的步槍是38式步槍,38式步槍的彈容量和98k步槍一樣,兩種步槍都屬於單髮式步槍。

    然而日本士兵在出徵前攜帶的備彈數量卻高達120發,是德國士兵備彈數量的兩倍。

    對於單發步槍來說,60發的備彈已經足夠打完一場戰役。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中央軍普通士兵攜帶的備彈數量僅僅只有30發左右,很多雜牌軍和地方武裝在作戰的時候幾乎都沒有備彈。日本兵120發的備彈數量,顯然不止是為了一場戰役而準備的。

    從二戰時期日本兵的作戰習慣,以及日本兵的後勤保障情況來看,日本兵攜帶120發備彈,主要是因為日本兵使用步槍的情況較多,以及日本兵的後勤保障情況落後。

    而且德國軍隊的後勤保障體系比較的完善,德國有大量的軍用運輸車輛和空運飛機,能夠為士兵提供源源不斷的彈藥補充。當德國兵的子彈打光之後,德國的後勤部隊立刻能夠運送過來更多的彈藥補充。

    而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仍然停留在一戰時期的裝備水平,日本軍隊的作戰方式以陣地戰為主,主要的武器仍然是步槍。日本在二戰時期幾乎沒有多少輛像樣的坦克,炮兵部隊也是以小口徑迫擊炮和投彈筒為主。

    除了戰場消耗較大之外,日本的後勤保障情況也非常的落後。日本在二戰期間軍用運輸車輛的數量十分有限,很多日軍部隊仍然依靠著馬匹來運送軍用物資。在軍用物資供給不足的情況下,日本軍隊經常會搶劫附近的村莊,來解救軍糧不足的問題。

    實際上即使攜帶120發子彈,日本人在補給斷絕的情況下仍然無法持續作戰。在太平洋戰場後期,日本困守在孤島上的部隊,經常在戰爭後期彈盡糧絕,只能依靠著自殺式衝鋒發起進攻。假如日本和德國的裝備情況相當,後勤補給情況相當,那麼日本兵攜帶的子彈數量也將是60發。

  • 4 # 老霍家那小勇

    我是老霍,一個水平不高的軍迷,我來談一下我的觀點。

    為什麼德軍裝備比日軍好,但是單兵攜帶彈藥量卻沒有日軍多呢?

    首先是作戰體系和作戰思想問題。

    我們先來說日軍。鬼子是島國,資源匱乏,而且陸軍和海軍極度不和,本來應該是情同手足的兩個軍種,水火不容,結果慘就慘在海軍得勢。本來日本鋼產量就不高,絕大多數還被海軍用了,陸軍的配給份額低的可憐!舉個例子,日本海軍戰列艦,航空母艦,動不動幾萬噸,那可都是高標準鋼材啊!一艘大和,六萬多噸排水量,恐怕抵得上二戰日軍生產全部坦克用鋼材總和了!

    日本深知自己戰略資源不足,所以強調射擊精度,浪費子彈是要收到嚴厲懲罰的,這一點,從新兵訓練時就開始了!鬼子講究首發命中。我們來看陸軍的武器,三八大蓋,步槍過分追求射程,雖然打的準,但是近距離威力不足,子彈初速太快了,而且絕大多數士兵,沒辦法發揮三八大蓋標尺射程遠的優勢。既然步槍如此,再看機槍。歪把子,用普通步槍彈,這本身是很先進的作戰思想,可是,鬼子思路奇特,不僅用步槍子彈,就連步槍的彈夾也用上了!雖然歪把子戰場上經常出問題,但是,不得不承認,打的是真準啊!輕機槍如此,那重機槍呢?92式登場!作為重機槍,鬼子可真實突出了一個重字!模仿哈奇開斯機槍,為了散熱,裝了一堆金屬散熱片,為了保證火力持續,用彈板供彈,理論上只要彈藥手不停裝彈,就可以無限開火!現場射速只有200發每分鐘!槍身重,槍管長,射速慢,換來了精度高!當時鬼子的戰術,遠距離壓制靠精確射擊,衝上去刺刀解決戰鬥。鬼子的步兵,不僅帶三八大蓋的子彈,還要兼顧一下自家歪把子,加上後勤補給不及時,當然是能多帶彈藥就多帶。鬼子火炮並不多,缺乏炮火有效支援的步兵,只有多帶子彈來對付敵人。

    再看德軍。德軍二戰閃擊戰思想,以坦克裝甲車為核心突擊,撕開敵軍防線,步兵跟在後面擴大戰果。德軍步兵核心是MG42,步槍的作用就沒有那麼大了。再提到火炮,德軍的炮兵是很強的!炮火支援給力,炮轟之後,炮火開始延伸,坦克馬上突突的開過去,坦克炮打殘餘碉堡和堅固工事,車載機槍收拾步兵。坦克剛剛開過去,步兵就跟上來了,MG42壓制,讓敵人抬不起頭,隨後衝上去,別忘了,德軍還有MP40衝鋒槍解決近戰,這時候驚喜發現,大名鼎鼎98K,只能做打下手的活!98K不管遠近,都不是火力核心。既然不是火力核心,帶那麼多彈藥幹什麼。德軍補給後勤也很給力,卡車很多,打完仗,彈藥很快就能得到補給,也就沒必要帶太多了!

    機械化和摩托化的思想,就是德國先提出來的,順便說一句,我們這幾年解放軍雖然發展很快,但是我們也只是剛剛實現了機械化,至於數字化和資訊化,還有很長路要走。

    我們要明白,沒有人願意多帶東西上戰場,尤其是需要背在自己身上的東西,這一點就算是鬼子也明白。德軍火力核心不是98K,後勤補給也及時,所以單兵攜帶彈藥不如日軍多。

  • 5 # 大將軍威武K

    這就充分體現出德國和日本軍事理念的差異。

    20世紀初期,隨著內燃機被廣泛應用於軍事,各國都出現了以內燃機為驅動力的機械化兵團,作戰指揮體系也發生了深刻改變。這其中以歐洲國家變化最為深刻。

    德國陸軍當時是世界上各國陸軍的偶像,很多Continental甚至是亞洲國家都以德國陸軍為參照物進行本國陸軍的改造。德軍的後勤運輸完全是機械化為主、騾馬化為輔,一個步兵師擁有卡車550輛、馬車1200輛、履帶車200多輛,裝甲師和摩步師的機動車數量更多,連上坦克和強擊火炮在內接近4000輛。如此龐大的機械化力量為1.5萬名步兵補充彈藥完全綽綽有餘。當然,機械化下的後勤力量強大也不能完全取代單兵的作用。和大多數國家的士兵一樣,德軍士兵通常情況下是攜帶60發子彈,分為6個彈藥包掛在前胸後背。特別是在蘇德戰爭時期,由於戰場環境和對手實力的變化,單純的機械化作戰已經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更突出了士兵個人的能力。德軍步兵使用的98K步槍、MP40衝鋒槍、MG42機槍的子彈完全通用,一定程度上也節省了步兵的負荷。

    日軍則與德軍不一樣,雖然也是一支凶悍之師,但是與德軍相比更注重單兵素質,特別是因為工業原料匱乏,機械化程度十分低下,甚至連衝鋒槍都不配備,這就是為什麼日軍善於拼刺刀的緣故。步兵主要裝備三八式步槍、十一式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並且子彈不通用。在執行戰鬥任務的情況下每個士兵攜帶120發子彈,分為3個彈藥盒,非戰鬥任務時攜帶1個。

  • 6 # 瘋話h先生

    我想這要歸功於日軍糟糕的後勤供應和佔領區較差的工業基礎無法為日軍提供補給吧。

    首先,日軍的後勤供給較差,大多數部隊的補給還停留在騾馬話的運輸,加之日軍的戰線拉的較長也就使單兵子彈的攜帶量要求高。這也是為何日本兵會肆意搶掠老百姓物資的原因(本人非日雜,勿噴)

    第二,因為當時日軍的佔領區工業基礎較差,無法像德軍歐洲佔領區一樣做到就近補給。所以大量攜帶彈藥也就成了必然。

  • 7 # 皇家橡樹1972

    日寇分隊當中沒有裝備衝鋒槍,剩下的1名“軍曹”加9個歩兵銃手每個人都是120發子彈,合計1200發。歩,軽機関銃子彈加起來是1680發。

    根據統計從1939年~1945年戰爭結束,德國在此期間一共生產了216億發子彈;日本從1941~1945年投降只生產了21億發子彈;美國從1941年~1945年一共生產了417億發子彈,日本的子彈產量相差極為懸殊!

    僅從子彈產量來看日本就沒資格發動戰爭,但就是因為資源過於貧乏,為了“拓展生存空間”才鋌而走險!最後被滅國,到現在仍然不是正常國家,是美國的殖民地。

  • 8 # 不沉的經遠

    在二戰裡德軍士兵隨身攜帶的子彈是60發,而日軍是120發,整整是德軍的兩倍。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日本太窮,缺乏汽車和馬車,後勤跟不上,所以只能讓步兵隨身多帶一點。

    德軍士兵腰上的6個彈藥包,每個包可放10發子彈,共計60發

  • 9 # 步驚雷37

    簡單的說,德軍打的歐洲國家基礎設施基本是工業國家的底子,道路交通發達,機械化部隊運動順暢,後勤補給強大,單兵攜彈量少並不影響作戰,而且在閃電戰下,單兵火力並非重點。

    日本面對的是落後的農業國,道路交通不適合機械化部隊運動,除了華北平原,其他要麼丘陵,大山,要麼是江南水網。後勤補給難度大,對手的重火力缺乏,步兵間的近戰多,因此單兵攜彈量大更實用。

    日本人侵華謀劃久遠而且精細,九二步兵炮,豆戰車,擲彈筒這些武器簡直就是為中國戰場量身定做的。

  • 10 # 不正經的軍棍

    日軍攜帶子彈數量,其實和德軍是差不多的。

    日軍腰後那60發,其實是給機槍手的。看他放在腰後就知道為什麼了。給自己的子彈不可能放在腰後面,取用根本就不方便。

    其實栓動步槍這個東西,消耗慢,六十發子彈其實足夠了。帶多了,負重過高,而且沒必要。反正戰場上有補給的地方,有專門的負責補給的人。

    日軍子彈是德軍兩倍,這個沒問題,只不過,後面的六十發不屬於自己,而且,不光不屬於,自己還不能用,想用,必須得到批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72地煞星中,有哪些人其實是有實力位列36天罡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