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前後有四任“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但是我們考證一下就會發現,這四任“大都督”並非都名副其實。
“大都督”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統帥諸軍的大將,而“都督”一職出現於漢末,最初應該是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地位不高。另外,漢末的時候,領兵的武官多稱“督”,負責攻城的叫“升城督”,領某部者為“某部督”,現在我們從正史《三國志》上可以看到的關於周瑜的官職就是:“(建安)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這時周瑜的官職類似於“先頭部隊司令官”。同年,發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戰”,史書上提到“卿(周瑜)與子敬(魯肅)、程公(程普)便在前發”,根本沒提“大都督”,但是《三國演義》的第四十四回裡說赤壁之戰前,孫權“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這就難免杜撰之嫌了。真實的情況是,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也就是周瑜死後12年),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率部抵抗劉備,《三國演義》上也有基本相同的描述。陸遜才是歷史上第一任名副其實的“大都督”,至於周瑜、魯肅和呂蒙等幾位“大都督”,就都是民間俗傳了。
東吳前後有四任“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但是我們考證一下就會發現,這四任“大都督”並非都名副其實。
“大都督”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統帥諸軍的大將,而“都督”一職出現於漢末,最初應該是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地位不高。另外,漢末的時候,領兵的武官多稱“督”,負責攻城的叫“升城督”,領某部者為“某部督”,現在我們從正史《三國志》上可以看到的關於周瑜的官職就是:“(建安)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這時周瑜的官職類似於“先頭部隊司令官”。同年,發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戰”,史書上提到“卿(周瑜)與子敬(魯肅)、程公(程普)便在前發”,根本沒提“大都督”,但是《三國演義》的第四十四回裡說赤壁之戰前,孫權“封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這就難免杜撰之嫌了。真實的情況是,吳黃武元年(公元222年,也就是周瑜死後12年),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率部抵抗劉備,《三國演義》上也有基本相同的描述。陸遜才是歷史上第一任名副其實的“大都督”,至於周瑜、魯肅和呂蒙等幾位“大都督”,就都是民間俗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