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陀,佛教術語,梵語(Gāthā)的音譯,意譯為頌,簡作“偈”,讀為jì。“頌”,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通常以四句為一偈。佛教術語,Gāthā; th&amacron,譯曰頌。定字數結四句者。不問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頌者,美歌。伽陀者,聯美辭而歌頌之者,故譯曰頌。見伽陀條。又偈訓為竭,竭也。攝盡其義之意。天台仁王經疏中曰:‘偈者,竭也。攝義盡,故名為偈。’擴充套件資料:偈語,佛經中的唱詞Budhist"s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頌(偈文,偈句,偈言,偈語,偈誦。均為梵語“偈佗”。即佛經中的唱頌詞)。附綴於佛經的一些讀後感或修行的實踐中得到的體悟寫成的語句。因為多為四句組成,兼具文學的形式與內容,朗朗上口,儘管不是佛經的主要內容,也成為與佛經相提並論的典故。偈語是佛法之本,佛經是樹幹與青柯,偈語是果實與花朵。因為每首偈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成為僧人頓悟的美談。著名偈語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師《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等。
偈陀,佛教術語,梵語(Gāthā)的音譯,意譯為頌,簡作“偈”,讀為jì。“頌”,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通常以四句為一偈。佛教術語,Gāthā; th&amacron,譯曰頌。定字數結四句者。不問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頌者,美歌。伽陀者,聯美辭而歌頌之者,故譯曰頌。見伽陀條。又偈訓為竭,竭也。攝盡其義之意。天台仁王經疏中曰:‘偈者,竭也。攝義盡,故名為偈。’擴充套件資料:偈語,佛經中的唱詞Budhist"s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頌(偈文,偈句,偈言,偈語,偈誦。均為梵語“偈佗”。即佛經中的唱頌詞)。附綴於佛經的一些讀後感或修行的實踐中得到的體悟寫成的語句。因為多為四句組成,兼具文學的形式與內容,朗朗上口,儘管不是佛經的主要內容,也成為與佛經相提並論的典故。偈語是佛法之本,佛經是樹幹與青柯,偈語是果實與花朵。因為每首偈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成為僧人頓悟的美談。著名偈語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師《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