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的初期,當時美國國防部實驗室將部門中的主要計算機聯結起來,並採用一些規則來實現使用者間的資訊交換。這是網際網路的誕生雛型;到了1972年,這個系統已經連線了5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主機。但是網際網路的真正發展開始於1985年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專案--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簡稱CANET)啟動,其合作伙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網際網路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揭開了華人使用網際網路的序幕。這封電子郵件是透過義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設在北京側的PAD機,經由義大利ITAPAC和德國DATEX―P分組網,實現了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連線,通訊速率最初為300bps。
網際網路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到70年代的初期,當時美國國防部實驗室將部門中的主要計算機聯結起來,並採用一些規則來實現使用者間的資訊交換。這是網際網路的誕生雛型;到了1972年,這個系統已經連線了5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的主機。但是網際網路的真正發展開始於1985年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專案--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簡稱CANET)啟動,其合作伙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 1987年9月,CANET在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內正式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網際網路電子郵件節點,並於9月14日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揭開了華人使用網際網路的序幕。這封電子郵件是透過義大利公用分組網ITAPAC設在北京側的PAD機,經由義大利ITAPAC和德國DATEX―P分組網,實現了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的連線,通訊速率最初為300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