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藥性甘而微寒,善養陰生津,主入胃經,尤善養胃陰、清胃熱,為養胃陰之要藥,主治胃陰不足之口渴咽乾、食少乾嘔、胃脘疼痛不適、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可單用,或與麥冬、生地、天花粉等養陰清熱之品配伍。
《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現代研究顯示,石斛可抑制胃黏膜損傷,調節胃腸運動及消化液與消化酶的分泌,改善腸道菌群失調。
任何一味中藥都有嚴格的適應症,要根據體質辨證選用。體型偏胖、痰溼過盛且陽氣不足的人要少用或慎用石斛,否則會助溼助邪。另外,由於石斛性偏甘寒,屬於涼性藥物,脾胃虛寒之人也不適合服用。
擴充套件資料
石斛性微寒,味甘、淡,入胃經、肺經和腎經,是典型的補陰藥。根據中國藥典(2010版)的記載,石斛是蘭科植物金釵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蘇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屬植物近似種的新鮮或乾燥莖。其主要功效為:養胃生津、滋陰清熱,沒有任何關於抗癌功效的記載。
現代中醫藥膳食療中,石斛是常用食材,可鮮用、幹用、熬膏、泡酒、水煎代茶或煮食粥湯服用。但需注意,石斛甘寒滋膩,故有助溼斂邪,不宜長期大量服用,脾胃虛寒、溫熱病早期、溼溫病尚未化燥傷津者忌用,孕婦慎用。
石斛藥性甘而微寒,善養陰生津,主入胃經,尤善養胃陰、清胃熱,為養胃陰之要藥,主治胃陰不足之口渴咽乾、食少乾嘔、胃脘疼痛不適、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可單用,或與麥冬、生地、天花粉等養陰清熱之品配伍。
《神農本草經》稱其“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現代研究顯示,石斛可抑制胃黏膜損傷,調節胃腸運動及消化液與消化酶的分泌,改善腸道菌群失調。
任何一味中藥都有嚴格的適應症,要根據體質辨證選用。體型偏胖、痰溼過盛且陽氣不足的人要少用或慎用石斛,否則會助溼助邪。另外,由於石斛性偏甘寒,屬於涼性藥物,脾胃虛寒之人也不適合服用。
擴充套件資料
石斛性微寒,味甘、淡,入胃經、肺經和腎經,是典型的補陰藥。根據中國藥典(2010版)的記載,石斛是蘭科植物金釵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蘇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屬植物近似種的新鮮或乾燥莖。其主要功效為:養胃生津、滋陰清熱,沒有任何關於抗癌功效的記載。
現代中醫藥膳食療中,石斛是常用食材,可鮮用、幹用、熬膏、泡酒、水煎代茶或煮食粥湯服用。但需注意,石斛甘寒滋膩,故有助溼斂邪,不宜長期大量服用,脾胃虛寒、溫熱病早期、溼溫病尚未化燥傷津者忌用,孕婦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