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一段歷史

    文治武功那檔子事每個英明的皇帝都幹,但是奇葩皇帝個個不同,由於明憲宗做的事情過於奇葩,所以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昏君形象是再也改不了了。

    這是憲宗自己的俄狄浦斯戀母情結本來也不算大事,但壞就壞在萬貴妃在自己的兒子夭折之後變得心狠手辣,瘋狂迫害後宮中其他有身孕的妃嬪,包括明孝宗的生母紀氏,這在歷史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憲宗作為萬貴妃的支持者,自然分擔了這個惡名。

    第二件事就是信用宦官。太監在有明一朝始終是政治毒瘤,明憲宗任用大太監汪直提督西廠,一時汪直排斥異己,權傾朝野,十分囂張。

    關於汪直擅權,後人記載這樣一個故事:太監阿醜擅長在皇帝面前演詼諧劇,有一次,阿醜裝扮成個醉漢,旁邊一人說道:“某某大官來了!”阿醜還是酗罵如故。那人又說:“皇上駕到!”阿醜仍然酒醉。又道:“汪太監來矣!”阿醜一下子酒醒。旁人問道:“天子駕至不懼,而懼汪直,何也?”阿醜說道:“吾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也。”

    後來,雖然汪直失寵被貶,但東西二廠的特務政治依然如故,使得朝野失望,民間怨言四起。

    第三件事就是吏治腐敗,明憲宗一朝,上至內閣首輔萬安、大學士劉吉、劉珝,下到六部尚書,大多尸位素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被當時人以歌謠戲稱:“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萬安貴為首輔大臣,不但沒有匡正憲宗的失德和怠政,反而以巴結萬貴妃,向憲宗進獻房中術以固自身權寵,實在無恥之尤,在他的帶頭下,搞得滿朝烏煙瘴氣,加之天災連年,憲宗時期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官軍疲於奔命,焦頭爛額。

    雖然憲宗在位期間東征西討,收復哈密,平定河套,成化犁庭痛揍女真,但當時輿論對他的評價不高。公元1487年,四十歲的憲宗去世,他的廟號“憲”含義為“雖多能,不至於大道”,指雖然博聞多能,但在個人品行修養或施政綱要方面仍有缺失,達不到最佳標準。

  • 2 # 風塵講歷史

    明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其“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也讓人稱讚它為中國歷史上最“剛”的王朝。然而就是這個讓人驕傲的王朝卻出了很多奇葩皇帝,如蟋蟀天子——朱瞻基(明宣宗)、姐弟戀愛好者——朱見深(明憲宗)、荒唐天子——朱厚照(明武宗)、罷工皇帝—朱厚璁(明世宗)和朱翊鈞(明神宗)、木匠皇帝——朱由校(明熹宗),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明君,蟋蟀天子朱瞻基就是帶領明朝走向巔峰的盛世君主。但還有一個皇帝在史書中評價很高,可現在卻被認為是昏君的人,他就是明憲宗朱見深。

    歷朝歷代都有為前朝修史的傳統,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明史》其實是清朝修撰的,那麼難免就有抹黑明朝的片段在其中,而且朱見深在位期間還發動了著名的“成化犁庭”事件,即1467年朱見深出兵攻打女真,戰況十分慘烈,女真幾乎被滅族。朱見深去攻打女真的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建州女真的勢力日益強大,只有先下手為強才能將其從餓狼打成羔羊。即便朱見深屠殺了滿清的祖先,《明史》中還是因為其為于謙平反、承認叔叔景泰帝的帝號而評價他有明君風度,成化時代也成為難得的繁盛時期。

    可惜的是人無完人,朱見深雖然有些成就,但也做了幾件荒唐事,其中最荒唐的一件莫過於他將比自己大十幾歲的奶媽萬貞兒納為妃子,甚至為了萬貞兒廢了原配吳氏的皇后之位,這也是為什麼說他是姐弟戀愛好者的原因。不過這也是情有可原的,朱見深的童年並不美滿,父親明英宗被瓦剌擄去後年僅兩歲的他就被立為太子,隨後代宗繼位,沒多久太子之位就被廢了,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奪門之變而復辟,朱見深才得以再次被立為太子。而中間被廢的幾年他過的是十分悽慘的,只有奶媽陪伴自己,因此對萬貞兒十分依賴。

    除此之外明憲宗還增設西廠、設立皇莊。前者完善了特務機構,加劇了明朝的苛政。西廠建立以後辦了不少冤假錯案,導致朝廷烏煙瘴氣,腥風血雨不止。而後者則讓貴族能夠通過皇莊兼併百姓的土地。要知道改朝換代不過就是一個朝代土地兼併太嚴重了,逼得另一夥人打倒他們重新分配土地的過程。明憲宗此舉大大加速了明朝的滅亡的腳步,都說要藏富於民,而他卻進一步掠奪民間財富,當然要背上昏君的罵名。

    最後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明史》之所以對明憲宗的評價很高是因為他的大方向於國家而言是對的,而我們之所以說他是昏君是因為他做的一些具體的事實在有違常理,而且有些過於自私,不過誰讓人家是皇帝呢,有些任性是正常的。

  • 3 # 斌哥談歷史

    首先,憲宗朱見深幼年經歷坎坷,幼年立為太子,經歷了土木堡父親英宗被俘,叔父繼位。

    景泰初年,雖仍為太子,但時刻生活在隨時被廢的陰影下,這正是這段時間,有了萬氏的陪伴和照顧,給了年幼的朱見深最好的倚靠和心靈之慰藉!才有了後來的萬氏的,萬千榮寵、獨斷專行。按下暫且不表。

    之後,奪門之變,父親朱祁鎮重登帝位,叔叔景泰帝死,朱見深太子位終於保住了,脫離苦海。

    父親朱祁鎮死,朱見深不避“三年不改父之道”的所謂“孝行”,繼位之初,即將叔父朱祁鈺追諡為帝(朱祁鎮諡其為郕戾王),為于謙平反,撥亂反正,氣象為之一新!

    明史對這一時期的的評價甚高,這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以後設西廠,寵信奸佞,重用汪直,官民為之慄慄!

    獨寵萬氏,萬氏由是恃寵而驕、獨斷專行,禍害後宮,憲宗因此子嗣綿薄,孝宗自小被隱匿才免遭不測。

    迷信丹術,寵信方家術士,倦怠朝政,不理政事。

    後雖廢西廠,去奸佞,有重開清明之跡象,奈何服食丹砂,中毒而死,結束其庸庸碌碌的一生。

    故明史對憲宗朱見深讚譽有加,評價很高不假,但也指出了其後期之弊端,並非一味褒獎!

    而今人認為憲宗朱見深是昏君又從何說起呢?!難道一個皇帝不是雄才之英主,就得是昏君?!是這個邏輯嗎?

    做一個真性情,平平凡凡,庸庸碌碌的皇帝難道不可以嗎?!

  • 4 # 明日讀書

    明憲宗朱見深英明寬仁一是恢復朱祁鈺的皇帝尊號,二是為于謙冤案平反,三是任用商輅治國理政,此三件事不可謂不英明。但是他專寵萬氏,因妃廢后,設立西廠又不能說沒有缺陷。

    現在的人認為憲宗是昏君主要受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用現代的眼光去審視古代政治制度下的皇帝,難免有失偏頗。二是現代人對整個明朝的認識,除了朱元璋、朱棣之外幾乎沒有好皇帝。三是現代人對明憲宗的認識受到電視劇的影響比較多。

  • 5 # 歪果仁熱評show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相信時人對明憲宗的印象,大多是在紅極一時的《明朝那些事》中瞭解的,我們縱觀他的一生,有少年離亂,有即位後的撥亂反正,有減免賦稅和刑罰,有任用奸佞,也有後宮鬧劇,更有價值不菲的鬥彩雞缸杯留給了後世,但是書中畢竟對明憲宗的篇幅也很簡略,導致現在很多人對他的瞭解很刻板。

    所以是明君還是昏君?如何評價明憲宗?我們不能單純以書中的情節來下定論,但是我們從史料上來看,《明史》對他評價確實很高,不過,現代的人們卻都認為他是昏君,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東哥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秋七月己丑,瓦剌先寇大同。

    草原帝國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例如秦漢與匈奴、魏晉與柔然、隋唐與突厥、宋朝與遼等等,而元朝被明朝取代以後,退居蒙古的元朝政權經歷了韃靼和瓦剌的分合,尤其瓦剌,總是騷擾明朝邊境。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駕親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正是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而由於兵敗,英宗被俘。

    自己沒能即位,被叔叔取代,或許對於年僅三歲的朱見深沒有太大的影響。然而,就在大家以為大局已定的時候,瓦剌放回了朱祁鎮,只能說這招實在高明。不過,明朝的統治一下又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明朝一下子有兩個皇帝怎麼辦?

    結果就是,朱祁鎮被軟禁,且被奉為太上皇,當然朱見深的日子也不好過,當了皇帝的叔叔自然對這個侄子也不放心,於是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

    宮廷鬥爭向來是殘酷的,父子兄弟之間都會血流成河,更何況叔叔對侄子,因此朱祁鈺幹起事兒來一點不手軟,當然這對於朱見深的影響很大。

    這些事情給朱見深埋下了哪些伏筆呢?

    1,寵信萬貴妃。這位萬貴妃四歲入宮,並奉命照顧朱見深,所以在朱見深很小的時候,就對她產生了依賴之情,從而兩人展開了一場身份懸殊的姐弟戀,這對於朱見深的口碑而言是很致命的,因為萬貴妃將吳皇后打入冷宮,並在宮中肆無忌憚,安排親信,干涉朝政,甚至害死了明孝宗朱祐樘的生母,朱祐樘也遭受了他的傷害,然而儘管知道萬貴妃的所作所為,朱見深卻沒有怪罪她,反而在萬貴妃的說辭下,想要廢掉朱祐樘。

    因此基於明憲宗寵信萬貴妃這一事,想必現在的我們肯定認為他是昏君,實在是性情薄涼,讓人無法產生好感。

    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明史》

    因此基於重用佞妄這點,我們現在人常常認為,寵不寵信佞妄,是評價昏君與明君的標準之一,朱見深有此行為,就不免讓人認為他就是昏君。

    1,明憲宗恍若明君

    年輕的他剛繼位,又因為他之前太子一事的大起大落,所以他的內心自然有著計劃,首先他先把自己父親與叔叔爭奪皇位的舊賬理清楚了。

    首先他為冤死的于謙平反昭雪,要知道于謙個性剛直,在朝中被人忌恨,但是在百姓心中卻是一個好官,而朱見深還追增了諡號“肅愍(音同敏)”,這對百姓而言,只有明君才會這樣做,因此作為《明史》作為官方史書,誇讚他,也實屬正常。

    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明史》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他恢復了自己叔叔的帝號,現實把朱祁鎮給朱祁鈺的“戾王”這個諡號拿掉,然後下詔追諡為恭仁康定景皇帝,這個舉動,雖然會讓在天之靈的英宗氣壞,但是卻給了全天下的老百姓一個姿態,明朝還是朱家的明朝,即便有爭鬥也是家事,我也是個有情義的皇帝,不正是明君嗎?

    《明史》修訂時,朱見深早已去世,明憲宗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而他在清朝人眼中,得到肯定,主要原因是他在位時確實在內政上有一番作為。

    在政治上。明憲宗任用李賢為少保、華蓋殿大學士,還有彭時、商輅等人,這時的明朝可謂是人才濟濟,朝政也比較清明。

    在軍事上。成化元年(公元465年),荊襄等地區盜賊氾濫,致使社會混亂,而朱見深平定了百萬流民的大暴動後,又征討廣西瑤族的叛亂,不僅如此,他還征討建州女真,解放了大量漢人奴隸,甚至多次主動出擊,打擊蒙古,可以說一掃土木堡之變帶來的陰霾。

    在經濟上。他通過減免賦稅、賑災、減省刑法等方式,妥善處理了大災之後的饑荒和流民問題,而社會經濟也得到復甦。

    在文化上。成化鬥彩雞缸杯,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現在全世界都沒有幾個,這種文化影響力,應該說是明憲宗在文化上確實有一番作為。

    所謂明君,其表現之一便是當黎民百姓遭受苦難時,統治者進行財政撥款,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然而明憲宗這位皇帝,卻有一個愛好——沉迷於“修道”,其行為瘋狂到財政虧空,連救濟都拿不出來,同時他還體現了昏君的另一個表現那就是淫樂無度,所以說他為昏君也不為過。

    誠然,《明史》對明憲宗確實有很高的評價,首先我們從《明史》的修纂背景來看,史書從清朝順治二年開始修撰,由徐元文和王鴻緒擔任監修,然而清朝人為何對明憲宗如此高的評價,其實原因很簡單,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誰不想後世留名?再者順治皇帝在時,大清的江山還未穩定,誇一誇前朝的皇帝,或許可以穩定民心,起到鞏固統治的效果,所以《明史》對明憲宗評價很高也實屬正常。

    而我們現代人為什麼會認為他是昏君呢?實際上,他對後世的印象確實是“昏”大於“明”,重用佞妄、害死朱祐樘生母、大肆修道、荒淫無度等行為,無一不是昏君的表現,但是我們也不能說他就是昏君,因為這對明憲宗而言,並不公平,因此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白壽彝老先生在《中國通史》中這樣評價他。

    憲宗不是一個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白壽彝

  • 6 # 僑晉閒人

    明憲宗是不是昏宗,我們看看歷史如何記載。

    《明史·卷十四·本紀第十四·憲宗二》:

    贊曰: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總體上來說,明憲宗朱見深是一位“準”明君。在位期間,他革除英宗弊政,撥亂反正,蠲賦省刑,因此《明史》稱讚他“恢恢有人君之度……仁宣之治於斯復見”。但同時,明憲宗於東廠之外另設西廠(在意識到西廠帶來的嚴重弊端後又將其廢除),寵信萬貴妃,儼然又是昏君形象,明憲宗朱見深身邊的萬貴妃,是歷史上有名的“奸妃”。她相貌平凡,體格壯碩,比朱見深大十多歲,卻獲得了朱見深的專寵,在後宮中飛揚跋扈,禍亂宮闈。不僅如此,在後世史家的記載中,萬貴妃還有一件更大的罪行:大肆戕害“龍種”,差點令朱見深絕嗣。她自己難以生育,也不讓別的妃子生育,常常用藥使別的妃子流產。肆無忌憚的她魔爪同樣伸到了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紀氏的頭上,在得知紀氏懷孕後,她就派人去暗害紀氏和朱佑樘。幸好,宮女及太監們良知未泯,否認紀氏懷孕一事,並守住了朱佑樘還活著的祕密,他們守口如瓶,甚至連憲宗皇帝本人都不知道他還有這麼一個兒子。在以宦官張敏為代表的太監宮女們的保護下,明孝宗得以順利成長,最終躲過一劫。後來,張敏在為朱見深梳頭時透露了此事,朱佑樘隨即被立為太子,而張敏卻因此得罪了萬貴妃,不得不自殺身亡。

      但事實的真相果真如此嗎?明憲宗真的不知道這個兒子的存在嗎?其實稍加思考就能察覺,僅憑一群太監宮女和一個廢后,竟能在宮中藏住一個大活人長達數年之久,這事實在太匪夷所思,因此,明朝人對這件事也有不同的看法。

      尹文和在《直瑣綴錄》中寫道:紀後懷孕之後,明憲宗把她安置在安樂堂,祕密派人照顧她和孩子(“紀後有娠,上令託病處安樂堂,既誕皇子,密令內侍謹護。”)。也就是說,明憲宗朱見深打一開始就知道紀氏懷孕產子一事,只是不願傷了萬貴妃的心,才謊稱她已流產,並親自授意太監們好好照顧紀氏和朱佑樘。整件事都在朱見深的掌控之下,直到時機成熟,他才將朱佑樘立為太子,昭告天下。既然萬貴妃從頭到尾都被矇在鼓裡,她又怎麼可能再去謀害朱佑樘呢?

      《萬曆野獲編》的作者沈德符也覺得有關記載頗多自相矛盾之處,“十無一實者,最可笑也”,他同樣認為憲宗朱見深是知道真相的,只是“慮傷萬妃之心”,才對此事祕而不宣。因此萬貴妃並未謀害過朱佑樘,唯有真相大白後涉嫌毒害紀氏一事,還算比較有可能。但對於此事朱佑樘即位後並沒有繼續追查下去,那麼,真相也就不得而知了。

      就連在孝宗朱佑樘身世公佈一事中起過關鍵作用的太監張敏,事實上他的結局也並非《明史》所說的被逼自殺。《玉堂叢語》中提到,張敏曾經在路上遇到懷恩,被懷恩痛罵了一頓,歸家後便“憤恨而死”。按照這種說法,張敏是因為與另一位太監懷恩的矛盾而死,而非死於萬貴妃之手。張敏是金門人,據《金門縣誌》記載,張敏向來很受憲宗皇帝信任,“成化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醫診視。訃聞,震悼。”可見朱見深自從張敏得病後就一直在關心他的病情。且張敏的病革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根本不像是自殺暴死的樣子。最重要的是,他死在成化二十一年,而非如《明史》所言,死在成化十一年。

      無論以上哪一種說法成立,張敏之死都與萬貴妃毫無關係,這也側面證明《明史》的記載並不靠譜。

      更有趣的是,《明史》的記載本身也存在兩個重大的漏洞。

      首先,當萬貴妃指示張敏去毒殺朱佑樘時,張敏大驚失色的說:“皇上還沒有孩子,怎麼能殺害這個嬰兒”,於是沒有下手。但事實上此時應當是成化六年,朱見深的次子朱佑極還未夭折,張敏怎麼可能說出“皇上未有子”這種話來?這是個很明顯的問題。

      第二個漏洞,出在“孝宗皇帝吃了萬貴妃下的藥,因此生來頭上就缺少一塊頭髮”(“孝宗之生,頂寸許無發,或曰藥所中也”)這個說法裡。因為按照《明史》自己的說法,萬貴妃雖然多次派人向朱佑樘下毒,但那些宮女太監都沒有從命,反而竭力保護朱佑樘,那麼,朱佑樘又怎麼會服下萬貴妃下的毒藥呢?

      這樣邏輯上破綻百出的故事,卻被堂而皇之的載入正史,不能不說是一種對萬貴妃莫大的偏見使然。萬貴妃雖然有諸多錯處,幹了不少壞事,卻也並非十惡不赦之徒。只是由於傳統史觀對妃嬪的種種偏見,才令萬貴妃的形象變得越來越邪惡,不應該把一切罪責都推諉給她,直到如今,潑在她頭上的汙水,也該稍稍退散了吧。《明史》不禁感嘆“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另外,從廟號“憲宗”也可看出在朱見深死後君臣對他的評價是比較高的。歷史上得廟號“憲宗”的帝王有唐憲宗李純(中晚唐“元和中興”締造者)、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武功赫赫的蒙古大汗)、大理憲宗段和譽(後大理中興之主)。朱見深能得到憲宗的廟號就可以證明其在帝位並不昏饋,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人說是明君,自然也會有人說他是昏君,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 7 # 二凰士

    《明史》是清朝時候歷經百年修撰完畢的,清朝也是一個以儒家文化治國的朝代,因此品評一個君主更重要的是他的道德和品質,但現代社會,我們更會從一個君主的治理能力上面去評價,因此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

    一、明憲宗簡介

    明憲宗名為朱見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他的父親非常有名,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自己作死被俘虜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

    也先帶著朱祁鎮到了京城的腳下,把朱祁鎮當肉票跟明朝朝廷換一筆錢。沒有想到以于謙為首的明朝官員們堅決不同意,他們迅速立了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皇帝,徹底斷了也先的念頭。後來也先也沒有辦法,留著朱祁鎮也沒有用,就把朱祁鎮放了回來,朱祁鈺就把朱祁鎮給軟禁在宮裡,後來朱祁鈺病死,朱祁鎮又出來重新當了皇帝。

    而朱見深,就是朱祁鎮的兒子,當時也是太子。

    朱祁鈺當了皇帝之後,一開始還是認朱見深當太子,後來悄悄地把他廢了,立了自己的兒子當太子。父親被俘虜了,2歲的朱見深在宮裡日子就不好過了,後來雖然父親回來了,但被軟禁了,朱見深的日子更是難過了。他的身邊只有一個大他17歲的宮女在保護著他,對於朱見深來說,這個宮女可不僅僅是一個宮女那麼簡單。所以後來當他長大了,繼承了父親的皇位,他便將那個宮女封為皇妃,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萬貴妃。

    二、明憲宗的功績

    明憲宗為人非常大度。他在位的時候,恢復了叔叔朱祁鈺的皇帝尊號,並沒有因為他小的時候活得戰戰兢兢而對叔叔保持著恨意。同時他為于謙平反了,因為當年他的父親復辟之後恨于謙的所作所為,所以給於謙判了罪行。

    在武功方面他也有些建樹,當時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鬧得比較厲害,經常犯邊,明憲宗派了五萬大軍並且讓北韓從東邊出兵,一起對付建州女真。只不過用的方式有些狠了,“成化犁庭”將女真的首領董山給擊斃,並且大肆屠殺女真部族。

    三、明憲宗的缺陷

    明憲宗也有些怠政,不願意見朝臣,基本上都讓宦官與朝臣見面。不過明朝的制度設計其實是有缺陷的,朱元璋君主集權太過,導致後世皇帝政務太過繁忙,且朝臣對皇帝要求極高,明朝不少的皇帝都跟文官集團用這種方式對著幹。

    明憲宗為了更好地掌控朝政,建立了西廠,這樣自然更是讓人不滿了。

    明憲宗的“成化犁庭”有些太狠了,對於女真族人幾乎要做到滅種一樣的屠殺,有多大仇多大怨啊。

    總結:

    總體來說,明憲宗朱見深因為姐弟戀以及差點兒斷了子嗣而出名,他的其它的不管是政績還是缺陷都沒有太特別,只能算一個普普通通的皇帝。

  • 8 # e_listen141814398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中中國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崇禎王朝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直到崇禎末年,周延儒上臺以後,才禁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周延儒此舉深得民心。但後來周延儒因為提拔馬士英而被列入《明史》奸臣傳中的六大奸臣之一。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的士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9 # 冒牌東方朔

    關於對歷史的評述,尤其是對歷史人物的評述,絕對不能夠片面,而是應該更加“辯證”地去看待,去剖析歷史人物曾經創下過怎樣的功績,又曾經做過怎樣的錯誤決策,而且,不同時期且持不同觀點的人所產生的觀感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明憲宗朱見深之生平及《明史》對其功、過有何評述

    明憲宗朱見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兒子,在他幼年的時候曾經經歷過鉅變,便是在明英宗以及明代宗兩位皇帝之間所發生的“皇權爭奪戰”——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在“土木堡之變”爆發之後,明英宗朱祁鎮的皇權被後來的明代宗朱祁鈺所取代,原本身為太子的“朱見深”也被廢。而當被尊為“太上皇”的朱祁鎮回國之後沒多久,歷經“奪門之變”後,朱祁鎮重新奪回皇權,“朱見深”也再次恢復了太子的身份,此後,又繼承了皇位成為“明憲宗”。

    關於“明憲宗”的性情,史書當中對他的評價是“英明寬仁”,他剛剛即位便做了兩件非常能夠贏得人心的事情。

    第一件便是恢復了“明代宗”朱祁鈺的帝號,把朱祁鈺正式列入到了大明王朝的帝王世系當中,在太廟之中享受祭奠和供奉。

    而且,這裡有一點還要說便是,當初正是“明代宗”朱祁鈺廢掉了他的“太子”之位,所以,他在登基之後能夠恢復“朱祁鈺”的帝號,便足以體現他的寬仁。

    第二件便是平反了明朝名臣“于謙”的冤獄,並且好恢復了于謙兒子的官職,想當初,明英宗朱祁鎮剛愎自用,不顧朝中大臣的反對御駕親征“瓦剌”,而且還任用了根本就不懂領兵的宦官“王伴伴”為三軍統帥,最終導致了全軍覆沒、自身被俘。

    而就在這個時候,當時主政的大臣于謙當機立斷支援朱祁鈺登基稱帝,當然,他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慾,而是為了能儘快地讓國內的局勢趨於平穩,如果長期地“國無主君”,便極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動盪。

    正是因為于謙曾經擁立朱祁鈺稱帝,於是,在明英宗奪回皇權之後便認定“于謙”是叛國之臣,因此而引發了“冤獄”,不得不說,明英宗身為一國之君還是太過任性了,但好在是明憲宗在繼位之後平反了于謙的“冤獄”,彌補了他父親曾經犯下的過失。

    當然,其實朱見深這樣做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便是為了在登基之初能夠最大限度地緩和朝廷內部的矛盾,以讓國力能夠平穩恢復。

    除此之外,他還重用了李賢、彭時、商輅等人,使得朝堂之上人才濟濟,同時,也在他登位之初締造了一個“政治清明”的朝局,並且也切實地推行了一系列“施惠於民”的政策。說到“惠民政策”,明憲宗確實解決了一個自元代以來始終都困擾著朝廷的一個“難題”,那便是“荊襄流民”問題。

    所謂的“荊襄流民”主要集中在現今的鄖縣地區,這一地區山地廣佈,又處在湖廣、陝西和河南三省的交界處,因此,在元、明兩朝便成為一個三不管地區。

    所以,每當三地遭遇災荒、戰亂的時候,這一地區便常常會聚集近百萬的“流民”,要知道,即便是在元、明兩朝常備軍事力量已經達到幾十萬之眾的情況之下,一旦遭遇了武裝起來的百萬流民,那就有著“滅國”的風險。

    所以,如何妥善地安置這“百萬流民”便成為了一個極大的難題,而且,就在明憲宗成化年間,在這個三不管地帶就曾經爆發過元朝舊將劉通和石龍所策動的起義。

    在鎮壓此次起義之後,明憲宗便開始重視對“流民”的安置事宜,並且任命當時的朝中名臣原傑安撫流民,並且還設定了“鄖陽府”。

    有了這樣一個單獨的行政區劃,朝廷便能夠將流民用以“戶籍”的形式固定在當地,與此同時又還設定了“鄖陽巡撫”一職。

    就這樣,所有的流民都有了正式的身份,能夠在當地落戶勞作,從而便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延續了近200年的難題。

    以上皆是史書當中所記述的明憲宗的“功績”,只是隨著他登基日久,他的弊端也日漸暴露了出來,這主要包括:第一,任用奸佞宦官,設立“西廠”監視朝中百官和百姓的言行,因此而製造了大量的“冤獄”。

    第二,以皇帝之名設立“皇莊”,同時又派遣太監來充當礦監、稅監,但目的都是為給皇室蒐集更多的錢財以支撐宮中的奢侈生活,而明憲宗的這一行為,與宋朝時期的“花石綱”“生辰綱”等名目是十分相似的,都是皇室搜刮民脂民膏、大肆斂財的手段。

    第三,便是出現一種十分奇葩的官員,名叫“傳奉官”,而所謂“傳奉官”指的是當時那些沒有經過朝廷當中的吏部的審查,也沒有經過後續的選拔、廷推和部議等過程,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員。

    很明顯,“傳奉官”的出現明顯地違反了朝廷的正常手續,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明憲宗之所以會設定這樣的一種官職,只是為了滿足他自己或者後宮當中某個寵妃或者宦官的願望而已。

    而以上的種種,就可以稱之為明憲宗的“過失”了,而且這些“過失”也顯得十分的荒唐,所以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白壽彝對他的評價便是:“憲宗不是一個勵精圖治、有所作為的皇帝。”

    之所以這樣說,我想主要便是因為他沒有能夠延續在即位之時的“初衷”,而是在稍有功績之後, 便陷入到了“無端猜忌”“聽信奸佞”和“荒淫無度”的享樂當中,完全忘記了身為“一國之君”的本分。

    現今之人對明憲宗多有詬病,皆因其在中後期所犯下的過失

    關於《明史》和現今之人對明憲宗的評價大不相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對明憲宗的整個生平不是十分的瞭解。

    要知道《明史》作為“正史”,不僅完整地記載了“明憲宗”的生平,而且對他的“功”和“過”也都能夠客觀地進行評價。

    同時,《明史》又是由清朝人所編修、撰寫的,所以,自然不會為“明憲宗”遮掩他曾經犯下的“過失”,所以,要說《明史》當中對“明憲宗”的評價很高是有些不妥的。

    因為,在史書當中就明確記載了“明憲宗”在中後期所作出的那些“荒淫無道”之事,

    而今人之所以會說“明憲宗”是位昏君,就是因為那些事情。

    西廠設立之初氣焰就十分的囂張,由於明憲宗授予西廠監督百官之職,因此在設立當年就逮捕了大量的朝臣,其中甚至還包含朝中的二品大員,尤其是西廠當時還可以不經皇帝同意就擅自抄捕官員,這就更加讓他們變得肆無忌憚。

    而“皇莊制度”的施行,更是明憲宗本人藉助太監之手大肆地盤剝百姓以供自己享樂,這便使得他在民間不再可能有任何的“好口碑”了。

    最後,“傳奉官”的出現使得朝廷不再能夠“選賢任能”,而是完全按照“明憲宗”個人的喜好,以及後宮和宦官的需求來任命。

    而明憲宗這樣的舉動,與他登位之初時的任用賢能完全背道而馳,這樣一來,朝廷當中能夠一心為國的朝臣就變得越來越少,而“尸位素餐”只知道結黨營私和撈好處的官員也變得越來越多。

    所以,在整個明憲宗在位的中後期,“冤獄”“盤剝”“貪腐”和“黨爭”便是整個朝廷的主旋律,而在這樣的“主旋律”之下,百姓自然也不能有好日子過,久而久之,“明憲宗”的昏君之名便在民間傳播開來。

    而正所謂“瑕不掩瑜”,更何況,明憲宗原本貌似一塊璞玉,走到最後卻發現他只是佈滿了瑕疵一塊“劣石”而已,那麼,在他登位之初所有過的那些功績自然便會被他犯下的那些“重大過失”掩蓋,漸漸地不為人知,直到現在人們對他的觀感仍然是“一代昏君”。

  • 10 # 子龍老師心理線上

    《明史》對明朝每一位皇帝的評價都很高,但對明憲宗的評價並不高。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昏君,主要源於以下方面:

    一是專寵萬貴妃,任由她為非作歹。

    明憲宗朱見深非常專一,對比他大17歲的萬貴妃情有獨鍾。在萬貴妃的挑撥下,他廢掉了吳皇后,新立的王皇后凡事退讓,只是名義上的皇后。

    萬貴妃為人好妒,她生過一個兒子,不久死了,失去了生育能力。凡是朱見深臨幸過的妃子,已經懷孕的,輕者逼其流產,重者迫害致死,以致朱見深一直沒有子嗣。

    大臣商輅得知宮女紀氏偷偷生了一個皇子,藏在後宮的安樂堂內。為怕這個皇子受到萬貴妃的迫害,商輅向朱見深建議,讓皇太后撫養,並立為太子,這才保全了朱見深的血脈。

    那些太監紛紛巴結萬貴妃,都得到了重用。

    二是任用奸佞,建立了西廠。

    太監汪直是萬貴妃的內侍,在萬貴妃的推薦下,朱見深讓汪直建立了西廠,位置高過東廠。

    汪直確實能力非凡,短短几個月,西廠的勢力就遍佈全國。汪直的權力非常大,他只對皇帝負責,對其他所有人都可以直接抓捕和審訊,而且不經過任何審判,就可以祕密處決。

    汪直為人陰險歹毒,大興冤獄,誰沒有討好他,就立刻逮捕,施以酷刑,很多大臣被折磨致死。

    汪直結黨營私,經常製造駭人聽聞的冤案,甚至民間鄰里吵架這樣的小事,也會遭到處罰。

    後來,以商輅和項忠為首的九部卿聯名要求撤銷西廠,朱見深無奈只好同意,但沒過多長時間又恢復了,內閣首輔商輅憤而辭職,也沒有改變朱見深的想法,直到汪直失寵才撤銷。

    由於萬貴妃和汪直這些人的作用,朝堂之上的忠臣紛紛被排擠。後期基本上都是一些昏聵的大臣,明哲保身,只磕頭不說話,以“萬歲閣老”萬安、“劉棉花”劉吉為代表的,所謂紙糊閣老、泥塑尚書,這樣的大臣何以治國安邦。

    三是懶於政務。

    朱見深非常懶,他很少上朝,就連內閣大學士,一年召見也沒有幾次。

    朱見深40歲以後主要沉迷於兩件事:首先想長壽,迷上了道士煉丹,在宮中翻建祀求仙道的齋壇。其次是沉溺於房事,整天與妃嬪顛鸞倒鳳。

    太監樑芳投其所好,向他引薦了一個僧人繼曉,繼曉對房中術頗有研究,還給他自制了春藥,朱見深大喜,在京城花費白銀幾十萬兩,為繼曉修建了大永昌寺。

    朱見深還有一個愛好,就是任命官吏。不過他非常隨意,太監樑芳起了很大作用,最後任命的都是和尚道士等江湖術士,足有三千多人。這些人當然對執行朝政沒起什麼好作用。

    但是,如果由此就將朱見深定義為昏君,也確實冤枉他了,他還做了很多好事:

    其一,平反冤案,以德報怨。

    朱見深其實是一個仁厚的人,他少年時代歷經磨難,性格極度壓抑,甚至有些口吃。18歲登基以後,首先為于謙的冤案平反。于謙是他父親明英宗斬殺的,等於為父親的仇人平反。

    他還為他的叔叔明代宗朱祁鈺平反。朱祁鈺當年將他父親明英宗囚禁,剝奪了他的太子之位,是他父子真正的仇人。朱見深為朱祁鈺恢復了帝號,重修了陵寢,可謂以德報怨。

    其二,關心百姓疾苦。

    從元代開始,荊襄地區就經常鬧災荒,最多的時候有百萬流民等待安置,上百年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朱見深為此專門設定了鄖陽府,主要安置流民,並且拿出自己的體己錢賑濟災區,解決了這一問題。

    其三,以鐵腕手段,平息了內憂外患。

    朱見深在這方面,簡直可以和漢武帝媲美,他任用了一批良將,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首先,收復了河套地區。成化九年,朱見深任用王越為陝西參贊軍務,在紅鹽池擊潰了河套地區的韃靼諸部落,收復河套地區。他同時修建了明長城,全長1770裡,有效地阻止了蒙古遊牧部落進犯。

    其次,收復了新疆哈密。明英宗時期,佔據哈密地區的土魯番首領速檀阿力威,多次襲擾明朝邊境。成化十八年,效忠明朝的哈密王族罕慎聯合赤金、罕東二衛,在明軍的配合下,率兵萬人收復哈密。

    再次,重創女真部落。明英宗時期,建州女真部落頻繁入侵明朝邊境,燒殺搶掠。朱見深下令“搗其巢穴,絕其種類”,將建州女真徹底剿滅。

    他任命大將趙輔率軍五萬進剿建州女真。同時又命令北韓派出軍隊支援。明軍斬首六百三十餘人,滿清的兩個重要祖先李滿住、董山先後被明軍誅殺,老巢被付之一炬,建州女真從此大傷元氣,一蹶不振。

    因為建州女真是後來建立清朝的女真部族前輩,所以清朝在編寫《明史》時當然對朱見深評價不高。

    最後,平定少數民族叛亂。廣西境內大藤峽的瑤民叛亂,朱見深派韓雍統兵16萬餘眾進剿廣西。僅一個多月時間,瑤民戰敗,官軍攻陷大藤峽。韓雍令士兵把大峽中的青藤砍斷,把大藤峽改名 “斷藤峽”,讓朱見深大喜過望,提拔韓雍為右副都御史,提督廣西軍務。

    所以,明憲宗朱見深不是昏君,有的方面還大有作為。人都有兩面性,可以說他執政前期比較賢明,後期有點昏庸,但功大於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提綱到底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