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食俠客

    什麼叫正宗?所謂的正宗應該是剛發明時候,或者說第一個製作的人所用的方法。

    具體到底是誰第一個製作的現在也無法查證,但是大體上是兩個傳說,一個是說一商人帶白切雞回家,為了防止腐敗變質就將白切雞放入鹽中帶回家,後來路上餓了,吃了一點發現鹹味增加的白切雞更好吃,於是回家後潛心研究,直接用鹽煨熟,風味也相同,就成了鹽焗雞的早期版本。

    另一個傳說是與客家人的遷徙生活密切相關。在南遷過程中,客家人搬遷到一個地方,經常受異族侵擾,難以安居,被迫又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在居住過程中,每家每戶均飼養家禽、家畜。在“逃亡”、遷徙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便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以便貯存、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貯存、攜帶的原料可以緩解原料的匱乏,又可滋補身體。鹽焗雞就是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並聞名於世的菜餚。起初,客家人將宰淨後的原只雞先用鹽堆醃製、封存,要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即“客家鹹雞”。據傳,有一位客家婦女兒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體弱多病,因當時缺乏各種營養食品,就將用鹽醃製後的雞,用紙包好放入炒熱的鹽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後,身體逐漸恢復,強壯起來,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後來這種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都能烹製的拿手菜餚。為方便烹調,適應大量生產,經客家廚師不斷改良創新,創制出另一種風味的東江鹽焗雞。

    其實無論是根據傳說還是某種食物發展的歷史,通常都是越正宗的做法越簡單。

    正所謂:高階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早期的鹽焗雞應該只用鹽其他任何佐料都不用。

    但是現在的鹽焗雞不僅材料多樣化,做法也是多樣化,可以蒸、鹽焗、滷等等。

    到底哪一個是正宗?

    鹽焗雞肚子裡要不要放香料肯定也沒有統一答案,不同人做法原本就不同。

    你可以嘗試肚子里加香料。

  • 2 # 樑說美食

    問:正宗鹽焗雞肚子裡要放香料嗎?

    答:肚子裡放幾根蔥條就行了,做鹽焗的鹽有“粗鹽”和“精鹽”,做鹽焗雞一般用的是“粗鹽”,因為粗鹽經過炒熱之後,會產生一種獨特的香味,這種香味也叫做“鹽焗香”。

    做鹽焗雞用的紙有:錫紙、吸油紙、玉扣紙,鹽焗就是雞經過醃製入味之後,再用紙包裹住整個雞,利用粗鹽產生的熱度致熟的一種方法。

    所以最佳選擇是玉扣紙,“玉扣紙”的好處就是既能阻隔鹽的鹹味入侵,又能吸收粗鹽散發出來的香味,一舉兩得。

    食材:清遠雞1只(約900克)、小蔥5根、粗鹽(約1700克)

    醃料:鹽10克、味精5克、沙姜粉3克、老抽25克、豬油50克

    (1)雞處理乾淨去掉內臟之後,雞爪剪掉指尖,然後用吸水紙把雞表面水分吸乾淨。

    (2)用鹽、味精、沙姜粉混合,均勻地塗擦在雞的全身包括雞腔內部,醃約15分鐘。

    (3)15分鐘之後,再用老抽均勻塗擦在雞身,目的是上色,焗熟之後會產生一種悅目的焦紅色。

    (5)再準備好3張玉扣紙,重疊起來平鋪在工作臺上,掃塗一層豬油在玉扣紙上(這是為以防雞焗熟之後,雞肉會黏在紙上面)。然後把醃好的雞放在玉扣紙的對角上,並對摺將雞包裹。

    (6)準備好個鍋,將顆粒大的粗鹽放到鍋裡炒,用中火炒一直炒把鹽炒熱,然後剷出四分之二鹽,將包裹好的雞放在鍋中剩下的熱鹽上面,再將剛才剷出的熱鹽倒入,將雞完全埋藏起來。

    (7)小火焗5分鐘關火,蓋上鍋蓋15分鐘之後,把雞拿出來,再重新把鹽炒熱,並將雞重新投入埋藏起來(但是雞要換另外一面朝底,方便受熱均勻),再微火焗10分鐘(這次不用蓋鍋蓋,要讓蒸汽疏散),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們在火車上的一些故事,或者難忘的記憶或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