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意遠方DDS

    深有同感!讀過一些哲學書之後,更加明白了“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的道理,所以更願意奉行“沉默是金”。與其在喧囂的人群中鬱鬱寡歡、強作歡顏,不如我行我素、品味一個人的孤獨……在孤單中才能靜心“三省吾身”!

    “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口舌實乃是非之根!曾經為逞口舌之快,得罪過多少人啊,想想就令自己痛悔不已!一次次重溫《增廣賢文》中的那一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一次次告誡自己:管住自己的嘴巴!

    為什麼總是對別人不滿?為什麼經常牢騷滿腹?哲學肯定給過我答案:還不都是因為自己的修養不夠!只是事到臨頭往往又把學過的哲理拋到腦後,任由自己的臭脾氣暴露無遺。套用太宰治的話來說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儘管懂得了許多道理,卻過不好自己的人生,不該歉疚、羞愧和自責嗎!

    靜水流深,人貴語遲。“心中有風景,眼裡無是非。”胸懷大度些、對人寬容些。以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對待他人。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這些不都是哲學教給我們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智慧麼?從今往後,少說多做才是正理!

  • 2 # 詩和遠方的ta

    對的,擅長哲學思維的人就是緘默不語,說話不流利,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這裡有兩個原因。首先,哲學思維是抽象思維,講究邏輯性,很嚴謹,這就要求一邊說話一邊認真嚴謹地思考,害怕說出來的觀點有錯誤,不符合邏輯。而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習慣於形象思維,情感類的對話很多,這種會話常常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把臨場的情景和說話人的感受直截了當地描述出來,所以顯得說話流利,生動活潑,表達鮮明清晰。而這種人如果遇上哲學思維的話題就只能退避三舍了。

    另一個原因是源於說話的內容上。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哲學思維的人常常天馬行空,暢遊在深奧的哲學命題裡面,這種思維內容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風馬牛不相及,有時必須經過嚴謹的文字錘鍊以後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才能體現哲理。所謂智者不言,行者木訥,即是此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奮鬥的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