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成“粘人精”是孩子新一階段成長的開始。
這種現象叫做“分離焦慮”,通常在7~24個月左右,另外在跟媽媽剛開始長時間分離的時候(比如剛入園時)比較嚴重。
在這個階段,媽媽就是孩子的全部支柱,而且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媽媽離開孩子哭是正常現象,並非都是安全感不足。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當媽媽離開之後回來時,會表現的比較冷漠;在對待其他人的時候,尤其是鄙人比較熱情時,會不自然,有些侷促。
如果孩子是安全感不足,那麼首先家長就要多陪孩子,加強陪伴質量(多互動,撫觸,講故事等),建立更穩定的依戀關係。
在平時,媽媽可以多跟孩子玩捉迷藏或者尋寶的遊戲,或者跟爸爸單獨玩一會,讓孩子逐漸明白看不見不代表消失,離開了還會回來。
要注意建立分離和見面的儀式感,走的時候要跟孩子正式的說再見,擁抱等;回到家後也要儘快告訴孩子“媽媽回來啦”。
年齡再大一些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有),同樣可以用加強陪伴以及分離和見面的儀式感等方式進行脫敏治療。
推薦本書:《媽媽的心靈課》和《你的N歲孩子》系列
變成“粘人精”是孩子新一階段成長的開始。
這種現象叫做“分離焦慮”,通常在7~24個月左右,另外在跟媽媽剛開始長時間分離的時候(比如剛入園時)比較嚴重。
在這個階段,媽媽就是孩子的全部支柱,而且孩子沒有時間概念,所以,媽媽離開孩子哭是正常現象,並非都是安全感不足。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當媽媽離開之後回來時,會表現的比較冷漠;在對待其他人的時候,尤其是鄙人比較熱情時,會不自然,有些侷促。
如果孩子是安全感不足,那麼首先家長就要多陪孩子,加強陪伴質量(多互動,撫觸,講故事等),建立更穩定的依戀關係。
在平時,媽媽可以多跟孩子玩捉迷藏或者尋寶的遊戲,或者跟爸爸單獨玩一會,讓孩子逐漸明白看不見不代表消失,離開了還會回來。
要注意建立分離和見面的儀式感,走的時候要跟孩子正式的說再見,擁抱等;回到家後也要儘快告訴孩子“媽媽回來啦”。
年齡再大一些的孩子(甚至成年人也有),同樣可以用加強陪伴以及分離和見面的儀式感等方式進行脫敏治療。
推薦本書:《媽媽的心靈課》和《你的N歲孩子》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