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心字,無簡繁體之分,傳承至今。甲骨文心字清楚表示心臟。據不完全統計,含“心”字的四字成語有1260餘個,幾乎全是思想等大腦意識,心經的受想行識也是如此。古人是不喜歡用腦這個字?還是真的認為人是用心在思考?

4
回覆列表
  • 1 # 清源齋國學教室

    古人認為,

    “思”既是心的行為,也是大腦的活動。

    請看小篆中“思”字的形象,

    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即腦殼。

  • 2 # 浩月64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認知並不一定比古人多,我們到現在為止一直以為的真理可能並不一定對,思維和記憶本來也不是完全統一的,人體的器官組織和神經網路肌肉等等,目前並沒有說的很清晰,還在不斷的探索中,那麼我們咋能就說這句話是錯的呢??

  • 3 # 帝國艦長

    想東西的確需要用腦子,不過心臟又與人的腦子息息相關,互相牽連,人的心情都與看事情態度不同起伏而變,心臟調動頻率也各盡不同,用心比較能形容心情的變化,用腦卻表現不出來,所以就造成了用心造成語比較多的局面,也事實反映了文人用字把捏的十分準確,恰到好處。

  • 4 # JMshougong

    古文字是物質世界運轉在人們大腦中留下的精神印象的抽象化形態。在中國古代哲學、醫學乃至思想史中,人們都比較注重“本”,如中醫治本、重農抑商、求利保本。在這一套哲學體系裡面,綜合各個領域的關係,古人認為,心生精,精生髓,髓生腦,腦主神。這一套關係你品品,人活著是因為心臟跳動,大腦無法單獨存活,所以主宰腦的是心,也就是“本”,因此,人之本是心,人想就是心想。我自己琢磨的,可能是這樣。

  • 5 # 淝水之岸

    帶心成語有很多,如:

    心之官則思

    思前想後

    顧慮重重

    欺心誑上

    熊心豹膽

    憂心忡忡

    沁人心脾

    丹心一寸

    暗室私心

    心不由意

    心虔志誠

    佛口聖心

    開心見膽

    虛心平意

    觸目驚心

    推心置腹

    別具匠心

    心曠神怡

    扣人心絃

    狼心狗肺

    區區此心

    費盡心機

    千思萬想

    心長力弱

    佛性禪心

    殫精竭慮

    心事重重

    急杵搗心

    一心一意

    用心作成語的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古人認為“心之官能則思。”

    耳目等感官由於不會思考,所以容易為外物所矇蔽,心由於會思考,所 以不容易為外物所矇蔽。當然,“思則得之”,思考了就會這樣; “不思則不得”,如果你不思考,心也只是一種擺設,不起作用。 所以,只要“先立乎其大者”,把心樹立起來了,“則其小者不能奪也”,其它次要的部分,比如耳目等感官就不會被外物所奪, 所矇蔽了。

    心之官則思(成語):

    心:古人以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說做心,現指腦筋;官:官能,作用。

    古人的認識雖不完全合乎今天的思維科學,但有這樣的思考思維也是非常進步的。

  • 6 # 上弦月A

    題主觀察仔細。的確帶“心”的漢字基本都和“思”、“想”有關,不管是“心”或者“忄”。

    “快”,本意是情緒愉悅;“懂”,也是思維活動或狀態。但這好像都是大腦的功能啊。

    古人認為,心,為人性之本;性,由心(忄)而生。人性決定思想,繼而決定言行,人的情緒也受思想影響,所以,心是思維活動核心。因此很多帶“心”部的漢字都表思想活動或情緒有關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丨《列子·湯問》

    如上述最早期的先秦文集,這裡的“心”,都表示思想活動。只能說祖先智慧,大道至簡,究其本源。

  • 7 # 清淨觀照

    按照人的意識來說,並不是只有一個,第六意識就是大腦,但是不是主導意識,大腦可以思考,但是並不能對自己的事情進行決策。

    我們在對一個事情進行抉擇的時候,比如抽菸,都知道抽菸對身體不好,但是身體心理上抽慣了後,就會控制不住的想抽,那麼,控制不住想抽的是哪個意識?認為抽菸不好的又是哪一個意識?

    內心總有一個天使,有一個魔鬼!

    這個抽菸,控制不住想抽的這個意識,並沒有太多的思考,不由自主的就想要滿足身體和心理的需要,我們可以說是潛意識。那個魔鬼。

    還有一個天使,內心很明白,抽菸會嚴重影響身體和未來的壽命等種種壞處,會去勸不由自主的那個意識,如果自控能力不足,一般還勸阻不住,順從了身體的慾望。

    這個天使,就是我們的大腦,第六意識,表意識的所在。而潛意識,就是我們的心,但是並不是心臟。

  • 8 # 葉榆十年

    古語、今語是有差別的,有語言文字的演進因素,有些細微處需要仔細體察。

    “心”字在古語中並不是思維器官,而是“願望”,所謂心願。比如蕙質蘭心就是說像蘭花一樣的美好願望;專心致志是願望的專一堅定;勾心鬥角是不同的願望;口是心非是嘴上講的與真實的願望相反;佛教說的明心見性也是願望。願望是思維的結果而並不是思維行為或思維器官。

    今語的心字意義比較模糊,心與思、想漸漸有同義的走向,但依然還是更多地有願望的內涵,比如心想事成,你可以理解成心裡想,也可以理解為預想的願望;用心,既是思想、注意力的專注,也是願望、希望、目標的專注;三心二意不是說胡思亂想,而是願望、希望、目標的朝三暮四......

    我認為,心字還是應該理解為本意“願望”比較確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河釣鯽魚有哪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