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日金141

    孔子認為如何實現“仁”,《易傳》解《易經》八卦給出了明確的定義: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與當今教育有何啟發?無非是,上面要維持統治地位,下面要遵紀守法。

  • 2 # 王營評教育

    在這段話中,孔子一方面強調沒有見過喜歡仁德的人和厭惡不仁的人(這兩者其實指的是一種人,即“好仁者”),意在說明“仁”是一種很高的目標,一般人不容易達到;另一方面,孔子又說一個人如果把一天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總該是件容易的事罷!既說為“仁”不容易,又說容易,兩者看上去似乎矛盾,其實並不矛盾。孔子認為,“仁”雖然是一個崇高的目標,但並非不能實現,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每一天、每件事的身體力行開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自古以來,我們常常見到的是一些志大才疏者,很少看到有胸懷、有抱負而又腳踏實地,並最終實現理想的人,正是因為生活中多了一些欲“掃天下”,而不想“掃一屋”的理想主義者,所以才有孔子未見“好仁者”的慨嘆。

    教育是理想的事業,也是現實的事業,做為一名教師,既要為自己的教育理想奮鬥終生,又要從現實的每一天、每一節課、每一個教育的細節做起,聚沙成塔,積液成裘,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理想的教育,教師只有用教育的理想觀照現實理想的教育,才能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 3 # 崑崙139100429

    孔子講“仁者愛人”,那麼如何實現“仁”?又講“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這裡就層次遞進地把什麼是仁,仁的具體表現和實現仁的條件、歸途全講明白了。說到底,就是按西周分封制下的禮制、禮序王、侯、卿、士、庶民,君臣、士庶、父子、男女、上下、尊卑、貴賤、親疏等級次序各安其分、各行其禮,天下就達到“仁”的要求了。其對當今教育有二點啟示:1、“聖”人之言本從周禮,當今時代不可生搬,拆除其等次尊卑,育人以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2、儒學核心本於“中庸”,孔子言仁根系孝忠。周禮者,其是以氏族家庭親疏為出發點,延伸為家國一體的、有等次的、以忠孝為核心的處理內部問題的禮制、禮法、禮儀、禮序,達此之“愛”便做到了“仁”。但當今社會複雜多變,國家內部已非奴隸制末期那麼原始、純樸、簡單。思想複雜,各種敵對勢力、分裂勢力在滲透、爭奪;外部群狼環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美霸決意遏制打壓、侵權干政。面對如此內外險境,僅用處理內部關係的“仁”“恕”是不行的,過分時必致愚腐。所以還必須要“勇”要“敢”,要常懷“憂患”,不懈鬥爭,排險克難,禦敵、對敵、勝敵方可立於不敗,長治久安。唯如此仁心愛意方能張顯!

  • 4 # 自覺而樂之

    平時學習實踐欠缺,理解得很片面與膚淺,不過大家相互討論一下,也許會更加明瞭一些,謝謝。孔子強調,“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推己及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認為他老人家“宅心仁厚、人格偉岸”,他提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理想主義根本性教化,承認人的“獸性”、“人性”、“德性”與“可塑性”,其教化的根本依據出發點與落腳處就是“人格平等、大愛無疆、仁德為上”,就是說要把人當做目的來尊重,而不能把人當做手段來利用,故說“君子不器”。人格是平等的,要重視人的生命價值,他認為道德不是理性要求的結果,道德教化應該作為一切宗教、教育的根本基礎。對我們現代教育的啟發是,教育絕不只是產業,而應該是人文關懷式的理想主義事業,是一種人文精神的活動。因為我們的教育是指向未來的,指向民族的理想,在教育過程裡一定要堅決拒絕和克服“功能主義”態度、“工具主義”態度、“功利主義”態度。教育如若重功利而輕道義,則會造成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內不安、外不立。比如,我們的教育應該引導啟發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傳授培養學生如何才能具備熱愛生命、熱愛生活、樂於學習、自覺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與能力,而絕不是隻教導學生必須要學習什麼知識,學成什麼樣子,考出怎樣的成績,也就是說教育的首要任務目的是“傳道”,是教授學生懂得如何做人、做事、學習的根本機理與原則方法,而不是隻教導學生應該學些什麼?更不是誘導學生走向以“學分”、“文憑”、“實用”、“投機”為最終學習生活目標的功利主義道路。我們的教育哲學應該是生命情感的教育哲學,我們的教育理念也應該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人”的根本教育理念,而絕不能把孩子從小就教化成為“冰冷的學習機器”與“無情的利己功利主義”分子。我們的希望與未來就在孩子身上,而教育事業的成與敗,則是整個民族國家復興成敗之關鍵。

  • 5 # 弘鵬穀雨書法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個人都做好自己:於父言慈,於子言孝,於君言仁,於臣言忠,夫唱婦隨,兄友弟恭。則無仁不達。

  • 6 # 記憶深藍

    孔子說仁,關鍵在於修心。

    對自己來說,修養身心,讓自己成為善人,嚴於律己,倘若人人能夠做到,社會自然和諧。

    對他人來說,寬容以待,以仁心感化,讓惡人不再做惡,社會也就安定。

    但是,人是為利益驅動的,仁之一字,容易說不容易做。在現實當中,往往是人善被人欺,雖說吃虧是福,誰願意天天吃虧?

    所以說,仁是理想追求,大同社會是理想世界,這可以作為方向,但是實現很難。

  • 7 # 孔界遠國學課堂

    仁是孔子非常重要的理論基礎,仁字在論語中共提到了105次,是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可以孔子對仁的重視程度,仁是最後的一個實現結果,實現的過程要靠德和禮來實現,那麼什麼是德呢?德就是為人處世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來做事,德是一個動詞而不是一個名詞,就是要行善積德,對做對別人有意義有幫助的事情,德是要轉化到行動上去的,不僅僅是為人處世上,包括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對社會對人有價值的事情,而不是為了賺錢而去傷害別人,這樣就是不是德的表現,按照行善的軌道去執行,不要偏離軌道,這就是德,那麼在行德的過程中一定也要考慮禮,禮是什麼呢?就是在對別人有幫助的時候也不要居高臨下,對別人不尊重,要用禮來對待別人,禮就是要有禮貌和禮儀,即要對別人有幫助同時別人也願意接受,這就是做到了德和禮,如果德和禮都做到了那就是仁

  • 8 # 清晨一杯茶

    中國今天的教育問題,豈能用孔子一個仁字可以解決!現有管理體制巳經遠遠落後於時代了,把學校當成國有企業來經營,全國青一色的管理模式,用於管理任何事物。

  • 9 # 仁心東亮

    孔子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近取闢,可謂仁之方也與。在教育目標上,要以培養優秀人材為前提;創立優良的教學環境與氛圍,以達到學子們不斷進取之心;促進激發學子們的興趣以向學,要符合學子們平時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能聽得明白,學的進去,就符合仁的教育意義了。最重要的是教育管理者與從教人員,要捨棄個人功利主義,學風必為之一新,社會風氣必向好的方向轉變,最終達到高素質與高人才的教育成果。

  • 10 # 閱海人

    面對教育這主體,所謂"仁"即以人為本,提倡寬容向善!與苛政,惡烈為反!屬表面態度問題!在教育方面,還應以質量和現實相適應為本,仁以輔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為什麼土地越施肥,為什麼土地會越來越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