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局大曆

    疆域遼闊人口眾多不代表戰鬥力強,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農業國面對工業國,基本就是被碾壓。

    英國殖民主義入侵前,印度處於中世紀晚期。而當時莫臥兒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奧朗則布的去世宣告了帝國解體的開始。

    莫臥兒嚴格來說,算是僥倖成功的皇帝勉強把各個公國統一起,但這種曇花一現的偶然的統一,只是表面的行政的統一 。

    17世紀,莫臥兒帝國為了支付進行擴張戰爭的經費,鎮壓日益興起的農民運動、部族起義,也需要巨大軍響,所以稅收大大增加。

    馬拉塔、錫克教徒和賈特人的起義,使莫臥兒帝國在德干高原和旁遮普以及腹地的戰爭常年連綿不斷, 耗盡了王國的財政和軍用資源。

    各地的起義,使整片整片國土脫離了莫臥兒帝國,國庫收人減少,賜予分封主的國有土地銳減,封建主也離心離德了。人民運動和各地起義沉重打擊了莫臥兒帝國,使它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印度南部的政治局面是不統一的,有幾個自行獨立的國家和土邦,其中最大的是馬拉塔聯盟和海得拉巴邦。

    18世紀40-50年代,馬拉塔人把擴張重心完全轉到印度北部,對莫臥兒帝國的領土肆意進行征服。50年代下半期,馬拉塔人開始對北印度發動新的進攻。1758年,馬拉塔人佔領了德里,態意劫掠了全城。馬拉塔軍隊同旁遮普軍隊協同作戰,把阿富汗軍隊趕到北印度河對岸。

    1739年2月,波斯人侵軍大敗莫臥兒軍隊,佔領了德里,莫臥兒皇帝穆罕默德·沙投降,把印度河以西的土地割讓給波斯。

    此時的印度已成為激烈混戰的戰場。一方面是阿富汗人和馬拉塔人的激戰;另一方面是外國侵略者之間即英國殖民者和法國殖民者的激烈爭奪。

    馬拉塔人為了把阿富汗人驅逐出印度,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遠征。1760年10月,艾哈邁德沙·阿卜達利親自率領騎兵泅水渡過朱木拿河,向馬拉塔軍進擊。這場戰役只有少數馬拉塔人逃了出去,10萬多馬拉塔人被擊斃,18000人被俘。

    在印度面臨著英國殖民者的侵略時期,這場戰爭不僅使馬拉塔人的軍事實力受到嚴重損失,使參加這場戰爭的各公國的軍事力量也受到嚴重損失。

    直到1769年,馬拉塔人經過恢復後又一次進軍印度斯坦,企圖再度征服北印度,但為時已晚。英中國人已在孟加拉、比哈爾、奧里薩站住了腳根。

    這時英中國人在印度已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馬拉塔人在帕尼帕特戰役的失利,使英國東印度公司更容易征服印度。

    “在大家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顛人闖了進來,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

  • 2 # 鷹眼看事

    誰吞併誰,國土面積和人口重要,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國家實力。

    歷史上有葡萄牙的世界霸權,還有荷蘭的,西班牙的,法國的,當然少不了大英帝國。但它們都在一段時間裡,國家實力世界第一。英國強大的實力持續時間更長一些,佔領的地盤也大一些。只要看看英聯邦成員國有多少;加拿大,澳洲,過去的印度,還有許多說英語的非洲國家,亞洲國家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

    所以只有英倫三島的英國能夠吞併疆土遼闊人口眾多的莫臥爾帝國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說、電影、動漫中,有哪些顛覆三觀或者讓你震撼不已的世界觀和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