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很對,但水滸傳小說反映了兩個意思,一是水滸傳只反貪官,不反皇帝,108將最終為統治階級服務,附合統治階級的立場。二是反映宋江等人被各種事由逼上梁山,但思想上不忘忠君報國。這是非常典型的事例。 《水滸傳》中宋江義軍一百單八將,方臘義軍九十四將左右,規模相仿,政府軍聯合義軍作戰才打敗方臘軍過程中,作者只是描述宋江個人才能比方臘強,計謀高,派柴進、李俊、燕青等打入方臘軍內部瓦解對手,雙方實際戰鬥力不分上下。作者描述兩軍將領時是對等的,比如水泊有五虎八驃,南國有四帥八將;水泊有魯智深,南國有鄧元覺;水泊有花榮,南國有龐萬春,雙方勢均力敵,水泊很多次靠神靈、百姓和意外等因素才獲勝,這樣描寫本身就體現了作者對兩支義軍採取的是同樣的態度,認為他們的本質和能力是相同的。作者描寫水泊眾將不是被朝廷欺騙和逼迫去鎮壓方臘,而是主動要求攻打方臘,而且還歡喜著前往,更增強了悲劇效果,可見要是沒有正確政治理想和戰鬥目標,沒有思想覺悟,往往會自覺地淪為統治階級的工具,甚至主動走向鎮壓自己同盟義軍的道路,也是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杯具啊。
你說的很對,但水滸傳小說反映了兩個意思,一是水滸傳只反貪官,不反皇帝,108將最終為統治階級服務,附合統治階級的立場。二是反映宋江等人被各種事由逼上梁山,但思想上不忘忠君報國。這是非常典型的事例。 《水滸傳》中宋江義軍一百單八將,方臘義軍九十四將左右,規模相仿,政府軍聯合義軍作戰才打敗方臘軍過程中,作者只是描述宋江個人才能比方臘強,計謀高,派柴進、李俊、燕青等打入方臘軍內部瓦解對手,雙方實際戰鬥力不分上下。作者描述兩軍將領時是對等的,比如水泊有五虎八驃,南國有四帥八將;水泊有魯智深,南國有鄧元覺;水泊有花榮,南國有龐萬春,雙方勢均力敵,水泊很多次靠神靈、百姓和意外等因素才獲勝,這樣描寫本身就體現了作者對兩支義軍採取的是同樣的態度,認為他們的本質和能力是相同的。作者描寫水泊眾將不是被朝廷欺騙和逼迫去鎮壓方臘,而是主動要求攻打方臘,而且還歡喜著前往,更增強了悲劇效果,可見要是沒有正確政治理想和戰鬥目標,沒有思想覺悟,往往會自覺地淪為統治階級的工具,甚至主動走向鎮壓自己同盟義軍的道路,也是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杯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