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點歷史
-
2 # 茹叔敬
胤禛在諸多的皇子當中,表面看上去最不想繼承其父皇皇位的一個人,實際上他怎麼可能放棄任何登上萬萬人之上的皇位的機會呢,一切都只是他的聰明而己。雖然,他最後得到了皇位繼承權,然而,他在這場爭鬥儲位的鬥爭中卻並沒有表現得十分積極,是實上,他離皇儲的寶坐遠去的時候,甚至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消極的,無所謂的,然而最終卻是他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取得勝利。不能不說他有著別人沒有的聰明和才智。他真正做到處事謹慎穩重,不露聲色,善於積聚力量,避免在爭位鬥爭中成為康熙和兄弟們的對立面。同時在處理與父皇和兄弟關係中表現出恪守孝友之道,懂得人倫大義,取得了康熙的信任。
-
3 # 太極6895
諸皇子相爭,比的是誰更能猜透皇上的心思,比誰更出類拔萃,比誰更會表演,比誰更有耐心和毅力,漫長的歲月裡需要忍忍忍,拼命爭爭爭還要做得一點痕跡都沒有。真是太累了,太辛苦了!其實幾乎每一個能登上皇位的皇子都是有過人之處,還得看誰的運氣最好,誰才能能笑到最後。!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雖然雍正到45歲才登基為帝,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太子胤礽的存在,四阿哥胤禛並沒有機會登上皇位,直到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儲君之位空缺出來才有了所謂的“九子奪嫡”。
縱觀中國歷史,儲君和坐朝之君的矛盾本來就是難以調和的,所以很多太子最終都沒有順利登上皇位,要麼熬不過長壽的老爸,要麼因為權力爭奪導致被廢。
所以在當太子的過程中是非常壓抑的,無論多麼小心謹慎最終還是難免猜忌,戰戰兢兢幾十年,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胤礽是嫡子,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當了三十多年太子最終還是被廢。
對於四阿哥胤禛來說,情況則完全不同,康熙四十七年胤礽第一次被廢,皇位成了“公平競爭”的獎品,胤禛沒時間壓抑,他要抓緊時間謀劃佈局。
胤禛需要的不是隱忍,而是蓄勢待發對於他來說時間是緊迫的,前路是充滿艱辛的,結局是不可預料的,但是這一切對於高高在上的皇位來說都不算什麼。
所以胤禛這幾十年的感覺是緊張忙碌,謹小慎微卻又提心吊膽的,換句話說也是非常充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