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爾雅休養札記

    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責罵孩子,被氣到血壓飆升;孩子叛逆,被氣到頭懵。

    很多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到處尋求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只有方法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你的教育情緒健康嗎?”

    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的現狀——急躁、焦慮、情緒化。

    教育的情緒雷區獅子吼

    教育基本靠吼,溝通幾乎沒有。

    想一下,你什麼時候會說出令孩子特別難以接受的話?應該都是在生氣的時候。

    那你為什麼會生氣呢?是工作不順?是家庭矛盾?是生活壓力?還是心中的執念?

    你想用情緒告訴孩子:我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造成的。只有你改變了,我才不會這麼生氣,才會對你有好臉色。

    孩子也許確實變得聽話了,但暫時的聽話只是因為恐懼,以後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

    當你把心裡積壓的淤泥傾倒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你的心情就很好嗎?然而並沒有因此輕鬆,反而還多了一份內疚和自責。

    情緒化的表達是把雙刃劍,傷害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父母。你辛苦維繫的親子關係,就是在這一聲聲吼叫中分崩離析的。

    雙標化

    聽到沒有?不要再玩手機了!

    作業寫完了嗎?還看電視!

    這麼晚了,還不去睡覺!

    你怎麼這麼笨!

    ……

    你這樣要求孩子的時候,你是不是正在玩手機、看電視、熬夜或者做不好事情?

    你可能會說:“我是大人,我可以這麼做,但孩子不能這麼做。”連大人都無法自制的事情,你認為孩子會比你做的更好?

    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恐怕就是:“我們是不行了,就看你的了。”這恐怕也是孩子們最討厭的一句話。你自己都不行,憑什麼孩子就一定要行?

    這句話表達的並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信任和鼓勵,更多的是將自己完成不了的夢想寄託在孩子身上。你自己得過且過,不想努力,喪失了自我,卻對孩子如此苛刻。

    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總拿著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還那麼理直氣壯。

    焦慮感

    每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父母預期的時候,父母的負面情緒就像火山爆發一樣,瞬間噴薄而出。

    不分青紅皁白,揪著孩子一頓數落:父母為了你才買那麼貴的學區房、為了你花那麼多錢報培訓班、為了你失去了很多發展機會……父母為你犧牲那麼多,你還這麼差勁,你太對不起父母的付出,太給父母丟人。

    這麼用情感綁架孩子,會讓他們感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是伴隨著父母的焦慮而發生的,這些都是父母想要的東西,不是我自己想要的。

    父母的這種焦慮感主要源於愛的自私,認為對孩子付出就要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你付出的越多,期望值就越高,要求的回報就越多。

    這種過分有條件的愛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壓力,讓孩子對學習感到可怕,對父母的教育感到可怕,從而導致孩子的焦慮、抑鬱或者叛逆。

    控制教育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動畫片《獅子王》的開頭有一段父子的互動:辛巴因為好勝而惹了很大的麻煩,險些喪命,但父親卻沒有批評他,只是說:“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接下來他又告訴辛巴該怎麼做:“只有在必要時、在別無選擇時,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則就是冒險。”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成為身教的巨人

    你知道嗎,現在的孩子送給父母們一個“教主”的封號,意思就是“說教的最厲害”。

    所有父母,都想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權威的形象,成為孩子眼中的超人。但是中國父母往往是“言傳的巨人,身教的矮子”,教育的大道理說了一籮筐,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

    父母們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秀,卻忽視了這些優秀孩子的背後,始終有以身作則的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優秀的榜樣。

    你想讓孩子專注地寫作業,可你自己在寫一份方案時還要時不時地刷手機;你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可你自己每天抱的不是書本而是手機;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舞蹈、繪畫、鋼琴,可你自己卻連每天半個小時的健身都堅持不了……

    希望不在下一代身上,而在你自己身上。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人,首先你必須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要記住,你的行為舉止都會成為孩子的標杆。

    平衡自己的內心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有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

    你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快樂,因為他能陪伴你的老年生活,因為他能給你帶來希望和驕傲。

    有條件的愛,並不可恥,這才符合一個人真實的心理。但是,如果你不願承認自己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一直感覺心理很不平衡,就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感。

    坦然承認有條件的愛,想想你為孩子而變形的身材、錯失的升遷機會、耗費的大把時間……這些能換來的是孩子的陪伴,是孩子的健全人格,是孩子的幸福快樂等等。

    如果把教育變成焦慮,那麼教育就成了一種負能量。承認愛的自私,平衡自己的內心,大家都會更好過一些。

    愛是有條件的,但教育不需要犧牲。

  • 2 # doris沐晨

    我自己的經歷,小寶兩歲大寶四歲離婚,自己帶兩個娃,忙的焦頭爛額,有時候孩子有點不聽話瞎鬧,我就有了易怒的情緒。想想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可能會發脾氣,我就以更大的脾氣進行暴力鎮壓?或者諷刺孩子沒出息只會發脾氣?冷處理任由孩子撒潑打滾不予理會?等等,管理孩子方面很多問題。

    那麼,孩子為什麼容易發脾氣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個大腦系統,一個是意識系統,一個是本能系統,本能包括生理本能和適應環境的本能,這裡的本能也指情緒,是由情緒腦和理智腦共同作用的。情緒腦從孩子出生時就發育成熟了,而理智腦只有到25歲才能發育成熟,所以,發脾氣是情緒腦的自然反應,因此,跟孩子說“這有什麼好生氣的”是不合理的,只有大腦成熟的成年人理論上才能做到這一點。

    所以,自我調整和得到他人的幫助是成年人發脾氣時的處理方法,而孩子只能通過得到他人幫助這一種方法來調節情緒,父母千萬不能冷處理。因為更好的教育孩子就是更好的養育孩子的大腦,而孩子的行為會聽情緒腦指揮,除非等理智腦發育成熟,所以孩子本能的生氣、害怕很正常,如果這種負情緒不能及時調節,長期的負情緒就會在大腦中產生有害的化學環境,傷害孩子的大腦。

    孩子會發脾氣,會生氣,會憤怒,但是這個情緒不會一開始就爆發的特別激烈,一般會有三個程度:輕度的、中度的和重度的情緒。所以,孩子還沒有爆發重度情緒的時候,父母應當有效介入,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就像是幫助孩子解決感冒發燒一樣,對孩子進行情緒急救,幫助孩子及時平靜下來。具體行動為:

    第一步,在情緒上與孩子聯結。

    父母要拿出真誠的、願意幫助孩子態度與孩子保持聯結,進行安撫,陪伴和擁抱是很好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哭的時候讓他哭出來,讓他情緒流淌,給他空間,釋放完了他會安靜下來,他也會自我調控到正常狀態。

    第二步,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並試著與孩子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

    解決問題時如果孩子拒絕,那麼就不要強求。因為這個階段是要解決孩子的心情,而不是解決事情,不能混為一談。比如當我們處於強烈的情緒的時候,對方即使好心的幫我們解決事情,我們也會覺得雞同鴨講,此時重要的是幫我們緩解情緒和心情,而不是解決事情,對於孩子來講,也是這個道理。

    其實,孩子願意在家裡發脾氣,表明孩子已經把父母當成了外部情緒調節器,只要父母處理得當,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一般不會拒絕交流,父母會得到回報。

  • 3 # 濛濛育兒

    (一)引導孩子釋放不滿的情緒

    幫助孩子釋放不滿情緒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從如下幾方面著手:1、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表達情絝的榜樣。父母一般不宜在家庭、孩子面前過分抑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為了家長的“尊嚴”與“權威”,老是一副威嚴的架勢與面孔。正確的做法是經常自由地失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而又不遷怒於別人,給孩子樹立一個敢於表露情緒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明白:表達個的情感和宣洩情緒,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2、創造寬鬆環境。為孩子創造更多的表達情緒的機會。一旦孩子鬧情緒,既不要驚慌,又不必急躁,更不能憑主觀意氣橫加阻止、壓制。最好是抱著“鬧就鬧一會兒再說”的態度。然後因勢利導,讓孩子明白:表示不滿是正常的,但不能不吃飯,或不學習、不幹家務。這種“冷處理”,會使“熱衝動”的孩子熄滅火氣,懂得反思,接受父母的指教。3.循循善誘。儘量傾聽孩子的傾訴。孩子心裡有事,一定會找人傾訴,而父母恰恰是他們的第一個傾訴物件。此時,父母千萬不可因嫌孩子“羅嗦”、“無理”,或因自己忙於家務或工作等,全然不管孩子。應該平心靜氣地聽完孩子的訴說。同時,最好用自己經歷過的類似體會和教訓,對孩子進行有理、有情的開導和勸解。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始終在一種平等、親切的情感釋放中,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保持心理的平衡。

    (二)幫助孩子克服消極的情緒

    為了讓孩子們快樂地生活,積極向上,父母應該幫助他們克服消極的思想情緒,特別是那些由於屢次失敗而變得失去了信心,或天生比較羞怯的孩子更需要這種幫助。

    假若一個孩子遇到一個問題,他沒有把一件事情做好,或考試錯了一道題,應該幫助他認識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事實上也不是什麼大事,只要經過努力,下次考試會取得好成績的。要幫助他既預見到在前進中可能受的挫折,又能勇敢地大踏步前進。向他指出,沒有人期望他是盡善盡美的。即使他沒有做過什麼好事,你依舊愛他,在他身上花費精力是值得的。

    要引導孩子克服消極的思想情緒,父母們還應做到:1、約束自身的消極態度。孩子是最易受感染的,他們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從父母那裡、別的孩子那裡學來的。如果作家長的整天唉聲嘆氣、怨天尤人,什麼事情達不到滿意就消極沮喪,受到一點挫折就如大禍臨頭,這種情緒必然會影響孩子。2、鼓勵孩子。鼓勵意味著給孩子以勇氣、希望和信心,使孩子能正視和應付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特別是在危險、困難、痛苦、沮喪的時候,此時,父母的鼓勵就是一種支援,它能幫助孩子擺脫困難,擺脫消極的思想情緒,增強自信心,樂觀地生活下去。3、努力幫助孩子發展積極的思想。積極的思想是以多方面看問題為基礎的,看到事物壞的一面,但不為其所難,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樂觀向上,將使生活更美好。不要讓孩子每天一早起來就想到他將會遇到不好的事情,而是要使他們精神飽滿地去迎接一個好日子。樂觀和熱忱將幫助孩子克服各種困難,並使他們的學習或工作成績達到滿意的地步。你應該以你的積極樂觀精神影響你的孩子,使他們情緒開朗,對生活充滿信心。

    (三)幫助孩子克服焦慮

    針對這些引起焦慮的原因,可以採取以下方法幫助兒童消除焦慮心理:

    1、提供愛和關心、支援,幫助幼兒處理矛盾。如儘量不用或少用懲罰的手段對待兒童的過錯,以正面教育為主;支援兒童的獨立活動,鼓勵、維護他的獨立性;幫助兒童正確處理願望和原則的衝突。

    2、滿足兒童安全感和自尊心的需要,支援他們為實現這種合理需要的行為。當兒童在行動上受到挫折時,要予以鼓勵,並幫助他們消除顧慮,克服困難。

    3、鼓勵獨立性和創造性,迴避會引起兒童懷疑、羞恥、內疚的行動。對兒童不成熟的行動、言論要耐心指導,不包辦代替。

    (四)正確對待膽小、退縮的孩子

    一般來說,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教師和家長對於那些具有外向攻擊行為的孩子常常給予較多的重視,對於他們表現出來的衝動粗暴、打人罵人、破壞紀律、損毀公物、欺侮弱小等行為加以及時的批評、糾正。然而,對於那些表現為膽小、羞怯、懦弱自卑、不合群、缺乏進取心的孩子,因為他們對別人影響不大,而易被 家長和 老師所忽視,甚至有時還被譽為乖孩子。

    內向退縮型的孩子有可能是先天適應不良。這類孩子遇到新的環境特別拘謹,不願與陌生的人交往,對新鮮事物不感興趣,缺乏熱情和好奇心。這主要是由於後天教育不當造成的。有的家長整天把孩子關在家裡,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遷就,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有的家長管教過嚴,干涉過多,使孩子常受批評、指責、懲罰,從而退縮。

  • 4 # 喬喬玩具樂園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我也是一名兒童領域創作者,我的職業是一名小學老師,對於兒童領域的一些問題還是比較瞭解的,對於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在這裡發表一點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情緒是主體是個人的,你不可能主動控制,但可以從旁施加影響.

    1、情緒控制機制由情緒喚起、情緒抑制、情緒維持、情緒增強組成。

    2、體察自己的情緒。也就是,時時注意情緒狀態:兒童的情緒是什麼?

    3、適當表達情緒,需要用心的體會、揣摩,更重要的是,要確實用在生活中。

    4、以合宜的方式紓解情緒。你就能夠控制情緒,而不是讓情緒來控制你.

    所以你要影響別人的情緒,可以在兒童情緒喚起時,加以提醒,使他抑制情緒的惡化.越往後越難,需要提前關注到!

    最後祝大家:

    心想事成!天天開心!事業有成!

  • 5 # 熱門精彩動漫

    家長要正確的認識孩子的情緒,必須重視孩子的情緒。遇到一些開心的事情或是不愉快的事情,總會有一些情緒表現的,這是正常現象,家長碰到孩子有高興的事情的時候,要多多的鼓勵自己的孩子,誇讚孩子做的不錯。遇到不開心事情的時候,不能由著孩子在那裡無休止的哭鬧或是發脾氣,或是哄完了,這事情就過去了。

    2,允許孩子的合理宣洩

    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允許孩子合理的進行宣洩,就像我們自己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也是需要宣洩的,只不過宣洩的方式不是太一樣。可以讓孩子大哭大笑,或是去跑步,或者讓他(她)自己先冷靜一下,情緒要疏匯出去,不要憋著,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在遇到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要想法設法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將話題引導到孩子感興趣的事件上來,比如:他(她)感興趣的動畫片裡的主人公遇到這樣的事情後,是怎樣表現的,讓孩子從榜樣的身上吸取教訓,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逐漸的成長起來。

    4,交流溝通

    在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後,家長要待孩子冷靜下來後,和孩子聊聊這件事情的利弊之處,儘量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去和他(她)交流,讓他(她)明白這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那樣做又會是什麼結果,再讓他(她)自己選擇什麼樣的結果,這樣以後他(她)就會注意啦。

    5,教會孩子控制情緒的一些小方法

    在孩子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家長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的方法。家長要教會孩子深呼吸,或是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呆一會兒,或者自己去數數字,等自己的情緒平穩後,再來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

    6,言傳身教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關鍵還要看家長的做法。平常在家裡的時候,不要動不動的就發脾氣,開車的時候,遇到不按交通規則行駛的人,不要大聲的發出你的怒火啊,你自己都沒做好,還能把孩子教好麼?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從你自己的身上學到一些壞習慣。

  • 6 # 焦慮老母之歌

    控制兒童的情緒?這可能嗎?情緒不是行為,怎麼可以硬掰過來?

    孩子傷心難過,或生氣發火,能一句"不可以!"就消除掉?即使是自己的情緒,也不是想轉變就可以轉變的。

    只有承認情緒,接納情緒,情緒才會流動而不淤積。以下是孫瑞雪老師的《完整的成長》一書片斷。希望對您的疑問有所啟示!

  • 7 # 郭小津的秀

    現在每個家庭當中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越來越重視了,家長都希望可以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最好的教育。但是有一部分孩子就像是被寵壞了一樣,亂髮脾氣,任性,無法控制自己。

    其實在我之前的諮詢當中這樣的孩子我還真是見過不少的,其實我想說的是,在我們的認知裡面一直都是對情緒有著誤解,我們就會認為孩子發脾氣就是不好的,就是要制止的。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其實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悲傷,憤怒,喜悅,愉快,焦慮,興奮等等,其實都我們的情緒,我們有了快樂,同樣我們也會有悲傷。我們其實要做的並不是讓孩子不要發脾氣,而是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那幾天我就跟大家來分享一下,如何讓孩子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

    第一,我們作為家長我們要了解孩子現在的情況,是什麼的情緒體驗。如果你觀察到了,或者孩子正巧現在正在發脾氣,我們可以來一個先發制人。將你看到的情況說出來,因為啊,小一點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沒用很強,是需要大人的誘導,同時讓孩子知道她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情緒提樣。例如:“媽媽感覺寶寶你是不是有點生氣了,而且還有一點委屈,是嗎?”。

    第二,有的孩子不知道委屈,生氣是什麼意思,或者說孩子不知道他現在的感覺,他的情緒就是委屈,生氣。我們要讓他們去感受這樣的情緒。例如:你現在有點委屈,生氣,那你感覺到身體上和平時有不一樣的地方嗎?是不是嘴巴比一起嘟的高了,肚子裡不舒服了,想要哭啊(可以根據當時孩子的表現)。“或者讓孩子自己描述,我相信孩子可能比你描述的還要之前那。

    第三,就是要尋找原因,情緒和脾氣是不會無緣無故的襲來的。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細心的觀察,回想是哪一個環節,導致了孩子發脾氣的這樣的局面那,我相信你很快就會找到的。

    第四,原因找到了了,也分析完了。那就是情緒的控制啦!這就是很關鍵的一個環節。例如”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委屈,是可以發脾氣的,但你能不能不要太久啊!因為發脾氣的收,你是不是有感覺很不舒服,很累啊!那我們設定一個脾氣消失鬧鐘,時間到了,我們就可以不發脾氣了,可以去玩一點高興的事情了(可以是3分鐘,或者5分鐘,在這期間我們是需要陪伴孩子的)“。

    第五,是產生情緒的處理方法。第四個說的是控制,我們現在說的是處理方法,就是鍛鍊孩子自己遇到情緒前的一套自我情緒的控制方法。現在孩子想要這個玩具,家長不給買。那孩子知道不給買玩家自己就會發脾氣了,為了不發脾氣,為了達到想買玩家的目的,鍛鍊孩子自己思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當讓這是針對大一點的孩子)。

    第六,就是在家裡可以模擬情緒的體驗的遊戲,例如,我現在生氣了,我生氣的樣在很恐怖,我的肚子像氣球一樣快炸了,等等。可以描述各種各樣的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 8 # 小惡魔馨的日常

    在控制兒童情緒的前提下,首先家長要學會先控制情緒,現實中情況有時相反了,孩子做錯事或者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的脾氣先來了,可是你知道嗎?孩子的情緒是大人影響的,當他幼小的心靈看到大人是靠發脾氣解決問題的,那麼他就學會了並且記住了,不要怪孩子因為孩子小能接觸的常常是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也就是說孩子已經受到你的言傳身教了。

    那麼如何隨心所欲的控制兒童的情緒呢?我做個簡單例子給你,也就是我的女兒,她今年還很小才兩歲,有一天我看到她獨自在玩海洋球池的時候,剛開始還在唱著兒歌可沒過幾分鐘突然大喊大叫,我在確認不是外界因素對他造成傷害的時候,靜靜地看著她,然後試圖轉移她的注意力,我告訴她:女兒你現在是不是一個小炸彈呢?突然她愣住不哭了,趕忙跑過來問:爸爸什麼是炸彈?因為我女兒說話早,1週歲的時候就發音清晰能表達出自己的個人意願,我回答女兒說:炸彈就像小你一樣啊,如果用火去點燃它,他就會爆炸,而且非常危險,會傷害到我們,所以我的女兒是不是要遠離炸彈呢?女兒奶聲奶氣的說:是呀爸爸,然後我回到了起初的問題上了,因為她現在已經冷靜下來能表達清楚剛才為什麼要發脾氣了?後來女兒告訴我說:是因為海洋球被她壓在身體下,她力氣小拿不出來了,所以才發脾氣,我告訴女兒發脾氣是沒發解決問題的,要自己想辦法,如果真的超出自身能辦到的事情,你要找巴巴麻麻幫助你,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孩子小聽懂的少所以不要過多引導,讓她能明白就可以,後來我告訴她,如果馨馨在想發脾氣如果控制不住了,就想象自己是個炸彈,爆炸了就不會發脾氣了,後來女兒也是這樣做的,當她要發脾氣的時候就說這句話我讓她當成咒語,每次她說的時候都會哈哈大笑,就沒有負面情緒了,而且現在又過了半年,我的女兒不需要咒語了,也能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遇事知道動腦筋了。

    所以分享自己孩子的經驗給你,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人格,當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先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盲目的按照別人的方法做,因為那是別人家的孩紙,你可以借鑑但覺不可以按照就搬。

    希望可以幫到你。

  • 9 # 佑霖健康

    首先,孩子是獨立個體,他們也需要尊重和被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緒是重要的。

    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思想,雖然他們沒有成人那麼多的生活常識,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更容易記住和分析資訊,而且充滿了想象力。

    理解孩子,關注他們的想法,並和他們互動,這是控制情緒的第一步。

    仔細傾聽。不要打斷孩子的交流嘗試,試著理解他們在說什麼。眼神交流與迴應讓他們感覺到互動和認可。

    全神貫注。一定要看著孩子的眼睛,去感受他們的感受。

    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理解孩子層面的含義。

    一起玩耍。進入孩子的世界中,和他們一起汽車大作戰,躲貓貓,跳上跳下,成為他們世界的一部分。這個時候,成人和孩子建立更深的聯絡,可以更好的瞭解孩子的想法,同時給他夥伴式的建議。

    專注創作。讓孩子專注於他們的藝術作品,可能是一幅畫,或者是一個塗鴉,包容孩子各種想象。作品完成時,那種快樂和平靜是可以傳染的。

    永不逃避。對孩子的任何問題和質疑都儘可能詳細回答。坦白和真誠的感受對兩方都很重要!

  • 10 # 萌萌的小劇場

    孩子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時候,就會以生氣、哭鬧來表達不滿情緒,還會和你胡攪蠻纏【家長認為的】,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家長認真對待,耐心溝通和發現問題的根源所在,並很好的去解決。

    一.孩子是否生病了【很重要】

    孩子不停的哭鬧,家長要首先保持冷靜,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去確認孩子是不是病了。有的孩子雖然能交流,但就是生病不舒服這個感覺描述不清楚。摸摸孩子的額頭,看溫度是否正常,有沒有發燒。在腦海中回想一下,看最近一到兩天孩子是不是有生病的風險,比如吃著了,上呼吸道感染等。兒童在得病的時候通常情緒很差,哭鬧,如果是真的是病了,不要吵孩子,趕快去醫院。

    二. 孩子是家長行為的鏡子

    很多孩子的行為都是家長的縮影,想讓孩子控制情緒,首先家長就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有句話說的比較好“凡事都從自身找原因。”舉個很簡單栗子,比如你閒孩子老玩手機,不讓孩子玩手機,但是你自己卻在不停的刷手機,又或者家庭成員都在玩手機。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覺得不公平,憑什麼規則就是給他一個人定的。一次和朋友還有朋友的孩子去商場吃飯,朋友不讓她兒子吃冰淇淋,但是自己卻買了一個吃,說小孩冬天吃太涼了,不能吃對身體不好,大人無所謂可以吃。站在孩子的立場他不會理解的,這太不公平了。家長們看到這裡可能覺得很好笑,但這種錯誤,可能很多人都會犯,而且意識不到。一個很有效的方法,當孩子不停的哭鬧,家長火氣衝頭想發作,建議延時二分鐘。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不打當時氣得要命,打了後悔的要命。如果可以還是別打孩子,更不要說“我真不想要你”“受夠你了”“哪個孩子都比你聽話”暴力和語言暴力並不解決問題。

    三.關於規則的建立

    孩子情緒的爆發都是有原因的,首先要問問孩子,怎麼了?為什麼哭鬧。問孩子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你已經接受到了他的情緒,並有所關心。如果孩子還是哭鬧不說話的時候,家長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我等你冷靜下來想說的時候,告訴我,我會聽你說。等孩子平靜下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詳情。如果孩子打人、罵人、丟玩具或者無理取鬧,那家長就需要再孩子冷靜下來後告訴他們那些行為是不對的,比如打人,給孩子說一說換位思考,如果有人因為一點小事打了自己,自己會疼會生氣。讓孩子明白打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解決問題還有別的方式。當孩子意識到不對的時候,和孩子建立規則,以及適當的獎懲措施。我的孩子曾經在幼兒園裡打人,事後告訴她這是不對的。為了道歉要給被打的小朋友送一件禮物道歉,但是自己不能要禮物,因為做錯了,事後,兩個孩子成了好朋友。在孩子和家長都認同的情況下建立規則,也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對錯關。

    四.負面情緒的引導

    孩子情緒低落,比如被學校同學欺負了,首先別去責怪孩子。之前看過一個電視劇《少年派》裡面的爸爸真是太棒了,每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總是請女兒擼串,讓孩子覺得心裡暖暖的,然後問孩子情緒低落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析應該怎麼改善,想多個方法解決,鼓勵和幫助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耐克阿迪,還有哪些鮮為人知卻經典實用的運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