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盟臺舊址在今舊城鎮葵丘堌堆村西。據《濮州志·會臺別業記》載:濮州故城(今舊城)南五里有高大土臺一個,佔地二百餘畝,上可容納萬人。此臺前面略尖,後呈方形,因春秋時期諸侯多次在此臺之上會盟而稱為會盟臺。 春秋初期,周王室勢力日漸衰弱,諸侯紛紛爭霸,齊桓公雄才大略,舉賢任能,勵志改革,國勢日益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51年與諸侯會盟於葵丘,葵丘之盟奠定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從此,齊桓公以中原諸侯的霸主(盟主)身份,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會盟臺也因之而名揚天下,備受後人矚目。 在戚城的東城牆外原有兩個高大的土丘,今僅存一座。相傳是春秋時期諸侯國會盟舉行儀式的設施。《左傳》較多地記載了諸侯們(包括卿大夫)在此舉行的歷次會盟。會盟是盛行於春秋時期諸侯國以及各政治聯盟之間、諸侯國內部政治勢力之間為加強內部團結,共同對付敵對勢力而經常進行的外交活動儀式。儀式過程包括殺牲,對天盟誓,立盟約,然後掩埋犧牲和盟書等幾個環節。《左傳》記載,從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個世紀內,諸侯國在衛會盟15次,其中在戚就有7次。其中會盟的國家或卿大夫最少兩個,最多達15個。會盟的議題有解決土地爭端、背盟與續盟、決定有關戰爭事宜等
會盟臺舊址在今舊城鎮葵丘堌堆村西。據《濮州志·會臺別業記》載:濮州故城(今舊城)南五里有高大土臺一個,佔地二百餘畝,上可容納萬人。此臺前面略尖,後呈方形,因春秋時期諸侯多次在此臺之上會盟而稱為會盟臺。 春秋初期,周王室勢力日漸衰弱,諸侯紛紛爭霸,齊桓公雄才大略,舉賢任能,勵志改革,國勢日益強盛,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公元前651年與諸侯會盟於葵丘,葵丘之盟奠定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從此,齊桓公以中原諸侯的霸主(盟主)身份,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會盟臺也因之而名揚天下,備受後人矚目。 在戚城的東城牆外原有兩個高大的土丘,今僅存一座。相傳是春秋時期諸侯國會盟舉行儀式的設施。《左傳》較多地記載了諸侯們(包括卿大夫)在此舉行的歷次會盟。會盟是盛行於春秋時期諸侯國以及各政治聯盟之間、諸侯國內部政治勢力之間為加強內部團結,共同對付敵對勢力而經常進行的外交活動儀式。儀式過程包括殺牲,對天盟誓,立盟約,然後掩埋犧牲和盟書等幾個環節。《左傳》記載,從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個世紀內,諸侯國在衛會盟15次,其中在戚就有7次。其中會盟的國家或卿大夫最少兩個,最多達15個。會盟的議題有解決土地爭端、背盟與續盟、決定有關戰爭事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