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出自《列子 湯問》中的《兩小兒辯日》所說的問題。說的是兩個小孩在辯論太陽早上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的問題。一個小孩說早上離的近,因為早晨太陽比中午大;另一個小孩說中午離我們近,因為中午太陽比早上熱。兩人爭持不下,正好碰到孔子,兩人請教孔子,結果孔子回答不了。事實上,現代科學已經對這種現象有了科學的解釋,搜狗百科上這樣解釋的:早上和傍晚,太陽角度低,穿透的大氣層很厚,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很大,光路彎曲顯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了。此外,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當太陽在早上的時候是從地面升起,而遠處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陽成了一小一大的鮮明對比,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在中午太陽高懸在空曠的天空,有時候太陽周圍沒有我們所熟悉的東西來做對比,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實際上用儀器測太陽的視直徑,若不考慮地平線上大氣折射的影響,早晚都是一樣的。
簡單運用生活規律或生活常識去解釋是無法作出正確解釋的。作出正確解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兩小兒”和孔子的這種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
這是出自《列子 湯問》中的《兩小兒辯日》所說的問題。說的是兩個小孩在辯論太陽早上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的問題。一個小孩說早上離的近,因為早晨太陽比中午大;另一個小孩說中午離我們近,因為中午太陽比早上熱。兩人爭持不下,正好碰到孔子,兩人請教孔子,結果孔子回答不了。事實上,現代科學已經對這種現象有了科學的解釋,搜狗百科上這樣解釋的:早上和傍晚,太陽角度低,穿透的大氣層很厚,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很大,光路彎曲顯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大;中午太陽角度大,穿透的大氣層相對較薄,受到大氣層梯度折射率影響較小,光路彎曲沒有早上和傍晚明顯,所以人看到的太陽就覺得小了。此外,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實際上是一種視覺誤差。當太陽在早上的時候是從地面升起,而遠處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陽成了一小一大的鮮明對比,太陽就顯得大一些;而在中午太陽高懸在空曠的天空,有時候太陽周圍沒有我們所熟悉的東西來做對比,相形之下就顯得小一些。實際上用儀器測太陽的視直徑,若不考慮地平線上大氣折射的影響,早晚都是一樣的。
簡單運用生活規律或生活常識去解釋是無法作出正確解釋的。作出正確解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所需要的正是“兩小兒”和孔子的這種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實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