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邵華書院

    就所見過當代書家的書寫速度也有快慢不一,擅長書體不同的書家速度也會有差別,行草書高手一般書寫速度都相對比較快,古人寫字很多是於記錄實用目的,魏晉以後就應該以行草書為主。那我們就以行草書來作一個比較。那古人的動作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只能從流傳下來的文字和墨跡來作一個判斷,魏晉時期的墨跡本很少(多為唐鉤摹本),唐代顏真卿、張旭、懷素速度都很快,筆法相傳一脈,顏的“祭侄稿”,張旭的“古詩四帖”,認真去看看就能夠感受到他們對筆的把控已經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懷素自敘帖中更有“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可見一斑。宋元后米芾言“臣書刷字”想必“刷”起來不會慢到哪裡,再有趙孟頫的“日書萬字”。當代高手想要一天寫萬恐怕還是有些難度。然後就對毛筆的把控能力來說大家應該都認同古人遠超今人吧。還有墨和紙,古人的墨是墨錠少膠,紙以熟紙居多,書寫性肯定要強過現在重膠的墨汁和生宣。 所以多方面比較應該古人的書寫速度更快。

  • 2 # 聽雨盧—昝小強

    不可能一樣,

    原因是書寫的各種條件當時不具備,如書案的高低·宣紙的尺度·毛筆的大小·墨的用量(研)·以及書寫的肢體變化等等……

  • 3 # 讀書耕田人王七

    我僅從一個業餘愛好者的角度去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般來說,學習書法應該師古,取法乎上,可需要學習的東西又不能侷限於書法藝術的本身,還包括古人的書寫環境和書寫狀態,就包含了題主所講的書寫速度。

    古人留給我們所現存的文字資料及文房用品不足以或很難真實的還原古人的書寫狀態,最直接也是能給我們啟示的應該算是書法墨跡和摹本刻貼了。

    可當我們面對名家作品,甚至是高畫質印刷品時,我是會手足無措,以目前的寫作狀態,根本寫不出古賢的效果,感覺是根本設有這個可能,但問題不是出現在筆墨紙硯上,而是實際的控筆能力,書寫速度,等各方面望塵莫及。

    但我還以為不能放棄嘗試,用狼毫在書本紙上寫以提高書寫速度,可速度上去了,其它則一踏糊塗,沒結字沒筆法。

    唉!算了,路再難,也要行。

  • 4 # 狂喜淡墨a

    關於書寫速度

    古今差不多,趙孟頫日寫萬字,對於他來說,輕鬆加愉快,因為他的筆法臻熟,並且他的楷書結體實為行楷,行乃暢快,未入唐之楷則,省去了諸多頓挫,書寫具有情性,筆畫有形書之意,由此分析,書寫速度有疾速之勢,且有生動活潑之韻。趙孟頫留世作品特多。可能於此速筆有關紐。

    趙孟頫書寫特徵,秀雋逸緻,其性格,為溫文爾雅之儒,之藝人,行筆無狂野,灑落即穩著,又得心於手,思維好敏,Jetta與神出,字呈映帶而度矩,一點差池,皆敗於熟筆中,淹留牽絲,一如輕盈飛燕,行筆必盡情,駐筆必利落,意備神注。這種完備鐘王神與形,流變流暢,是謂熟之,運筆規律,可神通達之。

    留駐是謂快筆之疾,頓轉是為曼筆之快,圓轉折下,皆於心會意引,也乃胸中有墨,字外養性情,才得書之激情,趣味風起雲湧,士雅士趣,終久力之裂變。形速書之能。趙孟頫可貴處,於此有通。

    今人之書,速度與激情,也可萬字每日,不成問題,斷不出孟頫之筆速神馳。而僅數可望及也,質上有距離。也乃書妙,有落其後了。

    當然未盡然,時代賦予了快節奏,或許更有新意之創,俱得書速書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變得鬱鬱寡歡,思維遲緩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