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最早修建於春秋時期,吳國開鑿了邗溝,連通了長江和淮河水系。到了戰國時期,魏國又開鑿了鴻溝,連通了淮河和黃河水系。隋朝的大運河在已有的古河道的基礎上,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的大運河,全長2700多千米,由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組成。隋朝大運河規模之巨大,作用之重要前所未有,大運河的修建耗時六年,隋煬帝徵用了幾百萬人,可謂是勞民傷財,然而大運河建成後解決了南糧北運的問題,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絡的紐帶。
到了元朝,由於政治中心轉到了北京,為了縮短北京到杭州繞道洛陽的航線,元朝花十年時間開鑿了三段河道,即通惠河,會通河和濟州河,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改為以北京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比隋朝大運河縮短了900多千米。這便是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大運河傳承到今天,留下部分河渠,隋朝以後,各朝各代陸續修整,現在的京杭大運河是元明清及建國後修建的,有些河道已改道,但整體框架還在,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
大運河最早修建於春秋時期,吳國開鑿了邗溝,連通了長江和淮河水系。到了戰國時期,魏國又開鑿了鴻溝,連通了淮河和黃河水系。隋朝的大運河在已有的古河道的基礎上,開鑿了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餘杭,連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的大運河,全長2700多千米,由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組成。隋朝大運河規模之巨大,作用之重要前所未有,大運河的修建耗時六年,隋煬帝徵用了幾百萬人,可謂是勞民傷財,然而大運河建成後解決了南糧北運的問題,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絡的紐帶。
到了元朝,由於政治中心轉到了北京,為了縮短北京到杭州繞道洛陽的航線,元朝花十年時間開鑿了三段河道,即通惠河,會通河和濟州河,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改為以北京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比隋朝大運河縮短了900多千米。這便是京杭大運河的前身。大運河傳承到今天,留下部分河渠,隋朝以後,各朝各代陸續修整,現在的京杭大運河是元明清及建國後修建的,有些河道已改道,但整體框架還在,2014年,中國大運河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