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李志勇LZY

    老子天文知,

    道德經很高,

    日地月星文,

    三生萬物理。

    孔子地戰亂,

    讓國家安寧,

    仁義禮智信,

    崇上貶下民,

    育奴位次之。

  • 2 # 陽光明貞

    孔子以自我良知為主,而老子以客觀規律為基!這是孔子老子的根本區別所在,敬鬼神而遠之,孔子站在人的角度上以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為倫理法則!而老子以自然規律為旨歸倡順其自然無為無不為!老子勸孔子,去汝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還是很真懇的!老子是悟道之人知然並所以然,孔子在摸索,達不到無為而無以為的層次境界!

  • 3 # 轉瞬即逝72701

    何為靠譜與不靠譜哪?兩千多年前的先哲聖人的思想言論時至今日還對人類有較強的指導作用!這本身就可稱為奇蹟!老子的無為而治,並非是提倡豪無作為,隨波逐流般的消極懈怠!而是倡導隨其自然,順應自然,而不要違反自然規律,逆向行事!他高度看透了人與自然的實際關係,慧眼獨具,孔子較之相形見絀!不能同日而語!他的思想樸素本真,客觀務實!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強大氣勢!對後世影響深遠,獨樹一幟!老子是祖國五千年輝煌文明中一朵璀璨豔麗的奇葩,至今依然閃耀著無比的光輝!這樣的至理睿智非常人能比,肯定毋庸置疑,非常靠譜!

  • 4 # 趙日金141

    五十步與百步的距離。

    面對禮崩樂壞的動亂社會,孔子主恢復西周禮樂制度,老子主張回到結繩而用之的原始狀態。

  • 5 # 葉恆

    老子、孔子都是聖人,一陰一陽,分工合作。孔子教化根基比較淺的眾生,老子教化根基比較淺的眾生。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老子、孔子教義雖然有廣狹深淺之別,但二位聖人本人的境界應該是平等的。都是明心見性的。所以,不能比較。靠譜不靠譜在聽眾,不在聖人。

  • 6 # 南村群童701

    假如人類30000年,前25000年,誰都靠譜;在剩餘的5000年中,前1000年,老子靠譜,因為人類能力有限,所以無所作為;中間3000年孔子靠譜,因為人類有了點能力而且漸增,人類需要有所作為;最近、最後1000年,老子迴歸靠譜,因為人類能力超強而且越來越強,需要剋制。

  • 7 # 馬嘯風

    孔子和老子雖然都崇尚天人合一,但是兩者學說還是有所不同,導致兩者學說在待人接物上的區別:

    第一,孔子的哲學更注重人的因素,強調盡人事,聽天命,要首先儘可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而老子學說更重視天的因素。強調一切順其自然。以自然為準則。教育是一項改造人的活動,兩者對於人的因素的不同見解導致孔子注重教育,而老子不重視對人的教育。

    第二,大眾對於兩者的接受程度不同。孔子學說更加迎合了普世價值觀,積極的心態去爭取做官,去幫助國君治理的方式實現自己的價值。老子注重無為而治,更注重自己內在的修為。因此他的觀點得不到社會大多數人的認可。這兩種態度的不同直接導致了兩者學派人數的不同,孔子開門納徒,有教無類,最終形成了一個學派,甚至一個宗教,導致統治者都不敢輕視他的存在,況且孔子學派大多參與政治生活左右了統治者的政策。因此孔子思想能成為中國教育尊崇的物件就不奇怪了

  • 8 # 布衣閒人10

    這兩個人都不太靠譜。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個“小國寡民”的社會制度,以保障下層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不受損害,這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想恢復周朝的“禮治”,他曾經說:“周鑑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抱著這種政治理想,到處遊說,結果處處碰壁,最後只得回家教書、著書。

    這兩個老夫子是歷史上最有學問、也是最不靠譜的人。當然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還是值得肯定和借鑑的。

    僅供參考。

  • 9 # 東風別業

    什麼靠譜不靠譜?請問題主,你的所謂譜是個什麼東東?你不公佈你的譜,你叫我等如何回答靠譜不靠譜?道德經自它誕生之日起,全世界哲學家都對它心懷敬畏,只可能懷疑自己沒有懂得,說它艱澀難懂。從沒有一個質疑它靠譜。你說說它靠譜不靠譜?孔子老子哪個更靠譜?不如問數學家跟化學家哪個更靠譜?

  • 10 # 追夢時光

    老子的思維定向是超前形的人物,屬於思維多元化的遊刃有餘。孔子的思想則屬於比較保守,在潛意識中逐步運用;在適應情況下較能快速應對的當屬老子,因此時轉的規律切合實際。

  • 11 # 旁敲側擊991

    孔子和老子的共同目標是:讓天下人都能吃飽飯——這就是中國古代學者口中一天說到晚的“道本”,符合這個目的的思想和行為都屬道義。從這一點上看,先秦所有的讀書人都是一樣的,人格上並無高下之別。

    老子與孔子的區別是:實現目標的方法——道分百家因此而致。

    老子的主張是:君王排亂厥中後,從人人皆有其私的原則出發,以道的本意制定大法,由官員執行,違法者,以法量以裁之,與君王的態度無涉。君王完成了大制,使萬民依法處世,然後,你就可以去釣魚了,什麼事都不用你管,你死去也無妨。故有“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事遂身退”的建言。

    孔子的主張:君王應有絕對權威,排亂厥中後,君王依周禮制定大制,天下人各歸其位,各守其職,以大道生養萬物之愛為倫理的依據,自謙愛人守法,違法者,由尊者依據周禮裁之。如此天下必治。

    總而言之,同樣餵馬,老子將馬放在草原,派人守住莊稼,只要馬不去吃莊稼,愛咋咋地。孔子把馬關在圈中,定時按每匹馬的重要性分量投食。

    老子的餵養方式簡單易行。馬在草原,草多就多吃,草少就少吃,它們誰也管不了誰,憑本事吃草。作為管理者,只需要派人守莊稼地,不讓馬去吃莊稼就行。所派的人是好是壞根本不用考慮,只要馬吃了莊稼,唯你是問。只看客觀結果,不論忠奸。

    孔子的餵養方式不僅需要有權威主人,還要求主人時刻注意馬的情況,還要求主人是個善良的、充滿愛心的人,只要主人有點神經病,馬匹和相關的人全遭殃,要回復正常,只能等主人病好,病好不了,就慢慢等他死去,寄望於下個主人是個正常人,別無他法。且養馬手續複雜:買飼料,分配、領取、運送、投食等等,需要無數人手,如果經手人手都是好人,是道德高尚的人,倒也可行,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後世人整天宣傳五講四美——缺啥喊啥嘛。這種繁瑣的流程有個先天性毛病:追責難。一出現馬吃不飽的情況,不知道如何追責,真要追責,問題一大串,真要處置,誰也跑不了,到最後,只能讓最基層的投料之人背鍋,不了了之。投料之人一般都是臨時工。

    哪種方法更好呢?我想了又想,最後決定選擇支援孔子,畢竟孔子的方法都用幾千年了,肯定是正確的選擇。

  • 12 # 求實說

    太上老君是最靠譜的,看看孔子的理念,肯根本不是老子的層級。道德經寫的多好,看看論語,真沒啥意思。也沒有實際意義。

  • 13 # 平常話語

    老子和孔子誰更靠譜,以普通人的觀點當然是孔子更靠譜一些,第一,孔子有傳承的漢語言文字為依據,第二,孔子有發揚(仁義忠孝和禮義誠信)的道德規矩依據。第三,孔子反對神鬼無為而知,堅持學而時習之的愚民觀念 。第四,孔子堅持事在人為,成事在天的命運立場 。第五,可是老子全是靠神靈的保佑,憑悟道欲而望。堅持家亂出孝子,國昏出忠臣的無為而治,反現實的哲學玄理。

  • 14 # xymzdsx

    我覺得老子和孔老二都是愚民政策的倡導者!老子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就是要勞動人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當牛做馬,便於驅使。孔老二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醫者不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