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為:滿洲正黃、鑲黃、正蘭為上三旗;次之,滿洲其餘各旗;再次之,蒙古八旗;最後,漢八旗 八旗形成的過程:清朝的八旗制度的形成有個過程,最早只有四旗,之後才擴大到八旗,再後來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漢八旗。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最初建制時只有整黃、整紅、整蘭、整白(後為音訛稱為正黃等)四旗。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加以擴大,新置四旗,即鑲黃、鑲蘭、鑲白、鑲紅四色旗幟(紅旗鑲白邊,餘三旗鑲紅邊),合稱八旗。 八旗組織既是軍事組織,又是政治組織和生產組織。在八旗制度下,兵農合一,“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無事耕獵,有事徵調”。 這時,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按照地位上的排列順序。只是後來皇太極獨掌的正黃、鑲黃、正蘭三旗,實力雄厚,為上三旗。 最初,蒙古、漢軍的投降將卒統編入滿洲八旗,而後,仿照滿八旗,又分別設定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蒙古八旗地位僅次於滿八旗,高於未編入八旗的蒙古兵民。清崇德七年(1642年),正式編定漢八旗。編入漢八旗的漢人軍兵,也稱為旗人,他們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優於一般漢人官民。
排列為:滿洲正黃、鑲黃、正蘭為上三旗;次之,滿洲其餘各旗;再次之,蒙古八旗;最後,漢八旗 八旗形成的過程:清朝的八旗制度的形成有個過程,最早只有四旗,之後才擴大到八旗,再後來又有了蒙古八旗和漢八旗。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最初建制時只有整黃、整紅、整蘭、整白(後為音訛稱為正黃等)四旗。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加以擴大,新置四旗,即鑲黃、鑲蘭、鑲白、鑲紅四色旗幟(紅旗鑲白邊,餘三旗鑲紅邊),合稱八旗。 八旗組織既是軍事組織,又是政治組織和生產組織。在八旗制度下,兵農合一,“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無事耕獵,有事徵調”。 這時,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按照地位上的排列順序。只是後來皇太極獨掌的正黃、鑲黃、正蘭三旗,實力雄厚,為上三旗。 最初,蒙古、漢軍的投降將卒統編入滿洲八旗,而後,仿照滿八旗,又分別設定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蒙古八旗地位僅次於滿八旗,高於未編入八旗的蒙古兵民。清崇德七年(1642年),正式編定漢八旗。編入漢八旗的漢人軍兵,也稱為旗人,他們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優於一般漢人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