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活動礦石收音機
-
2 # 崔成偉
9月11日
搜尋兒童時期的記憶,印象最深的,就是看露天電影了。
三十年前,農村的文化生活極度貧乏,有那麼句話形容,吃不愁穿不愁,一到天黑就發愁,是農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所以晚上能有場電影看,那絕對是一場文化大歺了。
我們村中間有一戲臺子,鄰學校,場地平時是學校的操場,黃土坑凹地面,每月一次的露天電影就在此上演。.
每次村裡要演電影,村裡的高音喇叭一天裡也會反反覆覆通知著放電影的時間地點。閒在家的人便第一時間到操場上佔位置,椅子板凳小凳五花八門,都掙著往中間位置擺,不到天黑,場地早已擺滿了各種凳子了!那天各家都會提前結束下午的活計,早早收拾回家。晚飯,全村都在提前做,為了讓孩子們能看到。村幹部會通知學校學生晚自習取消,孩子們的歡呼,大人們的交談聲,雞鳴狗叫,整個村莊熱鬧一片。
放映員一般中午前到,蹬一個三輪車,車上裝著電影機,發電機,片子,音響, 幕布,以及放映員的被褥。中午前後,當村頭出現蹬三輪的,一旦確定,早已等候的人們便一湧向前,推的推拉的拉,相幫著先到村部,村裡安排專門的接待人員會安排好放映員的吃住。午飯過後,休息一陣,放映員便要開始工作,檢查一下機器,倒片子,這時候的屋裡也早已擠滿了人,小孩們多是這瞅瞅那看看,啥都新奇,冷不丁趕緊摸一下,然後大笑一陣子!
天黑前,吃過飯的放映員和村裡的一行人搬著放映裝置到場地,那時候的放映員,對於孩子們來說,絕對的名星般的崇拜!甚至於大人們來說,也是如此。笨活力氣活他一聲召喚,絕對好使。樹杆掛幕布,固定音響,拉線都很快搞定。小孩們也不閒,圍著看熱鬧的,肆意追逐打鬧的,一片歡笑聲。
天慢慢黑了下來,人們源源不斷匯聚到場地。本村的外村的,認識的不認識的都能搭的上話,彼此拉著家長裡短,不過天黑以後來的,沒有佔位置的就只能坐在偏旁,沒帶凳子的,慶幸的能找來一塊磚頭或石頭湊合坐一晚,有很多人則只能站一晚了。而還有調皮的乾脆爬到鄰近人家的院牆上,也有爬到樹杈上的,雖經村幹部多次喊叫也不捨得下來。
放映員開始除錯機器了,當一束明亮的光射向幕布,許多調皮的孩子們起著哄把手伸向光影裡,做著各種動作,前方幕布上也現出各種圖形,逗得四方鄉鄰都跟著大笑起來。喇叭響了,這往往是村幹部在利用這一難得齊集的機會講一些村裡的事情,在哪個特殊的年代,村裡的大小事情都是通過大喇叭讓村民知道,計劃生育了,防火防盜了,有的村幹部講得精煉,有的講起話來,一講一大片,這可讓那些更關注電影的孩子們坐不住了,時不時起鬨大嚷起來。
不過,在村幹部講話的時候,放映員已把片子裝好,只等話音一落,燈隨之滅了,機器的聲響了起來,人們一下子安靜下來,所有眼光一齊投向前方。小時候最愛看戰鬥片,每當看到光芒四射的八一紅星時,憋悶老久的心情像開了花,全場歡聲一片。如今我還清楚記得,在村裡看過的《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等許多影片中的情節。
夏天天長,演電影必須得等天完全暗下來,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裡,場地裡又成了孩子們打鬧戲耍的地方,孩子們四方亂跑,大人們手搖䈬扇,鄉鄰間聊著天南海北,不時一陣大笑。冬天裡看電影,人們往往愛擠在一塊,人山人海,當人群忽爾一起向一塊擠的時候,一片的人群忽如地陷一般頃刻之間倒下一片,嘻嘻聲中,艱難地爬起,卻並沒有人因此辱罵的,現在想起,也為那時候人們之間質樸敦厚的感情感嘆。更有人乾脆抱來一些乾柴,大大攏上一堆火,圍攏起一大圈人,一邊烤火,一邊看電影,兩不耽誤。人們最怕的是看電影中天忽然變了,小雨小雪倘能忍著看,大雨就不得不中斷,而第二晚是要去下個村的,這會讓村裡人難受一陣子的!
因此,我也多次和朋友結伴去鄰村看電影,有時是電影看了還想看,有的則是純粹想看電影,晚自習後,天黑乎乎的,不像現在走到那都有路燈,幾個人相跟著,憑著平時的記憶向前飛奔,跌倒了,忍著痛爬起來繼續跑,好多次好不容易找到地方了,電影也快完了,卻都沒有感到多少遺憾,雖不免成為第二天談天時的笑柄,更有多次遭大人的訓斥,但內心卻依然高興和滿足。
歲月悠悠,轉瞬即逝。
幾十年過去了,這種熱熱鬧鬧擠在一起看電影的場景早已不復存在了,科技的發展,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隨時隨地都能看自己想看的電影。露天電影已是作為人們群眾娛樂專案之一而有政府安排強制性地放映多少場次,但看者則寥寥無幾,也沒有那時看電影的激情。但對於經歷過看露天電影的一代人來說,在感嘆那悠悠揚揚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的同時,更加會懷念那一家人在一起看電影的溫謦場景,雖然都成回憶,但卻永遠溫暖心底。
-
3 # 冰峰40571722
勾起回憶
在上山下鄉當知青時,最難忘的一次是去隔壁縣(要翻越三四座高山)的一個小山村看露天電影。當時我犯打擺子病,大夏天穿著大棉襖冒病前往……
-
4 # 星空望盡
我懷念那時的月光,那時的融融的夜風,那時的潺潺河水,那時的同伴一起的夜行,唯獨當我想懷念那時的電影時,卻什麼都想不起來
-
5 # 海天說事
不管到什麼時候,提到電影一定要聯想從小看電影的場景,那時很單純,最喜歡看的是戰鬥片。《英雄兒女》、《小兵張嘎》、《奇襲白虎團》還有《渡江偵察記》。記得看完王心剛演的《渡江偵察記》後,我就和小夥伴們一起學著演,最喜歡的是假扮國民黨官去檢查大炮的片段:你們的大炮是怎麼保養的啊?哈哈,電影中戰鬥英雄的形象一直激勵我們這代人。
還記得看露天電影時,人山人海的,去得早的拿著板凳占上正面中間的位置,來得晚的就是靠邊站在側面斜看著螢幕。偶爾還會發生擁擠現象,更甚時還會打起仗來。每當看到危急時刻解放軍的衝鋒號想起,大家都會高興得歡呼起來!
-
6 # 我的家鄉沂蒙山美
非常的懷念在家鄉農村看露天電影,聽說村裡放電影,晚飯前就把小板登放上,為了佔個有利地形。喜歡的演員有很多,像張瑜,李秀明,洪字敏,馬曉偉……
-
7 # 阿一華
不懷念。因為在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娛樂設施。只能東裝莊西莊看電影。現在什麼娛樂設施都有。網路。網路電視。手機。電腦。愛多。
-
8 # 楊一卡
六十年代的“知青歲月”,曾任農村電影放映員。使用南京產《長江5202型16毫米移動電影放映機》。滿滿的回憶。
-
9 # 眾星拱月807
那時候叫“玩電影",大隊部早早拉好銀幕,大隊廣播室廣播:“今晚上放電影《箭桿河邊》,或《渡江偵察記》,或《小兵張嗄》等。然後,早去的帶小板頭,晚去的站後邊,再晚去的,看背面,雖然不大清楚,也知道故事情節。再有,趁看電影談戀愛.那是高手!
-
10 # 貓咪管理員
從《地道戰》到《風聲》,對我來說,對所有中國電影觀眾來說,都是一個從荒原到天堂的變遷歷程。因為看得多,這幾部電影的每一句臺詞都熟得不能再熟,說了上句能接上下句,倒背如流,諸如“高!實在是高”“悄悄的進村,開槍的不要”“不見鬼子不拉弦”之類的經典臺詞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鬼子進村”那段陰森森的音樂,很多人至今仍琅琅上口。電影中的反面角色――劉江飾演的湯司令、王孝忠飾演的山田中隊長、項堃飾演的張軍長,如同其他中國產片的反面角色一樣,比正面角色還要受到我們的青睞,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蔚為風行。
回覆列表
已經步入老年了,仍然懷念從前的露天電影。回憶很多,說出來卻感覺很難,除去蒙太奇就是意識流。
一臺發電機突突響,兩三盞電燈明亮。電影開演前播放的歌曲《三頭黃牛一匹馬》,“大軲轆車呀咕嚕咕嚕轉哪”。農民看上了電影算是新聞,需要拍照。揚聲器關照“過一會照相,別害怕”。果然鎂條閃光燈“噗”的一聲,大家還是吃了一驚。電影放映中時常“燒片子”,放映員“接片”,雖然時間不長,卻等得像有半天,心急火燎一般。電影散場後仍然捨不得離開,為的是撿一段燒壞的電影片,第二天跟小夥伴顯擺顯擺。不明白幾張片子為什麼完全相同。
最過癮的當屬二五五醫院放映的那場電影。那是來“河北農業合作化第一村”的河沿莊慰問放映。寬大平整的銀幕,兩部軍綠色的大電影機,氣勢就不同尋常。彩色電影片當時極為少見,《母女教師》,《山中防哨》,《女籃5號》,《伊倫納,回家去》,還有《雁蕩山》,無聲的京劇武打片,那叫引人入勝。動畫片《過猴山》,《胖嫂回孃家》,演了一部又一部。半場中下起小雨,觀眾紋絲不動。電影機上撐起傘,接著放,一直到雨停。後半夜散場,趁著月光回家,似乎這就是人定勝天。
照這麼說下去恐怕沒人再愛聽下去了,自言自語留給自己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