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森嶼嶼

    一輩子沒讀過外國大部頭譯著,如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和所有拉美作家。是不是一種遺憾?

    人的一生所擁有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在選擇一些東西時總會捨棄另一些東西,人生本身就是在不斷的做出取捨何為遺憾?

    但對於不愛讀書的人來說,文學著作讀不讀無所謂。即使是不讀也不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就像喜愛打遊戲的人錯過一場大型的遊戲直播現場會覺得遺憾,但對於不喜歡不關注遊戲的人來說,就根本不在意。

    假使喜歡文學,但又有上述問題的產生,那就應該問自己真的是沒有時間還是不夠喜愛

    一個人有限的時間總是會優先去做自己擅長且感興趣的東西,除了工作我們再繁忙還是能有一點的空閒時間的。飯後睡前的一點時間其實完全可以利用起來讀書,但如果不夠喜歡零碎的時間可能就會被其他的娛樂活動所取代。

    另外,現在的人很少能安靜下來去閱讀世界的名著,大師的作品,時代使然,也是一種常態。但想讀這些人的作品,其實不妨瞭解一下有聲讀物,通過聽的方式一樣可以瞭解這些文豪的作品。

    真正的喜歡是可以排除萬難的做一件事,甚至是廢寢忘食。但多數的對於一些事物的感興趣只是被表面吸引,如果我們只是因為這是名人的作品,不讀感覺產生了遺憾,其實大可不必。優秀的作品很多,就像餐廳做出來的飯菜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味蕾是一樣的道理,作家的作品也並非適合所有的普羅大眾,總有人get不到大師的文筆精髓。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只是喜好的不同而已,並沒有高低之分。

    我們不能因為一些名人效應去為一些作品買單,大可不必如此。好的作品應該會對感興趣的人產生不可抵抗的吸引力,如果自身並沒有那麼強烈的閱讀慾望,只能說明不夠吸引自己。

    在閱讀一本書之前我們應該做的是去了解這本書的梗概,看自己是否有興趣,如果有就繼續,如果激不起閱讀的興趣那就放棄,所謂的遺憾不應以外界的評價為標準,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就像很多網紅風景區,被種草後,真的去實地卻發現大失所望,只是因為自己被一些“濾鏡”所矇蔽,同理,我們也不應被大師的名人光環所矇蔽,選擇自己喜歡的即可。

  • 2 # 木空酒語

    我見了外國書就躲著,基本上不讀,可從不覺遺憾,反而覺得文字靈性挺純正。

    年輕的時候讀過《少年維特之煩惱》,稀裡糊塗地讀完,當時不知少年維特的煩惱所在,當下更不知道。少年維特不知讓多少讀者懷春,我卻對不起他的文學煩惱。

    在言必追外國大部頭文學作品的年代,我試圖讀下這斯泰那克斯等,但眼界瞄不進,大腦不接收,讀不順讀不通讀不懂。所以種下見外國文學就眼暈的習慣,遠離是最後的選擇。

    殘存的外國文學書,都送熱愛他們的人了。

    那一年,社會上追捧《一九八四》,我去書店例行購書,忍不住買回家。迫不及待追讀,眼與腦不配合。以為自己太急躁了,沒有靜下心,沒有攢足勁,便暫時放了他一馬。

    第二天醒來再讀,又不入,再放他二馬。冷他三天還讀,還不入,那朦朧的語言和情節,猶如猜悶子。明明看見文字的人物,卻不知他作甚。把讀者弄蒙了圈,讀他作甚?找個文學中年,送了吧。

    這部書常年累月地掛在噹噹網排行榜,買一本順當得很。《百年孤獨》到手,比《一九八四》的命運還慘。我雖然在十年內摸過十幾次,卻總共沒讀過十頁。《百年孤獨》讓我十年孤獨,真追不上金庸孤獨求敗的意境。

    不過,近期收到一本贈書,是忘了名字的外國書。雖發了個帖評,也屬於切來編輯,肯定不是讀書心得。

    不讀外國書挺好的,若說遺憾,不如說悠然。去南山,找陶潛喝一壺。

  • 3 # 石上聲

    差不多是這樣,因為看待世界的眼光是不同的,比如中國的古典小說,幾乎沒有細膩的風景描寫,沒有深刻的心裡描寫,有吸引人的故事描寫,這樣的缺點,是沒有對這個世界的感悟,也不會從情感中被昇華。舉一個例子,假如你讀哈代的苔絲,並不是故事情節多麼誘人,而是對女性的一種生活狀態的描繪,以及男人和女人對愛情的那種美好的想象,是你曾體驗過,卻說不出口的。中國的古典小說,以及五四之後的小說,問題在於古典小說在古代,屬於消遣類的小說,它的文化程次較低,缺乏象哈代等一類外國作家所具有的,那怕是普通百姓的生活,也給予一種明顯的典雅的文化傳統。中國的典雅的文化傳統體現在一些駢文裡,一些小散文裡,如文心雕龍裡一些描述景色的四字句,歸有光的一些小散文等等。甚至禪宗,佛經裡一些人生體悟。但古典小說是市井小說,更多的是對市井小民,大多數追求的是一些慾望,這就形成了一種現象,象我在家,除了四大名著以外,其他的就不會買回家,因為那樣,是對自已孩子不負責。同樣除了魯迅的大約十多篇短篇小說,錢鍾書的國城,其他現代作家,真的我不會買回來放家裡,他們幾乎都是模仿,模仿最多的是俄羅斯的作品,象張恨水的小說甚至模仿狄更斯的套路,還有這些作家連自已信什麼,都沒有弄得清,又斬斷了一種文化傳承,僅僅不到百年,你對郁達夫,茅盾一類的作家還有何感覺,可能聽過名字,但他的書能讀下去嗎。不能,為什麼,這就是好的作家一定要有自已的感悟。現在可以說說他們模仿最多的俄羅斯文學。我們談談列夫托爾斯泰,首先去讀一讀安娜,他從女人的視界來看待世界,沒有歐美的作家成功,但是從男人的角度看待女人,婚姻,家庭,事業,財產。讀一讀列文的獨白,即使今天,也從不過時。文學最怕的是過時,你看一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模仿作品,九十年代的文學已死,幾乎都過時了。你敢把莫言的書放在家裡,你會讀他的模仿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似的文章,那裡邊僅僅在行文時,也在罵下流話。對不起,我不是語言糞坑。

    當然還有女腐女們愛看的張愛琴一類的,那是大學和報紙雜誌最愛的東西,一個女人說說性啊什麼的,最對胃口。

    最後商業吵作,郭某人,韓某人,最可憐的是他們那時代的孩子,正當年輕的時候,他們本應欣賞到作為一個人,可以讀到體現高貴,優雅,責任,愛情,智慧等等最美好的東西。結果那些人,塞給他們什麼。

    當我回顧我過去的一生,我可能無力改變什麼社會,但是我至少不再是一棵無知無識的雜草,我知道我是一根草,但是至少象禪語一般,我見識過這個世界曾經有過的各種有生命力的思想,我看過天堂的一角。

    一個現代的中中國人,至少在他年輕的時候,要學會從一個人的角度去學習,領悟自已的體悟,這個世界是由很多不同的人構成的,只有很少的人的想法,才可能象星星一樣在天空閃亮,永恆地閃耀著光芒。所以當有人要限制你閱讀的範圍,小心他想讓你做見識的奴隸,當有人誘導你閱讀,注意他在算計著你的錢。

    當有人要你維護某種傳統,某種意義時。可能這些已維護不住了。做一個公正,肯認錯的人,才是能不斷向前的人。因為你避免了那些錯誤。

  • 4 # Hotrock

    這件事關鍵要看你從事的是什麼工作。如果你是一位語文老師,是一位記者,是一位文字工作者,是一位意識形態工作方面的工作者,卻沒有讀過此類書籍並對他們缺乏瞭解,我可以斷定你只是平庸地做著你的工作,不會有驕人的業績經你手創出。

  • 5 # 聞魯生

    讀小說,亦是讀價值,即便讀罷古今中外頗為出名的鴻篇鉅製,也沒甚值得炫耀於人的“資本”,只能表明讀者其人,擁有了更多人生感悟。

    閱讀,人類最為優秀的習慣,也是人生無可比擬的樂趣。

    本題作者裝佯詢問有無遺憾?說白了,這號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文盲之徒,做人太過失敗 —— 豈止無聊,而且無趣。

  • 6 # 潑涉者

    讀有思想的大作家之作品,是須要你的思想達到或接近他們的水平時,你才會有共鳴,才會有步入了另一個世界的快感。而思想只停留在一般化線下時,讀點故事會之類的通俗作品就夠了。

    前段時間我讀了餘秋雨的散文詩“我在等你",感覺很唯美很觸動,便推薦給朋友看,可如我一樣有感覺的人卻很少。

    在現在的條件下,不管那位大作家的作品,只要想讀想去欣賞,你都隨時可以實現。

    所以,所謂的遺憾只是只能是個假命題。

  • 7 # lujing2

    有什麼遺憾的 你又不是讀書人。什麼是遺憾?是讀書人想讀而讀不得 是歌者想唱而唱不得 是琴者想彈而彈不得。現在 你能看就能看 你不看 你就不是這個料 有什麼好遺憾的 料你也看不懂。

  • 8 # 勝似春光722

    普通人一輩子沒讀過的書太多了,沒讀不必遺憾。中國古代典籍更值得讀,有幾個人讀過?更別說外國文學作品了。但是對於文學工作者來說,不讀就有點遺憾了。

  • 9 # 你的GDP

    這些名著全讀過,那又怎樣?又能怎樣?時過境遷,已是過客。生活壓垮了當作家的夢。英國喬叟代表作-巴斯婦的故事,一個女人對男人的深刻剖析。莎士比亞的喜劇,對各種型別人物的嘲諷、用民間俚語、相互交織、誇張等戲劇手法,淋漓盡致描寫。巴爾扎克的人間天堂系列集、刻畫了法國社會、底層社會、上流社會、法律、律師敲榨、出版商的貪婪、名媛的虛榮、警察、惡棍的勾結、各種人間百態劇的、醜惡嘴臉。莫里哀犀利諷刺、對小人物的同情和無奈。羅曼.羅蘭的情感描述……等等。不一贅述!

  • 10 # 智慧點亮幸福生活悟善

    這不叫遺憾。活了一輩子不知道自己是誰,不明白宇宙人生真相,這叫遺憾,也叫最可憐的人生,99.9999%人的都這麼混日子的。

    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輩子為眼耳鼻舌身意折騰到生命結束!

  • 11 # 虞思桐說文史

    這個問題自然因人而異。

    如果你對精神生活不感興趣,覺得活在世上只要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就可以了,那就沒什麼遺憾。

    如果你希望通過閱讀來了解更廣闊的世界,從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使自己的整體素質有更大的提高,那麼,不讀這些書是有些遺憾的。

    我認為,閱讀世界名著有以下好處:

    、有利於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知識

    這些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的作品,都是經歷了數十甚至數百年曆史檢驗,被全人類讀者共同認可的,對人們的生活以及人生觀產生過很大影響的文字。

    通過閱讀,使我們看到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經濟和文化狀態,對我們的生活以及思維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書籍的知識量——容量通常比影視劇要大得多。

    比如我們通過閱讀《紅樓夢》就可以初步瞭解中國清朝的封建社會。

    二、有利陶冶性情,提高審美情趣

    堅持長年累月的閱讀經典文學和其他文字,會使你的思想和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改變——你可能感覺不到這種變化,但他在你內心深處悄然地發生著。

    閱讀可以使你瞭解了人類歷史上最生動鮮活的故事。在波瀾壯闊的歷史程序中,產生的那些恩怨情仇,家國情懷,氏族演變,以及個人命運起伏跌宕中,展現出無數的真善美,假惡醜.....這些內容無疑會對你本人的性情和審美產生影響,使你的情趣有一定的提高。

    三|、有利於淨化心靈,完善自身人格

    常常聽到有人說,某人看上去滿有素質的,張口閉口舉手投足都很有文藝範兒,令人很喜歡。這種完美的,令人羨慕的“素質",除了學校教育和家庭影響外,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來自於他(她)的閱讀。通過閱讀和思考,你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被影響,不知不覺中朝著“更好的自己”變化。

    其實,不僅僅是這些世界名著,也不僅僅是小說,所有的經典文學書籍,以及經典歷史書籍等等,都會對我們的精神世界產生極大的影響。

  • 12 # 青丘小仙的客棧

    讀書是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讀名著是認識世界裡人性的一種方式。我們終其一生,都可能只是個普通人,但是讀書能夠讓我們更多的認識這個世界的本質。

    唐貞觀十七年,在諫臣魏徵病逝後,唐太宗說過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大意是:“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

    我們不斷的學習不就是為了少犯錯誤嗎?

    在歷史那些人物的身上,我們能吸取哪些教訓?在遇事的時候需要作何決斷?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如何保持住自己的本心?

    這些都需要各種知識的積累而成。

    一個人在困難面前的選擇,才能體現出這個人最本質的一面。

    這種困難越大,表現的就越突出。

    可以這麼說,一個人的選擇,取決於他所有認知的總和。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但是不喜歡的沒有必要去勉強。

    像文學名著這一類,本來就很難懂,如果不是由心而發,想要閱讀的話,沒必要硬著頭皮去啃。

    選擇自己喜歡的。在此基礎上,儘量做到一專多能。才會有最大的價值。

  • 13 # 三月季風

    世界名著很多,未必都要讀一遍。讀書,看個人興趣。中中國人的思想、文化、歷史甚至習慣與外國文化存在差異,有些名著未必適合中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比如《簡愛》,都說這本書非常經典,但我看來也沒有太出彩的地方。比如《巴黎聖母院》,作為一部大部頭的著作,我覺得不及《紅樓夢》多矣!我們讀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推崇已植根於骨子裡,相容幷包之下,也只是有選擇地讀取國外文學的精髓之作。我少年時讀前蘇聯文學,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比如《靜靜的頓河》比如《復活》和《安娜卡列尼娜》,感覺非常壓抑,侷限於自己固有的意識形態與學識,並未領會這些名著的精神精髓,但讀過的書潛意識裡影響了自己的思想與性格,這許多年我已很少再看前蘇聯文學。我們熟知的《百年孤獨》《呼嘯山莊》《基督山伯爵》《紅與黑》《傲慢與偏見》《飄》《追憶似水流年》《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白輪船》等等,我都一一看過。對於外國名著,我至今覺得我不瞭解,無法形成自己的見解,更沒有系統地分析總結過,大概是因為自己太過孤陋識淺。

    我喜歡中國文學。比如《紅樓夢》,比如《山海經》,很多很多,畢竟是土生土長的中中國人,對中國文化天生地高度認同,易於接受中國的文化,不論是古典的還是近現代的,不論文學還是藝術,不論是思想還是審美,都無限接近中國文化的精髓。

    對於文化,我個人覺得還是有原則地相容幷包,取他人之優,揚己身之長,外國的月亮也不見得多圓!

  • 14 # 靜竹詩雨

    題主好。

    我覺得只有當你讀過一部(或幾部)題中所指的外國大部頭譯著以後,才可以對不讀這些大部頭文學作品是否會遺憾得出自己的論斷。就像一個從未彈過鋼琴的人,他應該不會為自己不會彈鋼琴而感到遺憾。遺憾是一種回望而非想象。

    我還覺得一個人如果時間允許的話,一生中應該讀一讀外國大部頭文學作品。原因如下:

    一,每一部文學名著都是作家對人生與社會嘔心瀝血、堅持不懈的思考與探究。每一部名著都是歷經歲月的淘洗而留存至今的,它依然存在的原因不容置疑。也沒有那部名著是靠著坑蒙拐騙、欺世盜名的齷蹉伎倆混跡於世的。

    如果你很偶然地開啟一部名著並且順利地讀進去了,那麼你是幸福的人。你可以用絕對少於作家創作這部作品所用的時間來領略一遍作家的心路歷程,去體驗一個你不曾經歷過的時代,你會突然發現書裡蘊藏的事物遠比你想象的更多、更廣闊、更瑰麗。

    它會讓你的心靈疆域在潛移默化中一點點擴容,讓你知道現實中的一切苦難、疑惑和對於自由的嚮往一直貫穿於人類社會的每一個階段,讓你對生活中的種種痛苦與磨難心懷釋然之感,進而不再為自己的庸常和碌碌無為長吁短嘆。因為沒有誰能真正擺脫命運的桎楛。一樣,都一樣。

    ,誰在一生中沒讀過哪怕只有一本文學書籍呢?俗話說,寧吃好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這話用在閱讀上也一樣。一部名著,按現在時髦話說就是它有很大的資訊增量。有的書(不論中外)就像幾片樹葉、幾朵小花;或是一條小溪、一片湖泊。當然不是說它們不夠優秀,它們的美與智慧一樣滋養人們的心靈。然而一部名著更像一棵參天大樹,更像一望無際的浩淼海洋!面對一部名著,我們得有進入其中的勇氣。一般情況下,它都不會讓你失望的(儘量選擇一個好的譯本,如果你不懂原文)。

    ,最後我想說一個人一輩子如果讀過外國大部頭譯著,他肯定不會感到遺憾。因為閱讀,我們的生命場域將不再逼仄,同時也會讓我們領略更多我們不曾知道的東西。個人所見。謝謝。

  • 15 # 零識店

    一輩子沒讀過外國大部頭譯著,如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題主列舉的這幾個人,他們的大部頭譯著我都沒讀過,有點可惜,但說不上遺憾。首先,國內大部頭名作多如牛毛,尚且讀不過來,哪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再去讀國外的?

    中華文明,燦爛五千年。大部頭佳作,自是不少。古典四大名著,一本比一本精彩,沒能好好讀一下四大名著,才是我內心最大的遺憾,至於國外的大部頭,它們就一定比國內的香麼?沒讀過,就沒讀過,有什麼大不了?

    推薦幾本我讀過,覺得不錯的國內文學作品:路遙《平凡的世界》,霍達《穆斯林的葬禮》,嚴歌苓《第九個寡婦》,莫言《蛙》……我書讀的比較少,難以推薦更多。但國內很多名作都值得你去讀,所以不必因那些國外大部頭遺憾。何必捨近求遠呢?

    其次,也許對於外國大部頭譯著,沒讀過不算遺憾,讀過那才叫遺憾。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譯著,畢竟是由外語翻譯過來的,大多時候,很難翻譯出原著的精髓。就比如唐詩宋詞,我們讀得甚爽,但翻譯成外語,流傳到國外,好好的唐詩宋詞,變成了什麼鬼?有些東西,是沒法翻譯得即準確又貼切的,許多外國大部頭,翻譯成中文,也面臨如此尷尬問題。沒讀之前,你尚抱有美妙幻想,讀了之後,你可能會驚呼“什麼鬼”,太讓人失望,不如不讀,遺憾!

    前幾年,有本比較火的書《島上書店》,吹捧得比較高,貌似得了很多含金量挺高的獎。於是手癢買了一本,讀之,感覺翻譯的索然無味,心想不過如此。是的,有些慕名而讀的大作,讀了之後你可能就覺得: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我讀過的外國名著,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愛》《牛虻》……這些基本都是在高中時代讀的,感覺還不錯。後來又接觸了一些國外名著,感覺翻譯的太尷尬,從此就再也沒讀過國外大部頭——對譯著不抱啥希望了!

    包括《百年孤獨》這樣的大作,感覺也沒好到哪去,讀了一遍就棄了。

    最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與其遺憾沒有讀那些大部頭,不如遺憾:世界這麼大,我還沒有去看看!

    有時候,眼前的世界,遠比一本大部頭更精彩。海闊天空,不如遨遊一番。人生短暫,多走走看看,也不枉一世活過。

  • 16 # 咩咩羊博士

    沒啥遺憾的 且不說國外作品翻譯到中國後已經喪失了50的語境。另外 中國的文學作品一點不比西方差。歷史類的二十四史就不說了 笑林廣記 鏡花緣 紅樓 聊齋 悅草微堂 儒林外史 三言二拍 金品梅 等等等等都看過了麼?

    哲學類的道德經 老莊 墨家 法家等各類書籍

    近代的老舍 賈平凹 莫言 王小波 王朔 巴金都瞭解了?

    很多人言必稱國外經典

    巴黎聖母院立意高麼? 哈姆雷特文字好麼?

    百年孤獨看的累麼? 紅與黑 十日談 神曲 理想國 大部分人都看懂了人麼?

  • 17 # 由然265

    遺憾啥,好好看看現在這個世界,能看明白這個世界,就很厲害了

    要是知道這個世界的走向和命運,比起那幾本書可強千萬倍

    而且要想辦法把這些問題解決才是最重要的,讀一輩子書,看不懂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況,改變不了致命的問題,有啥用。

  • 18 # 謝安偉

    請放下手機、理解萬歲。請放下手機、理解萬歲。請放下手機、理解萬歲!請理解萬歲、放下手機。放下手機、請理解萬歲!請放下手機,眼睛酸了!請放下手機,眼睛腫了!請放下手機、眼睛花了!請放下手機、眼睛累了!請放下手機?眼睛疒了!理解萬歲、請放下手機!

  • 19 # 10萬個疑問

    沒有什麼遺憾的。

    當然,將這些東西全部都用完,那更好。

    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大多數人只對某一領域感興趣。比如說他喜歡籃球,他喜歡打遊戲,他喜歡看影視劇。

    有些人特別喜愛文學,於是呢,從他自身這個角度,來向全社會宣揚: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要全部讀一遍。

    這些文學作品,對於特別喜歡文學的人來說是無價之寶。他們也能夠讀懂這些作品。

    而對於那些喜歡其他領域的人,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沉重的負擔了。

    一個人的品性,文學書籍來說非常好,但是原生的家庭條件以及後天的教育,比文學書來說更加的重要。

  • 20 # 浙江湖州羅林

    一輩子沒讀過外國大作家的大部頭著作,是不是一種遺憾?

    回答是:因人而異,未必有遺憾處。儘管本人喜讀過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狄更斯等大作家的大部頭長篇小說,這是長期養成了的興趣愛好而已。

    我以為:書是傳達知識的一種工具,讀書是改進生活,豐富生活的手段,該讀些什麼書要依了生活需要來決定選擇。

    為求學而讀書,就應該讀好教材,教科書,工具書,這是為了升學科考的需要,必須以掌握基礎知識為重點。

    為選定的專業而讀書,就務必把有關專業的基礎知識,實驗理論等工具類書讀好研透。以利走上工作崗位後,發揮一技之長,運應於社會。

    為了更好地進入社會,求得個人優良的生存環境,爭取得到一種比較理想,富有個人情趣的生活方式,得一份稱心如意的職業,去拼搏,去刻苦。去搏覽群書。這才是最根本,最切實的讀書之路。

    獻身科學,報效國家!也非得有科學精神,豐富的專業知識,超強的實驗精神不可!

    當然,可根據不同人的不同興趣愛好去選讀一些文學名著,中外經典,開闊眼界,提升自已的道德修養,審美能力。但也要根據各自的能力,作出時間上的按排,不一定非要去閱讀那長而又長的大部頭作品。那些精品散文,抒情短詩,同樣可以滿足你的思想意味,對美的意境的追求嚮往。倘有閒空,能去拜該一下長篇大作,開闊開闊眼界更好。但很多時候,急匆匆,忙於工作應付生活,難抽時間去啃那浩瀚長篇,這也算不上有"遺憾"之事,也不必就此長嘆,畢竟是按排好生活之事要緊。

    不過,假如你是有志於文學事業,並設想要在文學上大有作為,那你最好還得去拜讀一下文學大師們的大部頭名篇傑作哦!免得留下終身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通俗的說,“中風”形成的機制,以及原理是什麼?難道是吹風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