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空電報
-
2 # 雅安李光傑
木星變成另一個太陽是可能的,不過要很長時間的,木星在太空中再聚集更多的原始物質,當然以氫為主要。我們現在瞭解的星形成歷史是存在很多種解釋的,這些當然為天體的自然現象,不必大驚小怪的。由於需要的時間太長太長,到那時候地球上的生態是否還存在?誰也沒法說清楚的。小編要問的這個問題我只能這樣回答:木星變成另一個太陽需要很多的物質,木星是一個引力體其它行星也同樣是各自的引力體,木星獲得了變化需要的物質,其它行星在同時也會得到很多的補充。現在的太陽系就更會有更大的變化了。推想不等木星點燃成新的太陽時地球現在的有機生態系統早就滅亡了。這些事情誰也看不到的,只能是理論推想、茶餘飯後的聊天資源罷了。
如果木星變成太陽,這是一個不可能出現的如果,因為木星距離點燃自己的質量差了數十倍以上。如果非要進行這樣的假設,那我們也能夠推測一下,不考慮木星變成太陽對地球公轉軌道造成的擾亂,地球沒有黑夜只有白晝,每天24小時地球都在接收太陽的能量,不可避免的是地表溫度急劇上升,造成海洋蒸發加劇,地表夜間向大氣釋放熱量的機制完全失效,最初的表現必然是全球升溫,這對生態系統中對溫度敏感的生物將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其次,沒有黑夜會使動物的時間感消失,生活出現紊亂,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也嚴重失調,大量生物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斷弱化,數量減少,剩下一些耐受力極強的生物,但隨著太陽的持續照射,一系列災難性氣候變化將會使倖存者進一步滅絕。大量海洋水蒸發造成地球大氣明顯增厚,氣溫開始下降,甚至會導致新的冰川期的出現,至此,地球整個生態環境已經發生了徹底的改觀,大部分我們熟悉的生物都已滅絕,氣候變化機制與之前完全不同,生態環境基本上滅絕。
劉慈欣在《三體》中對這種長期處於全球白晝的情況作了描寫,全球性液態水蒸發,所有生物都被烤成幹,這段時期該星是完全不適宜任何生命生存的,地球將會變成一個不毛之地,所有的生態系統就會滅絕,說不定人類會變成地下生存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