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青聊史

    歷史上真正完成封禪於泰山的只有六位君王,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這六位。

    封禪是古代帝王都比較熱衷的一件事,可以在泰山向上天詠頌功德,但是這六位帝王之中有一個就比較特殊了,硬生生靠一個人拉低了整體水平,此人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真是憑藉一己之力把封禪的意義給弄得蕩然無存,從至高無上到人人恥笑,這中間只差了一個宋真宗。

    封禪的意義

    封禪這個詞彙大家都不陌生,但封禪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呢?早在漢朝的班固是這樣解釋的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

    簡單來理解就是封禪代表著向上天祈福,也證明自己確實是天命之子,總結下來希望封禪的理由也就三條:

    向上天向神靈證明自己的功績,幾乎是每個帝王心中最嚮往的事情,因為可以證明自己非常厲害,國家在我的管理下蒸蒸日上,於是封禪就成為了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是封禪這件事,自從宋真宗做了之後在後世就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是為何呢?

    先看看封禪的必要條件:君王需要立下巨大功勞這是基礎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穩定的國家局勢做支撐通行證是需要上天降下祥瑞,也就是得到上天的認可

    再看看幾位帝王都做了什麼才敢在泰山封禪吧,秦始皇不用多說,如果這樣的人都沒有資格封禪,那後面的幾位就更加沒有資格了。

    漢武帝,雖說對於漢武帝的評價有褒有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在位期間國泰民和,邊境匈奴更是不敢來犯,在政治上設立的太學可以說是最早的大學了,這封禪也沒話說。

    漢光武帝劉秀,從一介平民最終收復山河建立西漢,中間多次大規模戰役都如同神助,一場流星雨燒了王莽幾十萬大軍,在位期間也是風調雨順,確實可以封禪。

    唐高宗李治,雖然大家對於李治的認知就是武則天的老公,但其實李治的各方面能力都不弱,只是身子骨太弱了,在位期間被稱之為“永徽之治”素有“貞觀遺風“的說法,在軍事上滅突厥、高句麗等,確實有必要封禪。

    唐玄宗李隆基,唐朝有兩個盛世,分別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雖然後期可能因為個人原因開始疲於朝政,但前期李隆基的所作所為是完全可以封禪的,在名分上並不弱於前面幾位。

    為什麼說宋真宗拉低了整體水平,先不說因為害怕遼國,縱然整合國力強於遼,但還是定下澶淵之盟給遼國納貢。就是聽信宰相的蠱惑,不知道從哪找到一本天書就稀裡糊塗在泰山封禪就夠後人恥笑了。

    綜合下來就能找出兩個讓後世不敢封禪的原因:拉低自己水平

    如果沒有宋真宗在泰山封禪的話,我想後面還是會有帝王去封禪的,說起來也是跟秦皇漢武一樣在泰山封禪,從側面證明自己各方面都不錯,水平跟秦皇漢武一樣。

    但是有宋真宗這個人的存在,封禪就會讓人覺得自己的水平跟宋真宗差不多,這怎麼能行,我這麼英明神武怎麼能讓外人看來跟宋真宗的水平差不多?這不是罵人嗎?於是封禪就擱置了。

    太過鋪張浪費

    縱然封禪可以讓黎明百姓和上蒼見識到自己的功德,但是這一圈下來需要消耗的東西就太多了,建造各種宮殿是必不可少的,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消費,非常容易提升社會矛盾。

    相比較之下祭祀就好很多了,不需要建造什麼資源,可能這裡是宋真宗之後再無封禪的一大主要原因吧。

    關注文青,我們一塊聊聊歷史那些事~

  • 2 # 白駒一束

    秦始皇來到泰山封禪

    上天說:我的好孩子,你做了什麼功績,特意來看我?

    秦始皇說:爸爸,我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修建長城,確立郡縣制,抗擊匈奴。

    上天說:很好,乖孩子。

    上天說:我的好孩子,你又做了什麼功績,特意來看我?

    漢武帝說:爸爸,我開通西域,把匈奴打得找不到北,開疆拓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上天說:很好,乖孩子。

    漢光武帝來到泰山封禪

    上天說:你來幹什麼呀?

    漢光武帝說:我,我,把漢家天下又搶了回來。

    上天微微一笑:你也不容易,能做到現在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唐高宗來到泰山封禪

    上天說:我的好孩子,你又做了什麼功績,特意來看我?

    唐高宗說:爸爸,我平定漠北,降伏百濟,高句麗,唐朝版圖在我這裡最大了。

    上天說:很好,乖孩子。

    上天說:我的好孩子,你又做了什麼功績,特意來看我?

    唐玄宗說:爸爸,我開創了開元盛世,萬國來朝,普天之下,莫不臣服。

    上天說:不錯,好孩子。

    宋真宗來到泰山封禪

    上天瞅了瞅他,默不作聲

    宋真宗:爸爸,我在黃河北岸打敗了契丹,還給您認了乾兒子,以後只要交保護費,再也不怕捱打了。

    上天心臟病突發

    宋真宗:快宣太醫,爸爸您怎麼了,您睜開眼看看兒子。

  • 3 # 歷史每日說

    首先我們就得了解泰山封禪到底是什麼?

    據«韓非子»記載: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

    簡單來說,西秦山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泰山,皇帝跟蚩尤一站,黃帝在泰山上聚集了非常多的鬼神。從這裡可以看到,泰山在公元前就受到推崇,因為黃帝靠著這部分鬼神打敗了蚩尤,炎黃子孫得以休養生息,繁衍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帝王在泰山封禪。

    都有哪些帝王在泰山封禪?

    據明確的史書記載,從商朝往後一共只有6位帝王封禪,分別為:秦始皇、漢武帝、東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為何只有這六位呢?既然泰山封禪有這麼大的政治作用。原來這裡面還是有條件的。第一,帝王在位的時候必須有政績,要國泰民安、國富民強,整個國家各方面的實力達到頂峰。第二個條件就是必須有祥瑞出現。古人對於天文氣象的研究不是我們現在人所理解的。歷朝歷代都有一個專門觀天象的部門,一旦出現祥瑞,帝王都會普天同慶的。所以這兩個條件一下子就將很多帝王封禪的願望落空了。

    那麼這裡就得提一個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按照道理來說,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功績卓越,而且據說貞觀之治的時候天降祥瑞。李世民非常開心,招議群臣來商討泰山封禪事宜你。很多大臣都覺得李世民封禪是好事。誰知魏徵站出來反對。原因就是李世民的皇位是從他哥哥手裡奪來的,有瑕疵。於是李世民只能作罷。

    原因其實不用說都知道,宋真宗作為一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帝王,他都能腆著臉去封禪,後面的皇帝覺得自己再去,不就是跟他一樣嗎?朱元璋直接諷刺宋真宗的行為,認為這樣的儀式不去也罷。

    現在泰山依舊是人們心中的聖地,很多人都是懷著崇敬的心態去踏足這片古老的聖山。

  • 4 # 庭下靈

    泰山封禪是古代最為重大的祭天典禮,從古至今,也不過只有幾位皇帝進行過封禪,也只有文治武功都達到資格的皇帝才可以。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第一個真正統一的帝國,封禪實至名歸。

    漢武帝,漢光武帝都有雄才大略,有資格就不必說了。

    後面的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個人覺得資格不太夠,尤其是宋真宗已經成為歷代以來的笑柄。

    宋真宗和遼國簽下澶淵之盟,讓宋朝受盡屈辱,這也讓宋真宗成為最沒資格接受封禪的皇帝,也因此封禪成為一件沒有權威性的事情。要說封禪,李世民當然有資格,但是李世民對大臣們說,你們都覺得封禪挺好,但我以為不然。如果天下太平百姓安康,那麼即使我不封禪,又對我的功業有何損失呢。當年秦始皇封禪,漢文帝不封禪,難道說漢文帝就不如秦始皇嗎。何況無非祭拜一下天地,何必千里迢迢跑到泰山之巔,才能表示我的誠意呢。這其實是李世民以退為進的話,群臣又上書可以封禪,李世民心動了,但是隻有魏徵認為不可,魏徵說山東地區民生凋敝,長年打仗人口銳減,遠沒有恢復到隋朝的水平,李世民儘管無奈,但還是聽從了魏徵的意見。

    其實封禪泰山自從宋朝以後,成為了一個普通的祭祀典禮,因為這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有可能召開千秋罵名。所以後世也就不再封禪泰山了。

  • 5 # 紅燭對飲

    歷史上共六位皇帝在泰山封禪,前三位是始皇帝、漢武帝、漢光武帝,後三位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前三位,始皇乃千古一帝,開啟了華夏大一統的先河,不說別的,單這一項就一舉奠定了華夏作為一個整體國度的基礎;漢武帝將大漢威名遠播西域,漢民族自此雄踞世界民族之林;光武帝作為位面之子,將風雨飄搖的大漢重新凝聚,開啟光武盛世。

    這三位的泰山封禪,可以說在普遍認同的泰山封禪意義上絕對可以作為標杆。

    與前面三位比起來,後三位就要遜色得多了。唐高宗算是有些悲劇,前有老爹李世民,後有老婆武則天和全盛時期的孫子李隆基,不是說他功績不行,實在是這三位太過耀眼襯得李治太普通;而玄宗不必說,在他放縱安祿山史思明之前,大唐國力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了,只是爬的高摔得也痛,讓他遜色不少。

    到這裡,這兩位的封禪已經給泰山封禪的意義抹上了一層陰影。

    這最後一位,宋真宗,一言難盡啊!這位大爺前期也還過得去,然後來了個最出名的“澶淵之盟”,那可是在宋朝實力領先的情況下籤的啊!來看一下澶淵之盟的協議內容:

    1、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2、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3、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4、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到這,大家應該明白了,後世的皇帝們可以說是羞於與趙恆為伍了。自此泰山封禪斷絕,唯留下泰山祭祀了。

  • 6 # 熊喵君的歷史世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下封禪的概念。

    什麼是封禪?

    我們可能都知道,古人對於天地是非常敬畏的,所以在古代的一些重要場合或者節日經常會祭祀天地。古人認為天是最大的,因此就連皇帝也只不過稱自己為天子。古代以祭天為“封”,祭地為“禪”,因此最初的封禪,就是單單指的祭祀天地,不過發展到最後,封禪已經成了帝王們鞏固皇權、宣揚教化與誇耀自身功績的一種手段。

    為什麼要選在泰山封禪?

    封禪有哪些“潛規則”?

    司馬遷《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曰: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雖受命而功不至,至樑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給,是以即事用希。

    封禪是古代帝王的最高榮譽,但是封禪的條件非常苛刻,一般來說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致使天下太平、天降祥瑞才有資格舉行封禪,以此來向天地報告自己重整乾坤的功績,同時讓世人知道自己是“受命於天”的真命天子,可以說是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那為何宋代以後沒有皇帝封禪泰山了?

    簡而言之來說就是宋真宗趙恆的封禪泰山行為侮辱了這個帝王最高榮譽,讓封禪徹底掉價了,所以宋真宗之後,元明清三朝再無帝王前去封禪泰山。

    宋真宗趙恆這個死要面子又耳根子巨軟的慫蛋都能封禪了,那後世帝王再去封禪還有何意義?

  • 7 # 狼煙烽火何時能休

    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天地,向天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帝王去封禪,要求是很高的,可別以為沒有門檻哦,主要有一下幾點

    第一,起碼要改朝換代,一統山河

    第二,天降祥瑞,受命於天

    第三,功績卓越,雄才大略

    起碼具備這三點才有資格去泰山封禪,祭拜天地。也就是說帝王要有一定的功績,才可以去封禪,封禪的地點不一定只有泰山,武則天就去嵩山封禪過,只不過泰山作為五嶽之首,最有名且影響也最大。

    真正在泰山舉行過封禪大典的中國皇帝一共有六位:秦始皇帝贏政、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唐高宗孝皇帝李治、唐玄宗明皇帝李隆基和宋真宗元孝皇帝趙恆。先簡要介紹一下他們為什麼能夠在泰山封禪。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開闢了封建王朝,修阿房宮,築長城,開創郡縣制,豐功偉業,當然有資格。

    漢武帝劉秀:驅趕了匈奴,開疆闊土,擴大了歷史底盤,雄霸一方,是西漢當之無愧的霸主,也有資格。

    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血染疆場後於河北登基稱帝。

    高宗李治:唐太宗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輝煌基業,當時唐朝一片繁榮,是一個仁孝”得以立的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的開闢者,唐朝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虛懷納諫,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以上五位帝王當然有資格去泰山封禪,而接下來的這位,宋真宗趙構,讓我們看看他做了什麼。

    首先他是宋太宗趙匡義的第三個兒子,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出,皇位輪不到他繼承的,但是他的大哥瘋了,二哥暴斃,可以說他的皇位有一半是撿來的。說起宋真宗,最著名的還是澶淵之盟。

    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20萬遼軍南下,深入宋境,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陽)。澶州一旦失守,北宋國都東京(汴梁)岌岌可危。這時候有人勸說宋真宗難逃以避鋒芒,宋真宗同意了。但是一代名相寇準卻堅決反對這一觀點,並認為提出這種觀點的人都該殺。寇準先是列出了南逃的種種危害,後又鼓動宋真宗御駕親征,以鼓舞士氣。抵達澶州後,寇準鼓舞將士們士氣,宋軍士氣大振,遼軍陷入被動,節節敗退。加之遼將蕭撻覽被射死,遼蕭太后多次請求議和。

    宋真宗本來就無心戀戰,竟說出了這番話:“如事不得已,百萬亦可”。意思就是實在不行,賠款上百萬也行,一個皇帝竟懦弱到了如此地步,國之哀矣。

    最後和議的結果為: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

    到了後來,宋真宗產生了封禪的念頭,竟然偽造天書,以證明自己封禪的合法性。封禪活動耗資巨大,將宋真宗初年累計近四十年財力幾乎揮霍一空。再加上後期宋真宗迷信宗教,到了宋真宗晚年已經到了“內之蓄藏,稍已空盡”的地步。明明資質不夠,卻還是勞民傷財。

    泰山封禪宋真宗把節奏帶壞了,使得後面就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這秦皇漢武著實被黑了一把吧,沒想到你個宋真宗竟也想封禪。

  • 8 # 使用者5156060238843

    因為徽宗沒興趣去,欽宗還沒來的及,然後中國就沒皇帝了!以後只能算是王爺當家,部落酋長,地主,奴隸頭做主……到後來還真有個皇帝想去來,不過他當時就等著被黃袍加身了甚至都提拔起石守信大將軍了,甚至都泰山底下溜了好幾圈暗示那群節度使了,但是那群忠實手下以為他真的不想當皇帝,手下沒一個敢的,好吧那我就賦曹操詩一首讓我做曹操吧將來扶我兒子吧、卻誰知?龍顏大怒我當不成你們誰也別想當,命兵士殺掉眾將軍糟蹋其名譽毀天下蒼生之生計,焚書坑儒、餓死者!毀掉天下古蹟龍氣,讓天下至少百年再難有皇帝,所以說去封禪泰山?會有的,不過時間問題真不好答啊

  • 9 # 半畝仙客

    以前聽說過一個說法,說宋真宗本來是平庸的皇帝,卻去泰山封禪。自此以後,所有的帝王都覺得泰山封禪被宋真宗侮辱,再也不肯去泰山封禪了。

    之前秦始皇泰山封禪,漢武帝也封,後世還有一些皇帝也封,但他們的確是實打實的厲害呀。秦始皇掃蕩六合,一統天下。開啟封建王朝,漢武帝打擊匈奴,也做了很多青史留名的事。後世的其他的皇帝,能到泰山封禪的,那也是青史留名的明君,但到了最後,宋真宗那兒,他真的也沒做什麼非常厲害的事兒,就去泰山封禪了,自己不要臉也就罷了,還侮辱了泰山封禪。所以後世所有皇帝再也不去泰山封禪,生怕自己也遭到侮辱。後世元明清三朝,再無人泰山封禪,就連乾隆皇帝都沒去。

    在古代,泰山封禪是大事兒。宋真宗沒有什麼本事,卻去了泰山封禪。實在是不妥。以至於貽笑後世,成了所有人口中的反面教材。

  • 10 # 再見中華歷史

    封禪就是帝王給自己的獎賞,除了勞民傷財,好的作用微乎其微,秦皇漢武這種好大喜功去封禪也正常,還好比較欣賞的帝王宣帝劉洵,文帝楊堅,太宗李世民,太祖趙匡胤沒去,劉秀也比較欣賞,真希望他沒去過!

  • 11 # 史論縱橫

    大部分人都不能很好的認識自己,要麼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這是自負;要麼是低估了自己的實力,這是自卑。

    宋真宗應該就處於此列!

    當然,其實好多人都這樣,比如我。

    我小的時候班級裡選班幹部,當時我以為就憑咱這實力,就憑咱這人緣,就憑咱這那的,選個班長還不錯錯有餘的事。

    老師公佈選票的時候,正副班長沒有我,我就挺失望的,以為自己能混箇中隊長,也沒選上。

    到後來選出了學習委員、體育委員、文藝委員、勞動委員、紀律委員、宣傳委員、衛生委員、生活委員等等班幹部都沒有我,當時心態就不好了。

    最後就連值日組組長、副組長這些不入流的小幹部都沒輪到我,我感覺我讀完大學後沒有執著與考公,不想走仕途,應該就是起源於這次小學的這次班幹部選舉。

    一個班級裡也就三四十個人,結果二十多個人都是大幹部、小幹部,偏偏我啥也不是。

    有一個跟我一樣啥也沒有選上的兄弟,顯然和我一樣懵逼,只不過我沒敢回家告訴我媽我啥也沒選上,他回家去跟他媽表達自己沒有當上班幹部是因為老師“偏心”。

    然後上演了一出家長大鬧學校辦公室,為愛子求官的大戲,“明明我的孩子能夠當班長,老師為何埋沒人才,啥幹部也沒給當”。

    礙於鄰里鄉親的面子,老師只好提拔他為副班長,大概從這一時刻開始,我認為副班長應該是最沒有含金量的職務了。

    我之所以會想起這位同學,是因為前幾天我去買烤冷麵,在茫茫人海中,他認出了我,將近二十年沒見,那是老淚縱橫,兩眼淚汪汪。

    我甚至連他的名字都記不起來,當他說起時,我才在心底裡反應過來,這就是那個官迷,選班幹部沒選上,讓他媽給要個副班長那位,這一點是真讓人印象深刻。

    扯的有點遠,但是宋真宗其實就是這樣的人,本事其實也沒有多大,估計好多不是喜歡歷史的人,都不知道宋真宗的名字。

    即使如此,宋真宗依然敢於拋下臉面,前往泰山封禪,比肩秦皇漢武,這是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出這樣認不清自己實力的事情。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泰山封禪是無比隆重、具有極大特殊意義的事情,司馬遷曾言,由於自己生病而未能與漢武帝一起到泰山封禪,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遺憾。

    在漢武帝之前,只有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在泰山進行封禪,表明自己受命於天,成為第一個在泰山進行封禪的皇帝。

    秦始皇之後,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後率領群臣東巡,在泰山進行封禪禮儀。

    西漢自漢武帝后,皇權逐漸衰弱,也沒有哪個皇帝再能前去封禪,一直到西漢滅亡後,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於公元56年重新修整了泰山的山道,到泰山進行了封禪禮。

    此後,一直到六百年後的唐朝時期,唐高宗與唐玄宗都到泰山封禪過。

    可以說,宋真宗之前,到泰山封禪的皇帝,細細數來,秦皇漢武那必須是人中龍鳳了,位面之子的光武帝劉秀也算夠格,妻管嚴李治和寵妻狂魔李隆基到泰山封禪顯然有點高估了自己的功績,但是以實力來說,李治起碼擊敗了高句麗,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也能夠說得過去。

    這麼一對比,一下子就凸顯出來宋真宗的卑微了。

    作為宋代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趙恆無論在哪方面都無法跟前面幾位皇帝對比,之前在泰山封禪的皇帝,都是開疆拓土的君王,打出的地盤是實打實的。

    相比之下,宋真宗別說是開疆拓土,就連燕雲十六州都無法收回,面對來勢洶洶的遼軍,心存畏懼,一心想要搞逃跑主義。

    公元1004年,遼國的蕭太后帶著遼聖宗耶律隆緒率領20萬大軍南下,宋真宗聽聞後,心驚膽戰,差點聽了別人遷都再戰的計策,先是想逃往南京,後來又想逃往成都,來一個臨陣脫逃之術。

    當時寇準強烈建議宋真宗御駕親征,宋真宗無法拒絕,最後只能硬著頭皮率軍迎戰了。

    宋軍在澶州與遼軍對峙,互有勝負,迫於壓力,宋真宗最後選擇了與遼國妥協,簽訂了《澶淵之盟》的和平協議。

    以現在的目光來說,《澶淵之盟》的確是有些吃虧,因為停戰的協議是每年要給遼國一定的歲幣,簡直就是交保護費。

    但是在宋代能夠達成這樣的和平協議,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要知道在宋代之前的後晉開國皇帝石敬瑭,直接稱契丹皇帝為爹,對契丹稱臣了。

    可以說,北宋能夠與遼國以兄弟之國相稱,是很難得的事情,在宋真宗看來,以十萬白銀,二十萬匹絹換來和平,是很偉大的事情。

    在此之後,宋真宗就開始飄了起來,認為自己很厲害,在部下的慫恿下,認為自己能夠比肩秦皇漢武,於是就到泰山去封禪了。

    宋真宗如此自負,跟他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宋真宗出生的時候,趙匡胤還沒有掛,只不過是一般的趙宋皇室子弟,趙匡胤還挺喜歡他,把他養在宮裡。

    估計是這段時間對他的內心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他原來名叫趙德昌,後來給改為趙元休,等到趙光義登基的時候,又改名為趙元侃,最後在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改名為趙恆。

    從出身上來說,宋真宗不是嫡出,也不是長子,作為老三按照道理來說是沒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偏偏老大發瘋,老二暴斃,最後才成了太子,繼承了趙光義的皇位。

    然而在登基之後,宋真宗還是很自負,他總是擔心自己的父親趙光義得位不正,但是自己庶出的身份鎮不住場子,比如自己剛剛登基後,太監就聯合後宮發動宮廷政變,差點搞廢了宋真宗,還是在宰相呂端的支撐下,渡過難關。

    宋真宗泰山封禪的目的,其實就是如秦始皇和漢武帝、光武帝等人一樣,表達自己的皇位也是受命於天,以此來鞏固自己的皇權。

    其實到宋代之後,大多數皇帝已經透過各種手段加強了皇帝專制體制,皇帝的權威不容冒犯,根本用不到泰山封禪這樣的虛的形式來證明自己。

    也可以說,宋真宗由於沒有功績而到泰山封禪,其實也拉低了泰山封禪的規格,讓後世很多好大喜功的皇帝也感覺到泰山封禪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就像我對我那個“官迷”同學的副班長職務的認可程度來說,根本不值一提,我即使什麼官都不當,當一輩子白丁,我也不希望我父母因為這點事到學校大吵大鬧,然後再要一個“副班長”來當一個道理。

  • 12 # 流芒流

    這應該有幾個原因。首先,是近代科學的進步。統治者不再那麼相信天帝神仙。再者統治者事無鉅細,都要管。當然也怕大權旁落,江山易色(人、姓)。朝中黨爭不歇。資金時捉襟見肘。還有...

  • 13 # 紀元的尾聲

    古代封禪“六帝”,講究的,可是“資格”。

    皇帝是有責任的,神州之器在手中,他享受著榮華富貴,也需要把國家民族帶向強大,這是由社會誕生攜帶來的榮耀基因所決定的。

    不過自古以來,天子有好有壞,就跟班級裡的學生成績一樣,有好的,有不好的。

    所以在上古時期,“好天子”就養成了一個習慣,一旦獲得了成就,那就要“祭天”,告訴“上天”,他完成了什麼什麼任務,不負神器,而這個祭天的地點,被選在了古人認為離天最近的“泰山”。

    這邊叫做“封禪”。

    封,乃是“祭天”之意,禪,乃是“祭地”。

    秦始皇一統六國,改變了分封制的國家基礎,自稱“皇帝”,屬於是史無前例。

    為了天下穩定,始皇帝多次東巡,剛好就有一次到了泰山,順便封禪告慰祖宗天地,以此來確定親朝廷的絕對合法性,這正印證了“傳國玉璽”上面的那句話:

    “受命於天,既受永昌”。

    秦始皇是大功績者,封禪,自然沒問題,而繼秦始皇之後的,乃是西漢北擊匈奴,把匈奴趕出漠南的漢武帝劉徹,劉徹文治武功都突出,於是也有著封禪的底氣。

    劉徹之後,唐朝之前,封禪的皇帝也不多了,唯獨重新光復大漢江山的漢光武帝劉秀一個,劉秀於亂世中再次拯救江山,功績偉大,就連諡號,都是“光紹前業”的武皇帝,大臣們自然同意劉秀封禪。

    自劉秀封禪後,泰山又冷清了數百年。

    直到唐代高宗時期,再次迎來了他的封禪。

    其實比起唐高宗李治,隋代楊堅,唐代李世民,都更有資格封禪,可惜楊堅沒空,內外梳理特別忙,最後因為疑案駕崩,而李世民呢,卻是被嚴格的諫臣魏徵打斷,魏徵讓李世民不要飄,不要勞民傷財封禪,李世民又很聽魏徵的話,於是作罷了。

    唐朝高宗封禪後,又到了玄宗皇帝李隆基,唐玄宗的確是有封禪的資格的,這個資格,既來自於強大的開元盛世的實力,也來自於唐玄宗早期的行政,不過開元盛世後便是安史之亂,神州因此受到上百年的影響,沒人再提封禪一事。

    其實要封禪,最顯著的不成文規矩也不復雜,就是要征戰天下,不求四海皆服,最起碼保證自家的領土完整且被人敬畏吧。

    而安史之亂後,中原已經不是以前那個中原了,自五胡十六國以來,胡漢大交融,在中原割據的不僅僅是漢人,還有大量的胡人,這個時候,誰敢說一句“光復華夏”?

    一直到五代,都沒有,最諷刺的是,五代十國裡,很多也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而封禪,只是華夏人的概念,他們並不熱衷於這項祭天祭地的儀式。

    自唐玄宗後,一直到宋真宗,都沒有人封禪了,比宋真宗強的皇帝不是沒有,但是他們不封禪,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還有自知之明。

    可宋真宗,卻是沒有。

    北宋的建立,本來就是在領土不完整的背景下的,五代以來,燕雲十六州就落入了契丹之手,後周世宗柴榮若是不中途早崩,或許燕雲之地就拿得回來,中原王朝再次完整,但宋太祖即位後,這個遺志卻是沒有能一鼓作氣地完成下去。

    宋太宗竭盡全力,經歷三次大敗,無力再拿回燕雲之地,這就等於再也拿不回來了,直到宋真宗即位,一切的形式都是在向低發展的。

    澶淵之盟後,確定了兩國的和平,這是用協議換來的和平,在以前,是沒有的事情,而澶淵之盟,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是北宋在“付出”,來換取和平,換句話來說,雖然不至於喪權,但卻真的是辱國。

    可北宋文人們不能暴露這種事實,因為承認了辱國的本質,就等同於在支援戰爭討伐契丹,這跟大宋的國策不符合,他們只能說,這是雙贏之計,以此來打壓武將蠢蠢欲動的狀態。

    為了證明宋真宗的“偉大”,朝廷內部還有人推動“封禪”事宜。

    彼時各地出現“天意”、“祥瑞”,都是說上天在嘉獎宋真宗的功德云云之事,特別是說到“天書”的出現,當時宋真宗極其迷通道教,偶說有神仙和他交談,而後有一張“黃絹”,上面寫著:

    “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這句話的大意,就是在無比肯定宋真宗的地位,還有抬高宋真宗的功績,褒揚大宋趙家取得江山的合法性,根據這個“天書”,宋真宗藉著樓梯繼續爬,他在朝堂表示,既然上天看到了他的付出,那麼他也不能無動於衷,他要效仿“秦皇漢武”,舉行封禪大典。

    所以宋真宗封禪的前因後果,就是一場“自導自演”,一下子把封禪的檔次給拉低了。

    在此前封禪的五位皇帝中,即便是功績最不突出的唐高宗,人家起碼還真的是滅了高句麗,算是開國拓土,但是宋真宗呢?

    簽訂澶淵之盟,每年要給契丹交保護費,最重要的是,國土依舊不完整,他連把燕雲之地買回來都做不到,堪稱是奇恥大辱,但就是這麼恥辱的情況下,他還要封禪,朝廷內的大臣們議論紛紛,但最終結果都是同意。

    而封禪這也不是小事,主要是特別“費錢”。

    封禪沒有固定的規格,你越有錢越能宏大,越宏大也就等同於國力越強,當然啦,也不排除有人打腫臉充胖子,而宋真宗,就是這麼一個人。

    為了封禪,宋真宗把國庫幾乎都鬧空,可是北宋大臣們不敢反對,因為封禪一事,本質就是對於他們這一群統治者集團在“澶淵之盟”協議下的一種掩飾,不僅不是過,還是功,而剛好,這些文人不怕死,卻怕遺臭萬年,這件事情誘惑還是很大的。

    恰好宋真宗信奉道教,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大量的道觀,這裡面花去的財富乃是天文數字,背後都是無數百姓的稅收,還有大宋未來的國力,宋真宗是在赤裸裸地透支。

    宋真宗封禪當天:

    辛卯,發京師,以玉輅載天書先行。次日如之。至鄆州,令從官、衛士蔬食。......庚戌,帝服通天冠、降紗袍,乘金輅,備法駕,至山門幄次,改服 袍,乘步輦登山,鹵簿、儀衛列山下,天書仗不上山,與法駕仗間立。

    打扮得神聖非凡,宋真宗最終還是封禪了,舉國同慶,很多人都覺得,宋國的確是強,宋真宗做到了秦皇漢武都做到的事情,殊不知,被宋真宗這麼一鬧,泰山這個地方,成為了後來的帝王們都不願意提起的事情。

    因為宋真宗,直接把封禪的檔次拉到了最低。

    可在隆重上來說,又是這個沒有什麼功績的宋真宗的封禪儀式最突出,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而後世皇帝沒有封禪,也有著很客觀的民族因素。

    封禪,雖說不限定漢人,但怎麼說都好,封禪乃是華夏專屬的一種儀式,而宋之後,便是“元明清”三個朝代,其中除了明朝是漢人政權,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數民族政權,對於華夏的封禪,他們並不是很上心。

    所以說,因為明朝皇帝對於宋真宗行事的“膈應”,讓封禪一事成為了大家不願意談起的事情,而且明朝統治者本身就是有著領土包袱的,明太祖朱元璋到死之前,都想徹底剿滅草原,但事實上也沒做到。

    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也沒有做到,而到了朱祁鎮這裡,反而還被草原差點打入了北京城,所以大明前五位皇帝沒有做到能夠封禪的功績,此後的皇帝,就更做不到了,這就是包袱給予他們的責任感。

    而最後一個因素非常現實,那就是封禪太“費錢”了。

    封禪費錢,這一個問題誰都無法避免,而且最明顯的一個規律是,只要是帝王封完了禪後,在未來三十年的時間裡,國家經濟都會發生倒退,這倒不是一種玄學式的魔咒,純屬就是封禪太費錢了,直接對經濟造成了影響。

    這個“魔咒”,是科學的,也是影響極大的,後世帝王考慮最多的,也還是封禪的錢的要求,要是比宋真宗的規模小了,那絕對不合適,要是大了,又是一個勞民傷財的事情,歷史上也只有開元盛世那種等級的盛世,能夠輕鬆地供起一次龐大的封禪。

    可開元盛世之後,大唐也不就是由盛轉衰了嘛。

    綜合云云,再加上信仰的因故,封禪這件事,在宋朝之後真的是不令皇帝感興趣,甚至被人認為,統治者心虛才會封禪,真正的自信的皇帝,是不需要封禪的。

    而後世人所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斷絕了泰山的“生意”,這句話看似在開玩笑,卻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14 # 元道尊

    說白了,就是拉低了整體水平,大家都嫌棄宋真宗,就不去了。

    宋真宗搞了個澶淵之盟,就敢封禪,這讓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擊退匈奴的漢武帝這種牛逼的人怎麼看?丟人!丟不起這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了半年的工作一直找不到,就連最普通的工作也沒有了怎麼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