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只懂片不懂音

    對於張學友,稱呼最多的就是“歌神”,似乎他的下半生都交給了歌手這個身份,可惜沒有繼續在表演領域馳騁。不過想想也是,如果他還在持續演那麼戲,那麼其他演員還要怎麼活呢?

  • 2 # tan榃

    自從烏蠅表情包火了之後網上就開始營銷欠張學友一個影帝的洗腦言論了…,

    就他單一浮誇張揚的表演風格,底層小人物角色就吹虛演技?比較出彩的就是《男人四十》,

    問題是他那樣的水平香港演員多的去了,憑什麼說金像獎欠他影帝?

  • 3 # Less銘

    對於張學友,稱呼最多的就是“歌神”,似乎他的下半生都交給了歌手這個身份,可惜沒有繼續在表演領域馳騁。不過想想也是,如果他還在持續演那麼戲,那麼其他演員還要怎麼活呢?

    去年的金馬獎出爐,範偉獲得影帝。範師傅的表演毋庸置疑,他也是從小品界轉行出來的老戲骨。

    而張學友憑藉《暗色天堂》提名,一如既往地沒有奪魁。

    《暗色天堂》

    那晚臺北的頒獎典禮上群星閃耀,謙恭禮讓的背後是波濤洶湧的碰撞,那晚武漢的體育場55歲的張學友連唱帶跳,點燃三代人的情懷。

    他大概早就知道結果吧,自從《男人四十》與影帝無緣,張學友就把演戲看淡了,雖然他陸續還接劇本,但內心已然變得平和。

    他其實一直都很平和,從出道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會以唱歌為主,演電影是當年的一個契機,本來只是單純地為了掙錢,誰知演戲對他而言和唱歌一樣都能信手拈來。

    處女作《霹靂大喇叭》

    從處女作《霹靂大喇叭》開始,他大多參與的都是喜劇片:《八星報喜》《猛鬼差館》《天賜良緣》等等。直到1988年的《旺角卡門》一舉奪得最佳男配,這是他的第一個金像獎,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獲得的金像獎。

    《旺角卡門》是部正劇,那時候王家衛的風格還不是很明顯,看過的人也越來越少,但那個神作表情包的截圖,就出自這裡。

    《旺角卡門》烏蠅風靡全國表情包之源

    從此就是張學友的電影高產期,直到1996年,讓我們看看他這些年的提名。

    198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旺角卡門》 導演:王家衛 199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喋血街頭》 導演:吳宇森 199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提名《倩女幽魂2》 導演:徐克,程小東 199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提名《笑敖江湖》 導演:徐克 1990年臺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男配角《笑敖江湖》 導演:徐克 199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提名《黃飛鴻》 導演:徐克 199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新邊緣人》 導演:劉偉強 1994年臺灣電影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新邊緣人》 導演:劉偉強 199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非常偵探》導演:方令正

    《倩女幽魂》裡的知秋一葉鬼馬搞笑,《笑傲江湖》裡的歐陽全猥瑣奸詐,《黃飛鴻》裡的牙擦蘇文弱忠義,張學友一人千面,把每個人物的特點演繹得淋漓盡致。

    《倩女幽魂》知秋一葉

    《黃飛鴻》牙擦蘇

    《笑傲江湖》歐陽全

    《喋血街頭》的張學友輸給了《阿飛正傳》的張國榮,這是我看過的張學友演技最爆棚的電影,沒有之一。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那年他才29歲。吳宇森的大製作,和梁朝偉,李子雄,任達華飈戲,用演技爆棚來形容他在裡面的表現都不足以表達我的心情。

    《喋血街頭》的英文片名是《Bullet in the Head》,電影裡張學友飾演的阿輝被李子雄飾演的細榮爆頭,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只能靠殺人賺錢買毒品來緩解頭疼的後遺症。

    《喋血街頭》阿輝

    多年後張學友在採訪中講到花絮:當時沒有人知道腦袋裡有顆子彈還能活下來的人是什麼樣子,只能摸索去演。

    而他從發瘋吸毒到重遇梁朝偉飾演的阿B整個過程,看過一遍就叫人過目不忘,毒癮犯後的瘋狂,注射後的迷幻,再見到老友的突然清醒和無力,選擇結束生命的無奈和解脫……

    《喋血街頭》阿輝

    張學友電影生涯中,《旺角卡門》》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喋血街頭》是濃重的一筆,我甚至認為再也不會有人能塑造出阿輝這樣的角色,他是唯一。

    92、93年是他電影最多的兩年,《太子傳說》《明月照尖東》《東邪西毒》《東成西就》《神經刀和飛天貓》《追男仔》《超級街頭霸王》,無論是喜劇或警匪,他條件反射似的表演總能讓人達到觀看的滿足感。

    無緣《新邊緣人》和《非常偵探》的獲獎後,張學友暫時告別熒幕,再後來也只是偶爾客串幾分鐘的戲而已。我第一次看《新邊緣人》的時候就覺得這是《無間道》的雛形。

    《東成西就》和《東邪西毒》中兩個不同的洪七公

    他結婚,開演唱會,他把《真愛》唱到傑克遜席琳迪翁面前,他把《情書》唱進所有歌迷的心田。

    20年過去,張學友已經是個“老演員”,他實至名歸拿到各種歌唱獎項。他很低調,看起來對影帝那麼沒有期待,那麼認命,可真的是這樣嗎?

    2002年他重返大熒幕,接過許鞍華導演的《男人四十》的角色林耀國,把人到中年的尷尬,動心,不甘,迷惘和一切的百感交集演得入木三分。林耀國的每個鏡頭,每段對白看似都輕描淡寫,實則擲地有聲。

    《男人四十》林耀國

    這是張學友最有野心一部作品,他做足了準備,然而輸給了周星馳的《少林足球》。他不甘心,也傷了心,《男人四十》後,我們很難再看到他如此投入精力的電影。

    2004年的《金雞2》他的戲份佔相當一部分,當他飾演的表哥和阿金分開《愛是永恆》響起時,我才恍然這是張學友。

    《金雞2》表哥

    2000年後張學友零星地演了又演了一些電影,他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雪狼湖》中。《雪狼湖》是華人音樂劇史上的一座豐碑,前無古人,豪華的舞臺效果,感人的故事情節,動聽的歌曲,堪稱經典。

    舞臺劇始終都是最考驗演員功底的藝術形式,《雪狼湖》巡演時場場爆滿,張學友連唱帶演,全場帶動觀眾情緒,沒有看過《雪狼湖》也成了很多人的遺憾。

    如果這都不算演技派,那我真的不明白。

    來看看他後來的電影提名。

    2002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男人四十》200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金雞2》200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如果·愛》201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月滿軒尼詩》2016年臺北金馬影展 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暗色天堂》2016年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暗色天堂》

    《赤道》肇志仁

    這一路走來,張學友在電影方面並不高產,比起演戲他更喜歡唱歌。他唱出了一代歌神,唱到三十年演唱會每場都一票難求。

    人人都知道張學友是歌神,唱歌無可挑剔,但聊起電影,幾乎忽視了他的存在。有他正常,沒他也正常,頒獎典禮上他唱歌曲串燒也正常。

    其實他得到影帝,才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如果·愛》聶文

    從來沒有人說過張學友演技不好,是票房毒藥,是電影黑洞。他參演的作品,無論電影本身如何,他的表演從來都沒受到質疑。

    對娛樂圈不八卦,對各種獎項更是沒什麼研究,我不知道每一次的獎是如何評出來的。更不知道評獎是否要建立在保證“世界和平”的基礎上,發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優良風格?

    如果是這樣,要獎有什麼意義?張學友是歌唱比賽出身,他一直都不喜歡被比較,他從來都回避歌神的稱號問題,也並不熱衷四大天王的美譽。他知道比賽就是有輸有贏,付出的代價也許就是感情的終結,他更愛唱歌,所以走一條不會被大眾放在天平上稱的路。

    《月滿軒尼詩》阿來

    可他愛唱歌,不代表他不喜歡演戲。他表面雲淡風輕,不代表他完全不在乎獲得金馬獎金像獎。論名氣,張學友這三個字家喻戶曉,論人氣,他的演唱會門票十分鐘售罄就能說明問題。

    他要的只是一個肯定,這個肯定不是觀眾,雖然瞭解他演技好的大有人在,獲獎,是給他這些年演技的一個結果。憑藉《男人四十》他獲得了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但本土的獎項對他更重要。

    《七十二家租客》石堅

    光芒不會被掩蓋,獎盃才會被收起來。看過他七八十部電影后,我不得不腹黑地去想他一直沒有得獎的理由:張學友已經坐穩歌神的寶座,如果影帝給你,別人怎麼辦呢?我們這個世界需要和諧。

    所以和諧的代價就是委屈他一個人,用犧牲他的獎盃換取那些專職演戲不唱歌的人嗎?

    張學友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入行開始就沒有給過他練習的時間而是直接“考試”。但每一份“考卷”他都完成得不僅及格還幾乎滿分,天賦和努力並存,如果這成了不能獲獎的原因,那我也無話可說。

    《江湖》左手哥

    很慶幸他是個心胸開闊的人,並沒有因此而賭氣罷演,這樣至少我們還能在熒幕上隔三差五看到他帶來的不同形象。

    張學友一直是我心中的影帝,是無冕之王。而他的歌迷和影迷,也希望一座影帝的獎盃能擺在他的櫃子裡,與其他歌唱的獎盃一起,卻又放出不一樣的光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跟我一樣被張含韻那句“我這一生漂泊四海,……”中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