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慈恩寺聖教序》。永徽四年(653)立。凡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為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21行,行42字。後石為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二石皆為楷書,萬文韶刻。現所選為前石拓本。此碑是褚五十八歲時書,《雁塔聖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型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型。在運筆上則採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唐張懷瑾評此書雲:“美女嬋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遊絲。萬文韶(刻者)能將轉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王偁曾評說:“……同州、雁塔兩聖教序記是其自家之法,世傳《蘭亭》諸本,亦與率更不類。蓋亦多出自家機杼故也。”此碑“記”中兩個“治”字,為避高宗諱,缺末筆。
亦稱《慈恩寺聖教序》。永徽四年(653)立。凡二石,均在陝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為序,全稱《大唐三藏聖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書,21行,行42字。後石為記,全稱《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記》,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書,20行,行40字,文右行。 二石皆為楷書,萬文韶刻。現所選為前石拓本。此碑是褚五十八歲時書,《雁塔聖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書風格的作品,字型清麗剛勁,筆法嫻熟老成。褚遂良在書寫此碑時已進入了老年,至此他已為新型的唐楷創出了一整套規範。在字的結體上改變了歐,虞的長形字,創造了看似纖瘦,實則勁秀飽滿的字型。在運筆上則採用方圓兼施,逆起逆止;橫畫豎入,豎畫橫起,首尾之間皆有起伏頓挫,提按使轉以及回鋒出鋒也都有了一定的規矩。唐張懷瑾評此書雲:“美女嬋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秦文錦亦評曰:“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遊絲。萬文韶(刻者)能將轉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王偁曾評說:“……同州、雁塔兩聖教序記是其自家之法,世傳《蘭亭》諸本,亦與率更不類。蓋亦多出自家機杼故也。”此碑“記”中兩個“治”字,為避高宗諱,缺末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