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上秋陽

    應該推廣過。我們都知道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統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車的軌道,但是並沒有統一語言。這是因為各地口語交際並不廣泛,對“語同音”的需求並不迫切。有“書同文”就可以保證“書面語”的統一,就足夠滿足交際了。

    到了元朝,主導性的方言區,由長安、洛陽一帶,移到了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來自蒙古的統治者考慮到語言不通,很難維持朝政,於是就下令,學校教學要使用以大都語音為標準的“天下通話”。

    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也擔心語言不通,上下之間不能確切地表達思想,於是命令編篆了《洪武正韻》,頒發全國。使人們在寫作時,有了一致的語音標準。

    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在公元1728年9月9月,率先對官員使用了一種“官話”。他說,官員到異地任職,語言不通,老百姓就不明白你的意思,讓下屬官吏傳達,很容易產生偏差,以致誤事。所以要求各級官員,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一定要使用官話。

    雍正皇帝所說的官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今天的普通話了。他的命令下達後,在方言最難懂的福建、廣東設立了“正音書院”,讓讀書求仕的人學習官話,否則就不許參加考試。

    據說,福建在這方面比廣東認真一些。今天福建人說普通話比廣東人略高一些,應該有這方面的歷史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患上痰溼症都有什麼症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