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基礎的就是私熟,基本就屬於啟蒙教育。私塾畢業後要參加童試,稱之為童生。透過考試後就稱之為生員了。在成為生員後,才能進入國家舉辦的學府學習,這就是公辦學校了.而公辦學校裡如果你畢業了,就成為了秀才.而秀才就有權力去參加鄉試了。就是全省統考.通過了全省統考就成為舉人了。這樣你才可以去北京參加全國統考,那就是會試。會試由禮部舉辦,三年一次,每次錄取300人。這300人就叫貢生了。這300人再參加皇帝舉辦的殿試,然後選其三甲,而一甲裡的三位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了。一甲又叫進士及第。二甲三甲數量不限,二甲就叫進士出身,三甲就是同進士出身。而所有三甲裡的人統稱為進士、 而進士往往就是一個人官場的起步。中了進士以後會被委任各種初級職務,多數起步會認命為翰林院的編修等職務,然後再一步步的往上爬,基本上進士出身就是個7品官了。但是舉人出身也可以為官,只不過機率很小,需要大量人際關係,錢財來鋪墊。最後也能弄個知縣噹噹。但遠不及進士,一半來說進士出身在翰林院3年,基本就會被放缺,最低階也是個知縣。
清朝最基礎的就是私熟,基本就屬於啟蒙教育。私塾畢業後要參加童試,稱之為童生。透過考試後就稱之為生員了。在成為生員後,才能進入國家舉辦的學府學習,這就是公辦學校了.而公辦學校裡如果你畢業了,就成為了秀才.而秀才就有權力去參加鄉試了。就是全省統考.通過了全省統考就成為舉人了。這樣你才可以去北京參加全國統考,那就是會試。會試由禮部舉辦,三年一次,每次錄取300人。這300人就叫貢生了。這300人再參加皇帝舉辦的殿試,然後選其三甲,而一甲裡的三位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了。一甲又叫進士及第。二甲三甲數量不限,二甲就叫進士出身,三甲就是同進士出身。而所有三甲裡的人統稱為進士、 而進士往往就是一個人官場的起步。中了進士以後會被委任各種初級職務,多數起步會認命為翰林院的編修等職務,然後再一步步的往上爬,基本上進士出身就是個7品官了。但是舉人出身也可以為官,只不過機率很小,需要大量人際關係,錢財來鋪墊。最後也能弄個知縣噹噹。但遠不及進士,一半來說進士出身在翰林院3年,基本就會被放缺,最低階也是個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