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槓桿原理 亦稱“槓桿平衡條件”。要使槓桿平衡,作用在槓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在使用槓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槓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槓桿。因此使用槓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槓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找不到那麼長和堅固的槓桿,也找不到那個立足點和支點。所以撬動地球只是阿基米德的一個假想。
槓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槓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槓桿。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擴充套件資料槓桿原理 亦稱“槓桿平衡條件”。要使槓桿平衡,作用在槓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在使用槓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槓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槓桿。因此使用槓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阿基米德曾講:“"給我一個立足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槓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找不到那麼長和堅固的槓桿,也找不到那個立足點和支點。所以撬動地球只是阿基米德的一個假想。
槓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槓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支點到受力點距離(力矩) * 受力 = 支點到施力點距離(力臂) * 施力,這樣就是一個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