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他們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而青少年時期又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過度時期,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1
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zzq

    青少年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情緒,青少年期自我意識不斷的發展,但思想上不成熟,易矛盾,而引發情緒不斷的變化,心情好時,情緒就好,心情不好時,情緒變差,易怒易喜,有時開懷大笑,有時莫名悲傷。

    行為,情緒的變化會帶來一些行為的變化,比如心情不好,做事遇到挫折就會和父母對抗,埋怨;情緒不好使,心情低落,容易自我封閉,什麼話也不說。

    認知,自我的受挫,容易自尊心受傷害,認為自己無能,都是自己的錯,自我價值感降低。

    青少年期,孩子身體發育已近成人,但思想不成熟,需要家長的鼓勵和認可,還有愛的接納,接納孩子發生的一切,理性的對待,合理的引導,孩子會在愛的陪伴下成長!

    一切都不是問題,只是孩子成長的經歷,他們需要在成長中積累經驗!需要在經歷中成長!

  • 2 # 聆尓

    1. 在學習方面,會感覺壓力過大、討厭上學、學習障礙、考試焦慮、學習慣性的干擾等等問題。

    2. 在心裡方面,有可能出現焦慮、抑鬱、孤獨、自閉、挫折適應等等的問題。

    3. 在人際交往方面,會出現與老師、同學的關係處理等問題。

    還有出現沾染不良的習慣和不良行為的問題,如迷戀網路、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等等問題。更嚴重的會出現青少年犯罪等等問題。

  • 3 # 喃筆記

    大部分人的青少年還處於中學時期,這個時候學習壓力巨大,每天學校、家裡兩點一線,家裡、學校在學習方面也抓得緊,而偏偏又碰上快速發育,生理驟變,心理波動很大,也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主要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

    1、想親近卻又不敢親近的社交恐懼。在此之前,青少年們大多是埋頭學習,生活簡單無波瀾。在進入青少年時期後,身體快速發育,並開始伴有性別特徵出現。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讓沒有心理準備青少年們措不及防,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們也非常地好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這些變化,會從各種途徑去了解,但心裡卻又怕這些變化會讓自己在人群中被當做異類,有的會出現社交恐懼、自卑等心理。他們大部分人會非常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旦有人在背後竊竊私語,他們都會疑心是否在討論自己,走到大街上,他們都會感覺好多人都在注視自己,而實際上壓根就沒有。重要第三人的看法會對他們會產生重要影響,甚至終生。他們一方面從內心想融入群體,渴望被他人接納,另一方面卻又刻意逃避,生怕別人會閒言碎語。他們只會和同齡的同性同學、朋友分享,走得很近,對於異性則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有意疏遠。

    2、看似成熟卻又不成熟的叛逆心理。一提到青少年,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想到,這個年齡階段的人會很叛逆,情緒反應很大,易激惹。確實,因為一方面由於青少年們自己生理髮育趨於成熟,變得身材高大,開始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大人了,自我意識在快速覺醒,內心裡希望父母能像對待成年人那樣尊重他們;另一方面,由於實際上他們心智還沒有發展完善,在考慮問題等方面還略顯幼稚,無法讓父母放心,父母還是會精心呵護,仍是當做小孩看待。因此,在父母和青少年之間,矛盾就埋下了。如果父母依然沒有覺察到微妙的心理變化,還是按照老方法來處理,就極有可能在他們之間爆發出大戰爭。當然,很多父母也都能意識到青少年的變化,這時就需要採取他們能接受的方式來對待,否則強硬的態度只會引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青少年更強硬的反抗,從而導致雙方關係緊張,父母天天唸叨叛逆。

    3、表現勇敢實則脆弱的矛盾人格。由於他們還處於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格還正在形成,有的時候會表現出多樣的矛盾特性。他們對事物的認知缺乏成熟的理解,可以一下子把你捧上天,一下子把你摔在地。他們會狂熱的追求某個明星,也會旗幟鮮明地討厭一種制度。他們就像還沒有被馴服的Mustang,精力充沛、橫衝直撞,還有待於在社會中歷練。

    總之,青少年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容易兩極分化。由於他們還不成熟,常常會喜怒無常,還無法駕馭自己的情緒,而隨之帶來的就是因為學習、生活事件等所帶來的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偏執、人際關係緊張等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個時候,他們迫切需要學校、家庭合力正確對待,只要平穩度過了這個時候,後面也就慢慢成熟了。一旦處理不當,導致後悔莫及的事情也不在少數。所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需要引起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極大關注,妥善處理。

  • 4 # 國家心理治療師黃孜孜

    北大兒科六院有一項資料顯示,全球兒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患病率超過20%,而中國兒童青少年抑鬱,焦慮,以及其他方面的情緒行為障礙的比例也高達20%

    所以,當孩子有這樣的一些跡象的時候,家長不必要太慌張,因為你要明白,他這個時候應該是有一些小小的心理問題,或者一些情緒問題出現了需要被解決。就好像身體有點小感冒。但是很多家長往往錯過了干預的最佳時機,也就是在一般心理問題產生的時候做了錯誤的應對導致問題加重。

    就拿疫情期間舉例子。很多孩子在疫情之間,由於上網課的這種模式改變,跟手機網路的這種打交道的時間增長,在家裡面父母的他律增加,自律性下降。

    所以,在這裡我們提到嚴重的心理問題,就是說嚴重的焦慮,對孩子他可能就是無法靜下心來學習,他可能內心就是一直是惶惶不安的,他可能總是需要走來走去,或者在上課的時候會不停的講話,我們稱為為“言語腹瀉”,以此來緩解他的焦慮。

    或者這個孩子可能會抑鬱,他就是對學習完全失去了動力信心,覺得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意思,不去學校,在家裡躺著也不想交朋友,也不想跟父母對話,那這個時候是一種嚴重的抑鬱了。

    還有就是我們說強迫,孩子大腦裡面會有一些反覆的強迫思維,導致了過度的內耗。

    還有一些孩子會出現軀體化的症狀,比方說他可能會總是會肚子疼,或者總是會頭疼,到了一些緊要的考試關頭可能會腹瀉,那這些其實查不出器質性病變的後面都是心理問題。

    所以說當我們的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可以從他的行為變化或者是說情緒變化上去看待,他也許這個時候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他可能有了一個輕微的心理問題,但如果這個問題沒有及時的去處理,去被看到,那可能就會發展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天喜歡搞事情的人是什麼樣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