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諮詢師知行鍾
-
2 # 超哥聊家庭心理
有很多人是多思的,這也是比較常見的。通常,多思的人把注意力會慣性地放在頭腦的思考中,邏輯性比較強,思維縝密,考慮比較周全。同時,當注意力過多放在思考中,這也限制了更多的行動。
所以,如果想要改善,那就多做一些事情吧,增加自己的行動力。或許我們會想:增加行動力就可以了嗎?事情會不會做成功啊?沒想好就幹,會不會比較愚蠢啊?...的確,我們可能還是會繼續質疑。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到,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很多人是這樣的,想的沒那麼多,但比較容易去執行。有很多事情不需要想那麼多,有的人覺得有五六成的把握就會去做這件事兒了。有的人不到95%或者百分之百的把握,就不會去做。當然,這也可能會延誤戰機。
或許我們需要為自己鬆綁,不需要強迫自己想那麼多,想那麼周全。帶著一點點怕怕的感覺,帶著一點點擔憂,先去做起來。然後再體驗整個過程。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比較多思的。我建議他先去做起來,不必要想那麼多。前些日子他找我反饋,這招比較有用。他一邊帶著一點點害怕,一邊就去做,事後他發現,事情並沒有他原來設想的那麼糟糕。而且他也因此節省了很多時間。我想,題主也可以試試看。
-
3 # 旦媽體悟
西方心理學角度都會談到控制,可是,實際的實證會發現,屬於你自己內在世界的無法計數的念頭來來去去,根本是無法通過人類知識層面的手段去控制的。
這裡我們就會提到“智慧”,它是哪裡來的?來自於你的內在世界,這些唯有通過自身體驗,體悟去提升,沒有別的捷徑可走。
你提到調理要比控制更接近於實際。可以嘗試做的基本功有二:
一,保持覺察
每個念頭(思緒)來臨的時候,不做抗拒牴觸,靜靜地陪它,讓它自然而來自然而去,這個需要自己去體悟,這裡說,也只是我給人踐行體悟,僅僅作為參考。
例如,最初入門正面管教,在不停地隨時隨地應用到生活當中去的時候,能覺察到那些做到的和做不到的瞬間,就是一份練習,這些練習的積累,會發現學習之初為了控制而做的事逐漸在往關照自己過度,快滿踐行三年之時,遇到了國學心理學,在正面管教內容與國學心理學如何更好地應用過程中,逐漸走上個人成長的終身成長之路,若能有機緣,你會看到之前不曾看到的美好和無限可能性,這也只有自己去走,給建議者只是在給你指方向,也要注意,指的方向的準確性決定於踐行者本身的踐行力度和體悟的深淺。
二,練習腹式呼吸
鼻吸鼻呼,緩慢吸與呼,早晚各一次,念頭來時,嘗試看著它,陪著她,不做任何抵抗它的事情,禁止與內在世界的自己對話,關照它,關照呈現的像的變化即可,面對內在世界不做任何你想法干擾。
-
4 # 簡一公子
曾經我快“思”成個雕塑了——我來從思想上、行動上兩個層面回答。以前能半天什麼都不做,坐那兒一直想,執行力及其弱,最要命的是,累!整個思維狀態就跟“盤古開天闢地之前的混沌狀態”一樣,虛弱無力。遇到外界刺激需要說話辦事,就被ko。
直到用這兩個方法開始調節:
1、思想層面,覺察
停止胡思亂想必定是先從自己意識到,又在胡思亂想了開始的。你可以把“不斷奔湧的思維”,當成是一個物質一個〔它〕,或者隨便定義,關鍵在於:是一個物件,是跟你分離的存在。這是為了完成第一步:從胡思亂想中脫身。
就像:
我在吃水果。
我在看電視。
我在玩手機。
水果、電視、手機,都客體,顯而易見它們不是你。無秩序的思維也是,你要逐漸脫身它們,就必須從意識到“它又來了”開始。
剛開始比較難,但練習一兩天,就會感覺不一樣。為什麼?因為多思必定是思維在不停的跑,一天下來思緒已經跑過十萬八千公里了。你能進行這個練習的次數也就越多,所以雖然才過了幾天,但你用的頻率越高,就越會更清醒。
難點在於,難以抵抗誘惑。相信對於題主來說,練習不會是難事,因為我們“多思的人”,通常感知力會很強。難處在於,取得小成就(感受更清醒了些)後,受外界刺激或者頭腦裡的誘惑,又開始“恢復混沌”。怎麼辦?
接受,認識到這確實是一個反覆的過程。但每一次我們的力量都在加強。過去無法改變了,這一次放縱我清醒過來以後,就重新開始,並主動遠離放縱的源頭,如果可以的話。
但思想的轉換畢竟是緩慢的,不如現實世界的比刺激以及經驗來得更深刻。這就需要接下來的方法。
2、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開始的行動
一般,需要我們專心,自願投入專心的事,這個時候不會胡思亂想。這也是我說從〔自己喜歡的事開始〕的原因:
1、喜歡有主動性,投入更容易。
2、先從容易的積累成功經驗,再應用於其他事務。
那你說,我要是沒有喜歡的,工作性事務怎麼辦?
可以試試這些小技巧:
1、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節點,主動拆分成小的任務。這是為了讓我們做一段時間能有反饋,藉著這個反饋,有繼續向前的動力。
2、主動問自己:我做這個動作是為了什麼?下一步、然後呢?目的效能讓我們迅速清醒開始思考起來。但是不要給自己太難的問題,而是為了在混沌中劈出一道光。
引導自己的思維。多思的人一般會注重探求本質性的規律。外界的人、事、物有沒有讓你感興趣的,如果沒有,就找事實:我這麼想,是為了什麼個事實;別人這麼說,這個情景,發生了什麼事實。從而把注意力逐漸往外轉。
最後的最後,要認識到
我們多思,這已經是事實了,既不能假裝自己像那些沒有多思的人一樣,就是不會想那麼多;也不能讓它成為自己的心理標籤,不斷沉溺其中。接受這個事實的存在,不過如此,然後才能去改善它。小驚喜:多思的人通常覺知力、敏銳度、共情力,都不差。它們即可以是煩惱,也可以是寶貝。找到適合自己,需要運用這些能力的地方的時候,你已經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它們,順帶還收穫了生活的熱情、財富。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用,請給我個贊讓我知道你的肯定,激勵我幫助更多人,筆芯
-
5 # 靜一健康書寫和情緒管
首先,多思的想法是正常的,人人都是這樣的。區別在於過度多思是大腦太忙碌,身體太清閒。可多關注身體的感受、感覺,聽從身體的指引,適量運動,讓思維與身體感覺感受保持平衡狀態。例如過於多思大腦運作太多是會感覺很累的,極端的例子莫過於神經衰弱患者,可增加運動次數和時間,一個堅持運動的人更多時候容易保持身心平衡。另外,可以調整思維,多思的原因也許是壓力過大,無法承受,於是陷入胡思亂想的緊張、僵住狀態,可以改變思維,允許事情的發生。調整對待事件的態度,傷害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態度。記住,任何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痛苦,你不是最慘的,也不是唯一痛苦的那個人。如果還不能解決,建議找專業人士專業學習。
-
6 # 貴州大道
把心定在一處,可調伏多思或散亂,還能潛發人體潛能。
1選個參照物觀照。比如自己尊敬的師長,或者是一朵花。
2內觀自己。觀臍中,丹田,病灶處,甚至整個身體。
3觀想光沖洗自己身體。
4利用多思。多去專門思考一個含有正能量的問題,想搞清楚的問題。
5身體動起來。勞動,鍛鍊,離開正在多思時的環境。
6意識到自己正在胡思亂想時,意想自己狠狠地抽自己幾耳光,把心收回來。
-
7 # 0老三兩0
看到這個問題,我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碰到的一個叫花子,他只要食物,不要現錢。他的邏輯就是食物馬上可以充飢,現金還要去買,多一道手續,麻煩。
這種叫花子,討再多食物,也改變不了叫花子的命運,因為他太追求直接實用了,看不見事物的普遍聯絡,垃圾都是放錯地方的寶貝,何況雞湯,如果你自己是人蔘,用雞湯燉,絕對能成為世用之寶。
現在回答你的問題。從你提問的字面分析,你是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胡思亂想的人,多是眼高手低的人。眼高手低的人,多是命比紙薄的人,命比紙薄的人,多是自命不凡的人。自命不凡的人,多是自以為是的人。自以為為是的人,多是固執已見的人,多是容不得他人善言善意的人。
像您這樣能分出乾貨和雞湯的人,不需要心理調節,你的毛病是想得多幹的少,你只要該幹嗎幹嗎去,病情就能緩解,想除根,門都沒有!
這總不能算雞湯吧!
-
8 # Cc忞岄
1,運動起來,天天跑步,去健身房之類,都很好。
2,多和朋友聚會,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3,踏踏實實把手上工作幹好,忙起來就沒什麼時間想太多。
4,寫,把你想的東西理清楚,寫下來。
5,多出去旅遊,多交朋友。
-
9 # 茶茉兒
回答:
找個興趣愛好忙起來,多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找回自信;不要好高騖遠!人如果自信,便不會敏感,便不會想東想西!
-
10 # 大頭蝦妹妹
根據中醫理論多思是脾虛的一種表現,個人經驗:更像是自我博奕,當思想一跑去胡思亂想,就趕快拉回來,一跑就拉回來,經常這樣鍛鍊,雖然還會去想,但不會持續也不會讓自己陷進去,另外瑜伽打坐也會幫助自己鍛鍊心智。
-
11 # 如言希然
唸佛讀經典。
一、一直念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口中念,,心裡觀想菩薩的慈悲像,時間長了自然不會多想了。
二、讀經。《道德經》,《論語》,《金剛經》《心經》。先推薦《心經》,字數少。只管讀或抄,直到會背,多思時,背心經,時間長了,可以讓人遠離顛倒夢想,心靜。
-
12 # 心理諮詢師維尼
每天給自己規定一個“多思”的時間,比如睡覺前,比如午休後。在這個時間裡隨便怎麼想都可以,但在其它時間裡告訴自己不要去多想,等到了時間一起想。時間久了你會發現你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想法,儘量不讓這些想法打擾到正常生活了
-
13 # 依然行遠
看到帖子說高敏感人群,屬於比較聰慧的型別,後面就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想多了。慢慢要好些。還有自己覺得多思到一定程度,容易引起心理不健康,所以還要注意防範。就像網友說的,多做事,多活動,找到興趣愛好去做。
-
14 # 茉莉花開
首先,可以通過寫作把你的想法記錄下來,記錄的過程也是思考梳理的過程。 如果是無意義的多思,就轉移注意力,聽聽歌,或者出門散散步,跟朋友聊聊天。 其次,思傷脾,反過來,有可能是體弱導致的思慮過多,強壯身體,補充營養,調理脾胃,身體強壯了 就不太容易胡思亂想。 再有就是多找些事情做,動起來,比如可以打掃一下房間等等。
回覆列表
01 看思考的內容,有的思考是有益的。首先你要認識到思考本身並不是壞事,沒有思考就沒有人類的進步。王陽明先生就是通過思考人生的意義,人存在的價值才有了龍場悟道,才有了陽明心學。關健在於要調理的是沒有益處的,反而會帶來壓力的思考,將思考轉向有益於提升人生價值,有益於活得更有意義。
02 順其自然,不要壓抑思考。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白熊效應”,是哈佛大學的 魏格納教授提出的。他讓參加實驗人員先看一隻白熊,然後,要求他們不要再想那隻白熊。人員頭腦中始終盤旋著那隻白熊,怎麼也忘不掉。思考就像皮球一樣,你越是想把它摁到水裡,它就越會冒出來,你摁的力度越大,它反彈的力度越大。對於多思,只能疏導,不要壓抑,你越是剋制自己,不要去想,可能又會想的更多,所以順其自然就好。
03 動起來。人生很多的煩惱就在於想的多,做得少。你要調整自己多思的心理,最好就要行動起來。認真做好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哪怕從很小的事情開始做。做事的時候,專心專注,哪怕你認真做一餐飯,認真的洗一次衣服,認真搞一次衛生,也能給你帶來成就感 ,也能讓你停止多思。還可以參加一些身體的運動,比如打打球,游泳,健身等。運動會讓人停止紛亂的思緒,只要你專心專注於運動,就不可能會在運動中還浮想聯翩。
04 學會品味生活。讓生活在快節奏中慢下來,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用心感受生活。觀察和品味生活,可以品茶,品酒,品咖啡,甚至喝水時也可以感受到水的甘甜,感受水緩緩流過口腔咽喉時,帶給你清涼或溫暖的感覺。仔細的觀察花草樹木,或昆蟲,像兒童一樣保持天真和好奇。甚至等公交,等人的時候你都可以觀察一下身邊的葉子,看看葉子上的絨毛和鋸齒齒,體會下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觀察腳邊的小螞蟻是如何運送食物的等等。在這種專心專注中的觀察中你會不知不覺停止多思。
05 尋找生活的意義。看一個人抱怨的內容,就知道他有多幸福。當你在抱怨多思的時候,至少你的身體是健康的,家庭是幸福的,至少沒有大的災難。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身上,這種幫助是力所能及的。可以從幫助身邊的人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幫父母做一餐飯,幫妻子搞一次衛生,幫路人提一次重物,幫同事完成一項任務等等。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轉移了自己的注意力,會更加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也會在很大程度停止多思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