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秦始皇死後真的留有百萬大軍嗎,後期滅秦時這些軍隊又在哪

42
回覆列表
  • 1 # 裴旻773

    秦始皇死後確實留有百萬大軍。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宛如曇花,光華不過一瞬,不禁讓人感慨“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秦始皇死後既然擁有百萬大軍,那麼秦朝為何依舊覆滅得如此之快?他們是在滅秦戰爭中被消滅了嗎?還是無聲無息地就這麼消聲滅跡了呢?

    秦朝一統六國後,確有百萬大軍,秦始皇讓大將蒙恬率軍30萬,北上出擊匈奴,修築長城;派任囂、趙佗率軍50萬平定南越,但是越南軍事落後,這50萬大軍就用來鎮守南越,被稱為南越軍;還有20萬由章邯帶領,留守關中;秦朝的軍事力量分佈大體就是如此。

    那麼,秦朝末之際,這百萬大軍何處去了呢?百萬大軍為什麼蕩不平一群“亂臣賊子”?其實,秦朝由章邯帶領的20萬大軍,後來被項羽坑殺

    修長城的30萬大軍由於大多為老弱病殘,戰鬥力十分羸弱,所以秦末時,這些人有部分跟章邯的軍隊結合,剩下一部分死的死,散的散了。

    趙佗率領的50萬南越大軍,在秦末天下諸侯紛紛造反之際,隨著趙佗建立了南越國後,變成南越國的士兵了,跟秦朝再也沒關係了。

  • 2 # 請喊我小馬Horse

    秦始皇死的時候秦國確實有近百萬的軍隊,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軍隊,蒙恬率領九原邊軍,秦國最精銳的部隊之一人數有三十萬左右,曾跟隨蒙恬北擊匈奴,長期駐守九原郡抵禦北方匈奴,以及其他遊牧民族的侵襲,任囂趙佗率領的,征伐南越,鎮守南疆的五十萬大軍。還有長期跟隨再秦始皇身邊,保護他巡遊天下的還有十萬大軍,秦始皇巡遊天下,不可能在國都咸陽不留下保護的兵力吧。

    這個跟隨秦始皇巡遊的,以及駐守國都咸陽的軍隊大有二十多萬這些部隊全是秦軍精銳,都是跟著秦始皇南征北戰,橫掃六國的精銳部隊,都非常有戰鬥力可不是花架子,這都是精兵,這麼算下來已經有了近百萬的大軍,而且還都是精兵,不像是後期章邯率領的那幾十萬刑徒軍一樣,沒上過戰場臨時拼湊起來的。這就有了百萬大軍一說,這還不算各地,各郡縣,州府的雜役守軍之類的這些不過這些兵力都太分散在後來的天下大亂總並沒有起的什麼作用。要不投降了起義軍,要不就被消滅。

    至於後來天下大亂這些軍隊都去了哪裡,慢慢說來,在秦始皇死後,趙高與李斯矯詔立胡亥為皇帝史稱秦二世,二世皇帝先是逼死了在天下非常有名望的大哥長公子扶蘇,長公子扶蘇素有賢名,因為仁慈深受百姓愛戴,朝中文臣武將心目中二世皇帝的第一人選。隨後趙高又逼死蒙恬兄弟二人,逼死丞相馮去疾父子,胡亥打死殺害自己的兄弟姐妹,這些人都是跟隨秦始皇平定天下的有功之臣,在軍中民間都非常有名望和勢力最後李斯也落得個滿門不抄斬的下場。

    天下大亂之後,秦國可以徵調的大軍也就剩咸陽20萬大軍了,這二十萬大軍在完全不夠平定天下所用,後來章邯又編練了三十萬刑徒軍,共計組成四十萬的大軍由王離與章邯率領在鉅鹿之戰被項羽打敗,王離戰死章邯投降。

    九原邊軍是大將軍蒙恬長期領導的部隊,軍中大量各級軍官都是蒙家子弟,長公子姑蘇在九原監軍十年之久,深受九原軍上下的愛戴,自扶蘇與蒙恬兩兄弟被逼死之後,九原軍中的蒙氏子弟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九原到秦朝滅亡都沒有回來救援,九原軍應該是在主將被殺之後心灰意冷紛紛都退伍回家了。不管什麼原因三十萬的九原邊軍就這麼消失了。

    而任囂,趙佗率領征伐南越的五十萬大軍,也沒有回來救援,當時任囂已經去世,趙佗實際成為南越大軍的主將,趙佗是長公子扶蘇提拔起來的,扶蘇算是對趙佗有知遇之恩吧,趙佗軍中大量的各級軍官也都是蒙家子弟當時秦軍中最大的兩股勢力,蒙恬為首的蒙家,王賁為首的王家,大量的各級軍官將領都是出身於兩家。最後這五十萬大軍也沒回援,跟隨趙佗割據南越建立了南越國,趙佗就是南越國開國皇帝,這五十萬大軍就落會在了南越紮根生存了下來。

    這就是秦始皇死後秦國的百萬大軍啦

  • 3 # 鄂G遊天下

    匯入語:想當初秦始皇在攻打楚國的時候,先是派李信帶著20萬大軍去的,結果失敗之後,又派王翦帶著60萬大軍,百萬後勤輔助民夫去的,但這就動用了80萬野戰部隊,再加上當時衛戍關中和守備各佔領區的軍隊,百萬大軍絕對是實打實的。

    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秦軍卻沒有刷出很好的存在感,不禁讓很多人產生疑問,秦朝的百萬大軍去了哪裡?

    秦始皇死後,這支軍隊的監軍扶蘇公子被趙高等人矯詔賜死,統帥蒙恬也被他們冤殺。趙高等人把這支軍隊交給將軍王離,後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消滅。

    他再次徵發大量軍隊和民夫,修靈渠,保後勤,然後繼續和百越的戰爭,最後一直打到了中南半島地區。秦始皇死後,這支軍隊分崩離析,趙佗依靠著其中的大部建立了南越國。

    這13萬大軍在平亂戰爭中被消耗掉了,僅劉邦在入關中後收降的就有7~8萬。

    結語

    30+50+13+7=100,妥妥的百萬大軍,然軍事實力不僅僅靠軍隊規模,秦始皇去世後,秦軍的士氣大減,一些優秀的軍事將領不是在政治鬥爭中被殺就是趨於老邁,軍事戰爭所需的經濟基礎也在大亂中不斷被破壞,空有百萬大軍,發揮不出效力也無用。

  • 4 # Y路程

    秦始皇是統一中華民族的中國第一皇帝。當年七國紛爭,秦始皇為了統一六國,無數秦中國人陣亡。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派自己的大將軍王翦,率四十多萬大軍,打下了今天的廣東、廣西、廣東和海南地區。當年秦始皇南巡,曾到過這些邊關地區,最後秦始皇下令,遷百萬人口至這些邊關地區,與當地人通婚。來更好的鎮守南中國。

    大將王翦曾問秦始皇:如今秦國百萬大軍都在鎮守南疆地區和北方的匈奴,國內空虛,如果秦國有難,該當如何?秦始皇說:他日如果秦國有難,不準回師勤王。王翦說:身為秦中國人,如國家有難,豈能不救。秦始皇說:秦國可以滅亡,華夏民族不能滅。 秦國滅亡後,華夏民族依然健在,但是如果回師勤王,南疆空虛,就不屬於中國了。

    所以說秦始皇死後,鎮守北方匈奴和鎮守南邊的秦軍,是差不多百萬之眾。不管是誰當皇帝,中國一統才是第一位。這就是秦始皇的大局觀。

  • 5 # 小蝸牛mg

    奴役百姓,不得民心

    秦始皇一旦死去,再加上秦二世胡亥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懦弱無能,昏庸殘暴,重用趙高這樣的小人,於是,起義軍紛紛造反,秦朝在內憂外患中,僅僅三年,百萬大軍就被消滅了,秦朝滅亡。

    奸臣趙高和李斯祕不發喪,假傳聖旨,將公子扶蘇與名將蒙恬殺害,立胡亥為秦二世帝王。而胡亥這個人沒有任何能力,從小就被秦始皇寵壞了,驕橫無理,也沒什麼主見,朝政被趙高把持,而這就是秦王朝僅僅三年就被滅的前兆。

  • 6 # 歷史是本書

    秦始皇死後確實留有百萬大軍,而且這些軍隊都是由老秦人組成的,也是秦始皇堅定的支持者。天下一統之後,始皇帝要統治的疆域,比之前增加了很多倍。為了便於管理,秦始皇將原來的六國遺族都遷往關中地區,而原來的老秦人則被派往邊境地區,保衛帝國的安全,這其中主要有兩路大軍,一路是由蒙恬率領的近40萬大軍,這一路大軍最初是為了抵抗匈奴入侵,秦軍在跟匈奴的作戰之中大獲全勝,並且奪取了匈奴的河套地區,此後秦軍就駐紮在那裡。

    另外一路是由任囂、趙佗等人率領的南征南越的近70萬大軍。秦軍驍勇善戰,很快就征服了南越,而這一批秦軍從此就紮根在南越,由士兵變成了南越地區的百姓。秦始皇這麼做其實是為了同化南越的土著人。後來,胡亥勾結趙高,李斯等人篡改了秦始皇的遺旨,由胡亥繼承了帝位,並且命令公子扶蘇自殺,蒙恬也被賜死。

    所以原來蒙恬率領的那一路軍隊,已經失去了主心骨。在農民起義爆發之後,原來蒙恬的部隊,有一部分回援,參與了鎮壓陳勝吳廣起義。後來鉅鹿之戰,章邯,王離率領的40萬大軍之中有很多都是原來蒙恬的部隊。而任囂、趙佗的部隊,始終按兵不動,持觀望態度。直到後來楚漢戰爭的結束,漢朝建立,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所以百萬虎狼之師的秦軍是確實存在的,只不過嬴政的接班人,胡亥沒有駕馭他們的能力。

  • 7 # 無月文化館

    沒有,秦帝國怎麼可能還有百萬大軍呢!

    如果有,就不會這麼束手就擒,也不會讓章邯帶著驪山囚徒去對抗起義軍了。

    秦國滅楚國的時候,當時秦王,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把舉國的兵力都給了王翦,五十萬大軍!

    五十萬大軍,這就是秦國的舉國兵力。

    大家可能看慣了百萬大軍作戰的戰爭場面,沒錯,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很多的百萬級別的戰爭,但一般都是戰場各方兵力加在一起超過百萬。

    而以當時秦國的國力,五十萬兵力已經是舉國兵力了。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舉國推行軍爵制,老秦人全部以立軍功為生,土地呢,交給六國的移民來種,這就是戰國七雄中,秦國的面貌。

    所以,秦國最鼎盛時,全國兵力五十萬,當然,算上各地的小股駐軍,毛估估總兵力可能在六十萬上下。

    秦統一天下後,北方邊陲,蒙恬統率三十萬大軍,鎮守邊境,提防匈奴。

    趙佗帶去征伐南方的軍隊在一二十萬之間,因此,秦國境內駐軍確實不多。

    當時秦國一統天下,以為境內之敵已經掃清,而秦人仍以軍爵為生,軍隊無法一下子停下腳步,因此始皇帝將他們派去南邊北邊繼續作戰。

    也正因此,關中反倒是空虛了,因為善戰的秦人都出徵了。

    所以,後來民間暴動一起,六國遺族紛紛跳出來,秦國境內反而難以組織起像樣的軍隊來,加上通訊等各方面的原因,那在外的幾十萬軍隊都沒能及時調回來。

    加上軍隊和秦二世也離心離德,後面的混亂無法述說。

    總而言之,秦帝國最鼎盛的時候,也沒有過百萬大軍,所以,藏有百萬大軍的說法,是不可能的。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8 # 史中明心

    秦始皇死後有沒有100萬大軍,根據秦朝的用兵重點區域,隴西10萬,九原30萬,南海30萬(有說50萬,可能連遷民及家屬),防範中原老世族的三川郡替代了原來的藍田大營(也就是機動部隊)10萬,兼顧三晉齊燕和北楚,作為首都咸陽的守軍和皇帝的護衛中軍10萬,統共90萬至100萬。那我們來詳細梳理一下各支部隊(正規部隊,當時已沒有私兵,還有各地重點郡縣守軍和郡縣吏)。

    西部戰區(包括巴蜀):長官李信,將軍阮翁仲(就是始皇帝銷燬六國兵器製造12個金人原型人物)。隴西有陳倉關、大散關要塞,全部為下戎諸部、下匈奴東進的必經之路,且秦朝重甲鐵騎對於草原輕騎兵來說簡直是惡夢般存在。李進善謀(王翦中軍司馬,也曾率軍20萬攻楚,後調隴西,負責軍政),臨洮將軍阮翁仲勇猛無比,曾有過3000軍打退80000西戎匈奴兵,威振西戎。

    東部戰區:屬國尉統屬,國尉為王賁(王翦之子,獨滅魏、齊兩國),主要用於防範中原反動勢力,策應北匈奴犯邊。當時滅齊30萬(其中20萬由滅楚大軍中調入)。

    南部戰區(包括長江以南至南海):當時南國諸部林立,王翦蒙武為正副統帥,統軍60萬,滅楚後分20萬滅齊,分10萬入九原,其它30萬分別由任囂率10萬進閩越、趙佗率10萬進南越,另10萬進甌越,後遷入關中百姓50萬,永震南國。后王翦蒙武病逝,由任囂為正,趙佗為副統帥,始皇帝有言:關中老秦人實為永留南海為華夏守護南天,如中國局勢動盪,任囂趙佗當立即關閉揚粵新道(秦國四大馳道之一,由函谷關至南海高速路),為中國守衛南天,則千百年後,其將永化入中國矣。後趙佗遵詔,使南天於西漢時化入中國。

    北部戰區:主要對陣防禦打擊北匈奴。統帥蒙恬,副帥扶蘇(嬴政長公子,帝國默讓繼承人),和南海趙佗軍一樣,始皇帝寧肯遭受六國反撲覆滅,也不能讓匈奴踏入華夏,這從滅立國時,不但不和匈奴達成協議牽制六國,命蒙恬死死鎮守九原,不能南下。九原共駐軍30多萬(騎步),後六國叛亂,王離分兵20萬與章邯軍被項羽所打敗。

    當時秦朝已經開闢出發達的道路系統,整修400餘多道路,其中390多條是郡縣道路,12條是是關中及西部、巴蜀地區的通連大道,4條天下馳道(咸陽到函谷關,函谷關到燕齊方向一條,函谷關到吳越地區一條,函谷關至南海一條,可謂窮燕及粵),1條直道(咸陽至九原,後天下戰亂,沒有完成),發達的交通,讓帝國的中央政府權力可以直達邊郡。

    在這裡我們只統計正規軍,至於郡縣守軍及吏卒不做統計,因而秦始皇死後仍有近百萬大軍,只不過有始皇帝的嚴命,不能南下或北上,鎮守邊疆。六國反叛時,邊軍守邊不能靖國,關中老秦人只剩三分之一,也可以當做當時局勢反轉如此之快,秦朝滅亡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了。但是秦始皇為華夏文明重塑,決川通漕,盤整道路,統一文字,度量衡,修長城。。。是為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9 # 諸葛亮的臭皮匠

    據我從歷史方面的一些資訊瞭解 ,當時的秦朝,軍隊兵力是已經達到百萬以上的北方的蒙恬,統率秦軍30萬,這無可爭議南方軍團50萬佔據嶺南,(兩廣地區)在咸陽都地區,大約有二三十萬的常駐軍隊,是拱衛咸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什麼,我們憑什麼自稱中華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