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之婉約
-
2 # dan139356368
這問題是用交流這個詞。有互動與溝通之意。也建基於孩子有較好的獨立思考和理解能力。我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會取決於事件本身的緩急輕重。我首先會拋磚引玉,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如果看法正確會認同並作出鼓勵;反之,我會引導孩子換位思維,逆地而處地再分析。如非事件太嚴重,不會強加我自己想法於孩子;就讓孩子碰壁,在錯誤中學習。以聆聽者和朋友談心的方式交流。
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千千萬萬,都是隨機應變,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一勞永逸。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你的交流方式也有很多的改變,才能追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比如1歲以前,可能更多的是語言和眼神交流,這種輸入父母親佔據單方面主動,孩子的互動相對而言比較少。1歲以後孩子會說話了,會跑會跳,語言互動更多了,肢體接觸也會慢慢減少。到了幼兒園階段,孩子開始接觸外界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與人相處多了很多感觸,會有模仿,這個時間段,親子交流更趨向於各種有趣的親子活動,孩子希望爸爸媽媽一起跟自己玩得有意義。上小學以後,孩子的獨立思維將開始慢慢呈現,這時候的交流,更多的是來自於精神上的共鳴。因此每個階段的孩子不一樣,父母親也會有相應的交流方式,至於喜歡什麼方式,完全取決於什麼方式是親子之間都感到愉悅的,那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