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
2 # 自然76009910
1.基礎知識
1.1葉齡診斷栽培技術
葉齡診斷栽培技術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論”、 “葉齡模式理論”、“肥效反應規律”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水稻栽培新技術,使傳統的種、管、收流程式栽培發展成為按葉齡“診斷、預測、調控”的栽培技術體系。 簡言之:葉齡診斷栽培技術就是透過觀察水稻葉片來管理水稻生產的栽培技術。
1.2器官同伸理論
同伸理論就是不同器官同時生長的理論!
1.3肥效反映規律
在水稻N葉時施肥,N+2葉期肥效反映最大。
1.3.1葉與葉同伸規律
N葉露尖時:N葉葉鞘伸長,N+1葉葉片伸長,N+2葉組織分化,N+3葉組織分化開始,N+4葉原基分化。
1.3.2葉與櫱同伸規律
N 葉露尖時:N-3 葉發生分櫱。
1.3.3葉與根同伸規律
N 葉露尖時:N-1~N-2根原基發育,N-3節髮根,N-4節根出1次分枝根,N-5節根出2次分枝根。
1.3.4葉與節同伸
N 葉露尖時:N-3 葉葉節形成。
1.3.5葉與節間伸長同伸規律
N葉露尖時:N-1或N-2節間伸長,N-2~N-3節間充實,N-3~N-4節間充實完成。
1.3.6其它
盛櫱葉位=總葉數÷2。
伸長節間數=總葉數÷3 。
有效分櫱臨界葉位=總葉數-伸長節間數。
莖節伸長期=伸長節間數-2
2.前期準備
點葉齡:插秧後選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每穴1株在3葉上用油漆作好標記,同樣對5、7、9、11進行標記。
3.具體措施
3.1 櫱肥
水稻4葉期返青後立即施分櫱肥,使肥效反應在盛櫱葉位(6葉),如分兩次追施櫱肥,第二次櫱肥最晚在6葉期前施用,以免肥效反應在有效分櫱臨界葉位之後。追施氮肥量為全生育期氮肥總量的40%。
3.2調節肥
生育轉換期的調節肥(接力肥): 11葉品種施肥時期在7~8葉齡,12片葉品種施肥期在8~9葉齡,根據功能葉片顏色酌施調節肥,防止中期脫氮,一般施肥量不超過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3.3增減葉診斷
減葉診斷:診斷時期為11片葉品種於7~8葉齡(12片葉品種於8~9葉齡),連續數日在全田不同點取樣10處,每處取主莖2~3個剝出生長點,若見生長點已變成幼穗,出現苞毛即可確定減葉。
增葉診斷:診斷時期為11片葉品種於8~9葉齡(12片葉品種於9~10葉齡),採用同樣方法與減葉診斷相同,若生長點未變成幼穗,即可確定增葉。 50%以上減葉,穗肥可提早2~3天施用;50%以上增葉,穗肥可延遲2~3天施用。增減10~20%的,穗肥按常規施用。
3.4穗肥
11葉品種10葉前半葉為施穗肥的好時期(12葉品種在11葉前半葉),一般用尿素總量的20%及鉀肥總量的30~40%。施用時觀察田間是否出現“拔節黃”,底葉有無枯萎,有無稻瘟病害,如未退淡、底葉有枯萎或有稻瘟病應晚施,曬田壯根或施藥防病後再施穗肥。
3.5粒肥
葉色正常情況下,不需施肥。劍葉明顯褪淡,脫肥嚴重處,抽穗期補施粒肥,一般用量不超過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對植株小、穗數不足、落黃葉多的地塊,在始穗期施用,反之根據劍葉退淡情況在抽穗後8天內施用,可用葉面肥代替。
-
3 # 手機使用者53111264015
很多試驗和實踐證明黑龍江的寒地水稻只需整地時一次全層施入適量底肥,插秧後不追肥或只追少量穗肥就可以獲得高產,而孕穗始期同一品種在年際間較固定,相差不多,並且孕穗始期植株形態有明顯變化,總之寒地水稻不用研究按葉齡施肥。
回覆列表
寒地水稻如何按葉齡施肥?
寒地水稻的葉齡診斷技術是徐一戎老先生的心血之作。改變了寒地水稻開發種植初期依靠經驗追肥的種植方式。依靠葉齡診斷技術,精確的將追肥在最適宜的階段以及能夠讓水稻在需肥的最高峰能夠有充足的養分供應。
葉齡診斷技術一般在移栽後開始準確的測定葉齡。在第三葉用記號筆標記1,五葉標記2,以此類推在單數葉標記。(新葉的葉長±5)/新葉下部老葉的葉長+老葉的葉片數既是當前的葉齡。透過這種技術可以準確的獲知水稻的生育程序以及是否減葉以及減葉的程度。
水稻的需肥規律是n+2葉獲得肥料施用的最大效應。我們就可以根據種植的品種來推算水稻的施肥時期。以農墾普遍種植的11片葉品種為例,分櫱高峰在7-7.5葉之間,我們可以計算7-7.5減去2葉,也就是在5-5.5葉期施用櫱肥,能夠在7-7.5葉的分櫱盛期獲得最大肥料效應和養分供給;而穗肥是供給孕穗、揚花以及灌漿的肥料。其中灌漿是在最後的生殖生長階段,也就是11葉完全伸出之後的進行的,所以根據11-2=9,可以再8.5-9葉期施用穗肥。
葉齡診斷技術不僅僅是寒地水稻種植得需求,也可以用在其他水稻種植的區域來指導水稻的施肥和生產。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瞭解,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