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恐懼產生之源是「自己對危險的聯想」。這種「聯想」有一定的生理基礎: 在大腦底部,有一個杏仁狀的腦結構——杏仁體,它是大腦中的“恐懼中樞”,對判斷驚恐訊號起關鍵作用。當你接受到某個資訊之後,大腦會對資訊進行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與記憶庫中類似的資訊進行對比,如果得出危險的結論(危險聯想), 杏仁體便會發出警訊,啟用下視丘、腦幹與自主神經系統,並與你的海馬體(控制記憶的地方)共同啟用一系列生理反應,例如 露出害怕的表情,加速心跳,提高血壓,腎上腺素分泌。
恐懼是一種複雜情緒,是面對潛在/正在發生的危險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應激反應。 適當的恐懼可以幫助人們趨利避害,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但如果對常人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懼,或者恐懼體驗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遠遠超出正常範圍,則會給人們帶來困擾。
試著去「給予別人幫助」,或者「保護」某個人或物(你的弟弟妹妹,你養的小寵物或者植物)。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幫助別人,可以讓你積累心中的「正能量」;「安全感」是「給」出來的,當你試圖去「保護」某個人或物的時候,你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更關注保護物件的安危,自己就不那麼容易胡思亂想,或者產生恐懼了。
我認為,恐懼產生之源是「自己對危險的聯想」。這種「聯想」有一定的生理基礎: 在大腦底部,有一個杏仁狀的腦結構——杏仁體,它是大腦中的“恐懼中樞”,對判斷驚恐訊號起關鍵作用。當你接受到某個資訊之後,大腦會對資訊進行分析,並將分析結果與記憶庫中類似的資訊進行對比,如果得出危險的結論(危險聯想), 杏仁體便會發出警訊,啟用下視丘、腦幹與自主神經系統,並與你的海馬體(控制記憶的地方)共同啟用一系列生理反應,例如 露出害怕的表情,加速心跳,提高血壓,腎上腺素分泌。
恐懼是一種複雜情緒,是面對潛在/正在發生的危險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應激反應。 適當的恐懼可以幫助人們趨利避害,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但如果對常人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懼,或者恐懼體驗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遠遠超出正常範圍,則會給人們帶來困擾。
試著去「給予別人幫助」,或者「保護」某個人或物(你的弟弟妹妹,你養的小寵物或者植物)。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幫助別人,可以讓你積累心中的「正能量」;「安全感」是「給」出來的,當你試圖去「保護」某個人或物的時候,你其實在不知不覺中已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更關注保護物件的安危,自己就不那麼容易胡思亂想,或者產生恐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