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udahz46956

    “謗譏”的古義為指責、勸諫,偏向於委婉的勸諫他人,提出意見。一般為褒義詞。“謗譏”的今義為誹謗、諷刺。惡意的挖苦、攻擊別人。一般為貶義詞。“謗譏”出自:1、《漢書·師丹傳》:“謗譏匈匈,流於四方。”2、元 孛術魯翀 《範墳詩》:“舊德陳苦辭,往往阨謗譏。”3、 清 朱之瑜 《與本多重昭書》:“是故羹藜衣敝,不敢以古制自豐,而下愚無知,謂為吝嗇,騰之謗譏。” 4、《戰國策·齊策》:”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擴充套件資料:“謗譏”的典故:《鄒忌諷齊王納諫》作者:西漢劉向原句為: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譯文:齊威王說:“說得真好。”於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裡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後,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DIY十寸喇叭的音箱,有哪些製作圖紙可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