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大類資產配置的具體比例了,說的就是股債另類三家的配置,這個事情我們要看什麼呢?是全球股市和中國股市的一個變化方向的大致判斷。我們做投資決策,投的是未來,光判斷眼前的客觀因素還不夠,還應該結合未來的市場投資展望,對持有的基金進行綜合判斷。而這一點,則需要大家適當做些功課,關注一些券商或者機構的分析。在接下來的市場走勢分析中,是博弈行情中大盤風格會表現更好,還是活躍市場下的中小盤會表現更好?哪些板塊和操作風格可能存在超額回報的機會?再結合自己持有的基金進行考慮。如果追蹤某些指數的基金,或者基金重倉某些板塊,在未來一段時間不被看好,也要考慮適當減倉。
定了大類資產的方向就該定小類的了,每個人其實在產品的數量上,持有7-15個是比較合適的了,太多的話不一定能夠更好地分散風險,反而會造成時間、精力和交易成本的提高。而且我還建議,不要把某一個產品的比例超過20%,有可能會使資產配置失去本來的意義。
然後我們就要注意,在我們的小類資產裡,有沒有讓我們心裡忐忑的產品。比如一些指數,市盈率很高,很多研報都已經發出警報,質疑會不會馬上就要觸頂了,縱然大市場是好的,但是我們仍要警惕。
先說說大類資產配置的具體比例了,說的就是股債另類三家的配置,這個事情我們要看什麼呢?是全球股市和中國股市的一個變化方向的大致判斷。我們做投資決策,投的是未來,光判斷眼前的客觀因素還不夠,還應該結合未來的市場投資展望,對持有的基金進行綜合判斷。而這一點,則需要大家適當做些功課,關注一些券商或者機構的分析。在接下來的市場走勢分析中,是博弈行情中大盤風格會表現更好,還是活躍市場下的中小盤會表現更好?哪些板塊和操作風格可能存在超額回報的機會?再結合自己持有的基金進行考慮。如果追蹤某些指數的基金,或者基金重倉某些板塊,在未來一段時間不被看好,也要考慮適當減倉。
定了大類資產的方向就該定小類的了,每個人其實在產品的數量上,持有7-15個是比較合適的了,太多的話不一定能夠更好地分散風險,反而會造成時間、精力和交易成本的提高。而且我還建議,不要把某一個產品的比例超過20%,有可能會使資產配置失去本來的意義。
然後我們就要注意,在我們的小類資產裡,有沒有讓我們心裡忐忑的產品。比如一些指數,市盈率很高,很多研報都已經發出警報,質疑會不會馬上就要觸頂了,縱然大市場是好的,但是我們仍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