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曆一年365天是由古埃及人在七千年前提出來的。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擴充套件資料公曆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曆。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氾濫週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曆。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氾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 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太陽曆。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氾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裡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
太陽曆一年365天是由古埃及人在七千年前提出來的。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擴充套件資料公曆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曆。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氾濫週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曆。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氾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 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最初一年定為360天,後來改為365天。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太陽曆。後來他們又根據尼羅河氾濫和農業生產的情況,把一年分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個月,每月30天,每月裡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個月,另加5天在年尾,為年終祭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