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哨聲
-
2 # 使用者5770541302
因為麥克阿瑟的軍事才能實際上實在是算不上優秀,而且由於其相對來說比較驕傲,在多場戰爭中都犯下了不少錯誤,不僅很多軍人不喜歡他,但是很多美國政府官員也同樣比較反感他。
首先說太平洋戰爭之初的菲律賓戰役,此戰中美軍以及菲律賓軍隊表現很差,雖然當時日軍處於優勢,但是美軍並不是沒有對抗的措施,可以拖延日軍的進攻並儘可能的殺傷日軍有生力量,利用現有資源儘可能的堅守菲律賓。但是麥克阿瑟的指揮實在是比較一般,最終近10萬美菲聯軍投降,而麥克阿瑟則撤離到了澳洲並最終返回美國。
而在太平洋戰爭的大多數時候,起決定作用的其實是美國太平洋艦隊,通過海空戰大量殲滅日軍作戰力量,而失去了海空力量,駐守在島上的日軍就成了甕中之鱉,消滅他們只是時間問題。因此麥克阿瑟指揮的陸軍在太平洋戰爭中起到的作用遠遠小於海軍。
而麥克阿瑟又是一個十分善於演出的人,在1942年撤離菲律賓時,其聲稱還會回來的,而到了1945年,美軍大可直接忽視菲律賓進攻沖繩島等日本本土周邊地區,但是麥克阿瑟僅僅為了自己曾經的諾言,讓美軍去進攻菲律賓,拖延了太平洋戰爭勝利的步伐。而那張著名的麥克阿瑟登陸的照片,其實是在登陸部隊已經推進很遠之後擺拍的。
到了北韓戰爭,麥克阿瑟對當時的中國志願軍毫無清楚的認識,狂妄地表示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而其指定的不夠謹慎的作戰計劃,直接導致了美軍在1951年的失敗,大量人員和技術裝備損失,聯軍士氣也受到了巨大打,也導致其被解職。
-
3 # 血膽老將
好多人認為麥克阿瑟是徒有虛名的五星上將,對其評價並不高,事實這樣的嗎?回答是肯定的,不是!
個人認為麥克阿瑟之所以被人評價不高,我認為和其張揚跋扈的性格、北韓戰爭的經歷有關,但是客觀評價,麥克阿瑟並不是徒有虛名的無能之輩。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出名門,其父親阿瑟·麥克阿瑟就是美國陸軍名將,參加過美國南北戰爭,在戰爭中19歲便晉升為了上校團長,美國第18位中將,美軍榮譽胸章獲得者,所謂老子英雄兒好漢,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也並不差。
麥克阿瑟19歲進入西點軍校學習,4年軍校3年學習成績第一,而且所創造的記錄至今無人打破;在第一世界大戰中出任第42步兵師上校師參謀長,之後又晉任准將旅長、師長,美國在戰後統計部隊戰鬥力時,麥克阿瑟所帶第42步兵師戰鬥力排名位列前十,而第42步兵師是由美國國民警衛隊組建而成,也可見麥克阿瑟並非等閒之輩。
一戰後麥克阿瑟晉升正式准將軍銜,出任美國西點軍校校長,是西點軍校史上最年輕的校長,在任上麥克阿瑟讓日暮黃昏的西點軍校重新煥發榮光,煥然一新,所以他也被稱為“現代軍校之父”。
麥克阿瑟最牛的陸軍履歷應該是50歲時出任美軍陸軍參謀長,是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在陸軍參謀長任上,麥克阿瑟大刀闊斧的實施“陸軍橙色計劃”,改革陸軍,在其任上正好考上了金融危機,新任的總統羅斯福想縮減陸軍軍費,是麥克阿瑟為陸軍據理力爭為美國陸軍維持並增加了軍費,是麥克阿瑟任上所做,使美國在二次世界打戰爆發後毫不費力的就為陸軍補充了一批優秀軍官,從此角度來看,麥克阿瑟是為美國陸軍發展做出過貢獻之人。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退居二線的麥克阿瑟重新出山,初期出任美國遠東陸軍司令、美國遠東軍司令,駐守菲律賓,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於戰術上的判斷失誤,敵我力量的懸殊,使美菲聯軍在戰場上處處受挫,東京玫瑰一度在廣播裡廣播著佔領菲律賓,活捉麥克阿瑟去東京遊街,而此處也是後來被許多人詬病的,因為麥克阿瑟最後撤到澳洲了,被人認為是逃兵,其實不然,麥克阿瑟當時已經拿出了父親就給自己的手槍準備在最後時刻自盡了,是美國總統羅斯福和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再三催促麥克阿瑟撤離了菲律賓去澳洲就任新組建盟軍西南太平洋司令,我們不否認麥克阿瑟在一定程度上是丟下部隊自己溜了,但是這個溜並不是在上峰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溜的。但是對比同時期盟軍在亞洲、太平洋的戰事麥克阿瑟在菲律賓的防禦屬於打的最頑強的。
之後在整個太平洋的美日作戰中,麥克阿瑟發憤圖強,在最後的盟軍反攻中麥克阿瑟又發明了跳島戰術針對日軍作戰,並最終光復菲律賓洗刷了自己的恥辱。
在北韓戰爭初期,無論現在人們怎麼的認為,也不能改變麥克阿瑟通過仁川登陸這一豪賭改變了戰場局勢,除此之外日本戰後的繁榮和麥克阿瑟的一系列改革是分不開的。
我在前幾天回答一個關於馬歇爾、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誰的的地位高時曾提過,麥克阿瑟是美軍中第四個晉升五星上將的人,是陸軍中的第二人,這也足見麥克阿瑟在美軍中的地位,美中國人再蠢,也不可能把五星上將授於一個無能之輩,也不可能對一個無能之輩委以重任。相比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要比艾森豪威爾辛苦的多,美國的二戰戰略是先歐後亞,歐洲戰場是舉全國之力在打,而亞洲戰場始終是從屬地位,在各方面的保障都要低於歐洲戰場,不否認艾森豪威爾是帥才,但是把麥克阿瑟的位置給艾森豪威爾幹,艾森豪威爾不一定能幹的比麥克阿瑟好。值得一提的是,麥克阿瑟和他爹一直都在強調亞洲對於美國戰略的重要性,認為亞洲相比歐洲要重要的多,我們結合美國當前的亞太戰略是不是得有點佩服麥克阿瑟的前瞻性?
最後,我想說,麥克阿瑟不是無能的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升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家庭的原因,但是我們不能因此來否認他的能力,又有能力又有關係,人紅是非多,我們也不能因為北韓戰爭的緣故就去一味的抹黑和貶低麥克阿瑟,因為對敵人的尊重是對自己革命先烈最好的尊重!
-
4 # 漩渦鳴人yy
作為一個將軍來講,麥卡阿瑟確實是一個值得稱道的人,但是作為一名統帥來講,麥卡阿瑟有一點兒不稱職。
我們都知道作為將軍的話,帶領自己的士兵衝鋒在前,攻城略地,這是一個將軍的本分,麥克阿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展現出來的那種領導士兵的那種勇氣和精神,值得大家肯定,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麥克阿瑟會成為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成為美國軍隊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准將。
但是現在面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種海陸空一體的作戰行動裡面很明顯,以往的那種愣頭青的精神絕對不值得提倡,你如果繼續提倡愣頭青的精神,日本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說,如何平衡手底下海陸空三軍之間的利益要求,並且最大程度的協調海陸空三軍的作戰形式,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帥的一個基本的要求。
但是麥克阿瑟在這個方面欠缺了一下首先這個人脾氣大,天才嘛,總該有自己的脾氣,但是由於他脾氣大,經常就和美國海軍鬧彆扭,尤其是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
兩個人鬧彆扭到什麼程度,最後羅斯福都頭疼,直接將整個太平洋艦隊一分為二,這一部分歸尼米茲管,另外一部分歸麥克阿瑟管。別爭了什麼東西都別爭了,你們再爭下去,我頭疼。
其實,麥克阿瑟這麼替陸軍爭面子,一方面自己好面子,另一方面陸軍確實沒什麼其他人。只有一個麥克阿瑟能夠替美國陸軍爭奪一點兒面子,其他的人根本就不夠資格跟你名字爭!也正是因為麥咖色太平洋戰場上的美國陸軍稍微有一點臉面,你看其他方面的陸軍。但是與此同時,造成的美國兩大軍種之間的不和,也是讓整個美國的陸軍在當時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你比如說萊特灣大海戰裡面,美國海軍中將,號稱蠻牛的哈爾西在看到航空母艦編隊的時候,二話沒說,直接上去追,結果導致他本應該護航的美國陸軍的登陸部隊直接暴露在了日本聯合艦隊的炮火之下,差一點點,造成全軍覆沒的危險,這就是麥克阿瑟帶來的一個巨大影響。
除此以外,麥克阿瑟倔強的脾氣不僅體現在和同僚之間的相處上,而且還體現在了跟他上司的相處上面,他和美國總統杜魯門之間的關係造成了他最後直接從北韓戰場上面被擼了下來。
這樣的話來講,麥克阿瑟只是一個合格的將軍,但並不是一名合格的統帥,除此以外,兵敗菲律賓,兵敗北韓也讓他整個軍事生涯抹上了不可磨滅的黑色印記。
當她和朱可夫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爾尼米茲等等之流放在一起的時候,他的肩膀上面的將心總會稍微暗淡一點。
現如今講究的是協同作戰和海陸空一體的三維戰場很顯然,類似於麥克阿瑟這樣的特立獨行的陸軍將軍,在現代戰場上面很難活得下去,同時也很難和的高層打成一片。
-
5 # 一葉楓流
麥克阿瑟在軍界除了自己努力外,他老媽的積極活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老麥克阿瑟在軍界還是有一些人緣的。這就讓麥克阿瑟的成名有些外來因素的作用。
麥克阿瑟是很喜歡利用新聞界出風頭的。二戰時期,為了戰爭需要,人們也需要一個人為的英雄,來展現美國的影響。問題是麥克阿瑟打仗沒贏,口水滿天飛,給人名不副實的感覺。
確實,在太平洋戰場,主要是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作戰,陸軍只是一個配角。但是麥克阿瑟強行建立了一個西南太平洋戰區。他頭腦裡想的不是怎麼打敗日本本,而是怎麼重返菲律賓。而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出於對陸軍的考慮,預設甚至是放任了麥克阿瑟的胡鬧。
這樣,一個在對日作戰中毫無建樹的人,代表盟軍佔領了日本。只是因為他的新聞界宣傳和政界朋友的支援。
事實終究是事實,謊言終究是謊言。現在看太平洋戰爭的歷史,麥克阿瑟就像是一個演員,始終坐在後臺候場,直到勝利的時候他才上臺現身。
-
6 # 豆漿騎兵
先亮答案:這個原因太簡單了,因為他一生諸多敗績,鮮有亮點。
軍隊、軍事、統帥,這幾個詞彙顯然是專有詞彙,用來形容那些暴力行為的!
但是,所以不要太天真的以為,你去評價一個軍事人物,要從德智體美勞這幾個標準去評價!顯然是要從軍事專業的角度去評價,先是戰略、然後是戰功,最後是戰例,再其次才是戰術的完美應用。
一、戰略與戰術的區別:
以前自己也是深受電視劇的荼毒,幼稚的以為古代打仗就是看誰人多!打起來是兩撥人聚在一起打,這種自己腦補的戰爭畫面!實際上可不是這樣!
先說戰略,一個好的戰略佈局,會生生將整個兵團壓制住的!玩過《三國志》這類的戰略遊戲的人,一定深有體會,壽春乃四戰之地,不可久守,就是這樣的道理。在特定的地理、人數、環境下,戰略佈局顯然要比精兵強將更為重要!
而戰術是什麼呢,是小到班組進攻,大到營連級的戰鬥規模,怎樣去完美的指揮!
好的戰術指揮者,不一定有全域性的戰略觀,好的全域性掌控者,一般都是一種,甚至是幾種戰術的佼佼者!這是一定的!
而麥克阿瑟,這個統帥,顯然是屬於一個好的戰術指揮者,但是全域性戰略肯定是水平有限的!
二、麥克阿瑟的“蛙跳戰術”:
提到麥克阿瑟,就要提到蛙跳戰術,事情是從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開始對日軍進行全面反擊時開始的!一開始日軍盤踞在各種礁島上,防守嚴密,攻克時美軍傷亡慘重!因為這個原因,麥克阿瑟提出了蛙跳戰術:麥克阿瑟將軍提出出名的“蛙跳戰術”。他以為,對日本的鞏固據點不應該作正面進犯,而是攻佔防衛單薄的島嶼,然後,運用這些島嶼作為基地,從空中、海上封閉其他島嶼上的敵軍,割斷朋友的補給線,使朋友遭到聯絡,又不使本人分離軍力。
這個戰術顯然是成功的!縮短了美軍反擊的時間,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傷亡,更為關鍵的就是這個戰術,使得整個日軍的諸島爭奪戰略失效了!
戰術的發明,打破的戰略的構局,所以麥克阿瑟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作用還是可圈可點的!
三、恥辱柱的開始:
原本表現不錯的麥克阿瑟,在二戰結束後,在北韓戰爭中,被狠狠打了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集結了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陸海空火力(除了原子彈),在小小的北韓,被彭大將軍按在地上,一頓胖揍!
除了組織了仁川登陸以外,麥克阿瑟,在整個戰爭期間的表現,都是很糟糕的!
生生被志願軍將戰線又打回到三八線附近!這個汙點,這輩子是無法洗清的!對他的評價不可能高的!
(更多精彩回答,敬請關注:豆漿的奶爸守則,不一樣的奶爸,不一樣的豆漿!!!)
-
7 # bj_qq_net
麥克阿瑟作為敵方統帥,並且是彭帥的手下敗將,中中國人對其評價當然不會高,但是戰爭是殘酷的,網友動輒說北韓戰爭,這不是志願軍戰爭,志願軍打的是抗美援朝戰爭,麥帥二戰成名,在東南亞於日軍作戰其實戰績斐然,北韓戰爭中,他的仁川登陸作戰是以一己之力,力排眾議實施的,徹底逆轉局勢,顯示了麥克阿瑟名將風采,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麥帥被勝利衝昏了頭,陷入困境後越來越瘋狂,最後被解職,中美作為對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相互認識,瞭解對方,彭帥對麥評價未必多高,但對美軍還是很尊敬的,中美兩軍較量的是戰爭意志,中國沒有退路,為的是保家衛國,北韓戰爭對美國只是戰略佈局的一小部分,所以中國軍隊必勝是底線,美國決策失誤不是麥克阿瑟一個人的問題,栽了大跟頭需要有人背鍋,麥帥從這一點來說是悲劇了
總體來說,麥克阿瑟作為五星上將名副其實,雖然對我們中中國人來說麥克阿瑟是可恥可恨的,畢竟互為對手,你死我活,公正客觀評價對手更能顯示王者風範,還有就是不要輕易評價名將功與過,說志願軍損失慘重,得不償失,或假設志願軍裝備好一些,就能完虐美軍,這都是不負責任的過家家用語,憑君莫話封候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8 # 鐵男說經濟
在其他國家,像他那樣經歷了美軍1941~1942年在菲律賓的慘敗後,不僅撇開一切責任,而且還能在軍中擔任重要職務的將領恐怕少之又少。像他那樣在巴丹一戰中放棄自己的指揮職責,與親信甚至僕人逃出生天,還宣稱自己對於國家的價值遠遠高於那些為之犧牲的將士的將領,恐怕更是鮮有其人。
——英國曆史學家麥克斯•黑斯汀
19歲成為聯邦軍隊中最年輕的上校,被人稱為西部的娃娃上校。
隨後他在菲律賓打了好幾個勝仗,成功防守了馬尼拉。接著麥克阿瑟將軍又經過十幾次浴血奮戰,全面控制了菲律賓,美國的報紙以顯著版面報道了他的功績。他很快便成為美國駐菲律賓所有部隊的指揮官,並被任命為該群島的軍事總督。
用冰火裡面的評價來說,他是一個類似藍禮的亮銅騎士,出身高貴,表面光鮮,其實不值幾個錢。
-
9 # CN0NAVY
麥克阿瑟在美國都是五星上將,彭帥去了那就得是七星上將,裝備和後勤比志願軍強十多倍,硬是被彭帥率領的最可愛的人虐的體無完膚,他在太平洋的戰績那次不是建立於美國海軍的絕對優勢上,在世界上根本排不進號,古往今來,第一名將絕對是孫武,孫子兵法就算是歐美國家也是奉為第一兵書。
-
10 # 明宇智遠
1.我看了一些答案很多都是為了跪舔美國不願意說出真相。
2.麥克阿瑟在很多書評價不高的真正原因是北韓戰爭。
3.如果美國當年不發動北韓戰爭那麥克阿瑟現在會被全世界名人吹捧到天上去甚至被吹捧成救世主、天神都不奇怪。
4.麥克阿瑟倒黴就倒在北韓戰場上被一群吃不飽、穿不暖、步槍三五人一支、機槍大炮一千多人都不一定有一個、戰機一萬多人都難有一架的志願軍打的滿地找牙、潰不成軍。
5.麥克阿瑟在北韓戰爭之前打的全部都是勝仗,當時麥克阿瑟在美中國人心目中絕對是天下第一的大英雄、救世主、天神,可是好景不長,一個北韓戰爭把麥克阿瑟的臉從天頂上丟到了地底下。
回覆列表
沒有看到有人貶低麥克阿瑟的資料,相反麥克阿瑟在被杜魯門解職後返回美國成為了萬人空巷的英雄
1、麥克阿瑟父親在南北戰爭中獲得榮譽勳章;
2、1903年,麥克阿瑟成為西點軍校創立百年以來成績最高的學生,總平均成績98.14分,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麥克阿瑟所獲得的勳章
3、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成為有彩虹師美譽的美軍第42師師長;
4、1919年,成為西點軍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校長,時年39歲;之後更以少將軍銜跳級出任上將軍階的陸軍參謀長;
5、1941年,退役的麥克阿瑟被重新徵召到菲律賓,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1941年因為美國無力在菲律賓抵禦日軍,在羅斯福總統命令下,率軍撤離到澳洲,並繼續擔任遠東軍總司令,指揮在澳洲的美軍、澳洲軍、荷蘭東印度部隊、英軍等部隊,組建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部;
6、太平洋後期,指揮美軍在西南太平洋執行蛙跳戰略,攻佔對美軍有利的島嶼,直到日本投降;
7、1945年到1951年,就任駐日盟軍總司令,反對廢除天皇制和審判昭和天皇裕仁;負責對日本進行改造;
8、1950年7月8日,就任北韓戰爭聯合國軍總司令;9月15日,親自指揮和策劃仁川登陸,腰斬北北韓軍;1951年,因為主張對中國東北進行空襲以切斷對北韓的援助,被杜魯門總統解除一切職務;
9、1951年4月19日,在美國國會發表著名的告別演說——《老兵不死》“Old soldiers never die”;5月3日,以五星上將軍退役;
10、1952年,在共和黨黨內初選時,敗給昔日弟子、歐戰總指揮艾森豪威爾;1962年在西點軍校發表著名演說《責任、榮譽、國家》。
1945年8月30日,搭乘軍機抵達日本厚木海軍飛行場的麥克阿瑟(右二)
麥克阿瑟的一些爭議:1、酬卹金進軍事件。1932年,約2萬名一戰退伍軍人在美國政府拒絕發放其戰時服役薪金時而進行示威活動,被麥克阿瑟指揮部隊鎮壓,造成數人被殺、幾百人受傷。
2、菲律賓戰爭的失敗和撤離。菲律賓戰爭中,雖然麥克阿瑟有15萬軍、日本本間雅晴有12萬軍,但真正的美軍只有22532名美軍陸軍、8500名國民警衛隊(包括2個坦克團)、107架P40戰機、35架B17轟炸機,合計3萬多人。其他基本上是以菲律賓人為主的10個師菲律賓軍和菲律賓童子軍。真正的美軍只有3萬,其餘12萬都是菲律賓軍,想要對抗12萬日本軍,基本上想都不用想,結果只有失敗——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在掌握海空優勢下和日本作戰還要付出血的代價。
3、麥克阿瑟空襲東北的建議若是得以實施,北北韓將會被滅,不會存在現在的南北北韓局面。北韓戰爭能夠以談判結束,最大的原因是日本經營的東北重工業的物資支援。蘇聯雖然很大,但蘇聯遠東地區根本沒有大規模、長時間作戰的援助能力,無論是物資還是人員。蘇聯的重工業和人員都集中在歐洲,遠東地區基本上人口和經濟無足輕重。
杜魯門總統堅持北韓戰爭必須限定在北韓半島範圍內,這就給了中國東北源源不斷的為北韓戰爭提供物資援助的機會。
北韓戰爭、越南戰爭,美軍之所以輸,原因就在於有限戰爭這四個字。
日本媒體報導“麥元帥解任”,麥克阿瑟被杜魯門解除職務,1951年
麥克阿瑟、馬歇爾、艾森豪威爾三人的比較1、麥克阿瑟和馬歇爾都有對艾森豪威爾的提拔之功;
2、麥克阿瑟和馬歇爾是同年人,麥克阿瑟是1880年1月出生,馬歇爾是12月出生;艾森豪威爾是1890年出生,比二人年輕10歲;
3、三人都不同程度經歷一戰和二戰:麥克阿瑟是42師師長、馬歇爾參與一戰情況不詳;艾森豪威爾在一戰時留守在美國;
4、麥克阿瑟是太平洋戰區指揮官,馬歇爾是全面參謀,艾森豪威爾是歐洲戰區指揮官;
綜述如果杜魯門接納麥克阿瑟空襲東北的建議,而非堅持有限戰爭策略,或者麥克阿瑟競選總統成功,北韓戰爭的結果會有很大不同,東亞局勢不會如同今日。
當時二戰結束不久,歐洲和蘇聯都面臨著復興的需求,美國不敢進行全面戰爭,蘇聯就有本錢進行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