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全球每年塑膠廢棄物超過3000萬噸,其中有超過2000萬噸的塑膠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透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目前,幾乎所有型別的塑膠都已經在海洋中找到,其中80%以上是尼龍(PA)、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非降解樹脂材料,它們在海水中受光、風化、渦流機械和生物群的不斷作用,最終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膠”(plastic debris)。在之後長達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裡,大量塑膠微粒不斷積累,從赤道至兩極,從淺海到深海,遍佈整個海洋。高密度且廣泛分佈的塑膠微粒已使無數海鳥、魚和其他海洋生物受滅頂之災,並正在逐漸透過食物鏈將毒素帶到人類的餐桌。在歐洲,一名海鮮食客一年中透過海產品攝入的塑膠微粒可能高達1.1萬粒。與陸地上的白色汙染治理不同,受海洋特殊水域環境限制,人們幾乎無法透過傳統打撈方式對這些細小的塑膠微粒進行廣泛收集和處理。因此,海洋塑膠汙染的治理日益緊迫但困難重重。開發和使用能在海洋環境中能自行降解的塑膠製品,替代PP、PA、PS等難降解塑膠製品,是目前公認的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和唯一有效的途徑。
據報道,全球每年塑膠廢棄物超過3000萬噸,其中有超過2000萬噸的塑膠垃圾被直接丟棄或從陸地透過河道、風力最終進入海洋。目前,幾乎所有型別的塑膠都已經在海洋中找到,其中80%以上是尼龍(PA)、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非降解樹脂材料,它們在海水中受光、風化、渦流機械和生物群的不斷作用,最終形成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膠”(plastic debris)。在之後長達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裡,大量塑膠微粒不斷積累,從赤道至兩極,從淺海到深海,遍佈整個海洋。高密度且廣泛分佈的塑膠微粒已使無數海鳥、魚和其他海洋生物受滅頂之災,並正在逐漸透過食物鏈將毒素帶到人類的餐桌。在歐洲,一名海鮮食客一年中透過海產品攝入的塑膠微粒可能高達1.1萬粒。與陸地上的白色汙染治理不同,受海洋特殊水域環境限制,人們幾乎無法透過傳統打撈方式對這些細小的塑膠微粒進行廣泛收集和處理。因此,海洋塑膠汙染的治理日益緊迫但困難重重。開發和使用能在海洋環境中能自行降解的塑膠製品,替代PP、PA、PS等難降解塑膠製品,是目前公認的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和唯一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