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48157466890

    韓愈提出了兩個理由: 1、賈島的詩寫的是夜深人靜時候的環境,而“敲”字表現出了聲音,既反襯了環境的幽靜,又在視覺之外提供了聽覺感受。

    2、夜深人靜之時,僧人到友人家中拜訪,敲門表現了僧人的禮貌。但是這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朱光潛先生就有不同意見:韓愈在月夜裡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成“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為美談,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的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些,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來獨往,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豆子可以發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