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特教小灰灰
-
2 # 搖籃媽媽88
我家也是多語言環境,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和觀點。
1.我說我的家鄉白話,老公和我說普通話,老公家人說他們這裡的家鄉話,我們的寶寶主要語言是普通話,但依我的觀察實際上孩子並不會因此在學習語言方面存在障礙。
2.孩子最初開始學說話是在外公家,所以學的是白話。一歲多一點開始一點點學發音和詞句,咬字特別清晰,當然,咬字發音因人而異,和學習語言無關,很多小孩開始學說話時發音不清楚,但不影響他們學習語言。
2.孩子在外公家待到四歲,一直說白話,只有和她爸爸聊天才偶爾說幾句普通話,這些普通話除了在幼兒園老師教的,其他都是看電視自學的,和爸爸交流完全沒有問題,但第一反應還是說白話。
3.四歲的時候我帶她回到奶奶家上學,因為擔心語言溝通問題,我開始每天和她說普通話,不到半個月,她第一反應就是說普通話了。只有和外公外婆電話視訊聊天才說白話,兩種語言轉換完全hold住。
4.孩子奶奶習慣說他們家的家鄉話,每次和孩子說話都是先說一遍家鄉話,發現孩子聽不懂再說一遍普通話,結果不到半個月,孩子就開始慢慢聽懂奶奶說的家鄉話了,偶爾還能學著說幾個簡單的詞,比如吃飯,上廁所之類的。
5.回奶奶家上學後幼兒園開始教英文二十六個字母,她之前已經學完了漢語拼音aoe,雖然很多小寫字母和拼音一樣,但是她會主動問我這個字母英文怎麼念,說明她很明白英文字母和拼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6.最後說一下我的觀點。孩子在6歲以前有一個很關鍵的敏感期,會像海綿一樣吸收全部他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雖然表現各有差異,但在學習能力和專注力方面比大人強太多了,他們可以只關注自己想學的東西,而大人往往因為關注的東西太多而無法集中關注某一樣東西和高效學習。因此不要擔心孩子因為多語言環境而造成語言學習障礙。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也提到她家孩子多語言的環境——爸爸說德語,媽媽說國語,幼兒園老師說瑞士語,爸爸媽媽交流說英語,結果她的孩子每學一個新單詞都會問四種語言的表達,因為他知道每種表達都是不同的語言,在孩子的腦海裡四種語言是平行的,並不會錯亂。而且孩子在小時候同時接觸和學習多種語言更容易,發音也比大人學習一種新語言要標準的多,優勢也就不言而喻了。好好利用多語言環境,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呢!
-
3 # 郔羲璪
不會的。多語言環境不僅不是障礙,而是優勢。初期在教嬰兒學說話的時候,針對一個物品,可以用不同語言。孩子會自動發展出家庭主流語言能力。同時,發展出對其他低頻語言的處理能力。但是,要注意孩子在逐漸長大過程中,在表達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培養用同一語言表達完整意義,口語中不要同時混雜不同語言。簡單就是說,一句話的意思用一種語言完整表達完畢。再用另一種語言複述比較好。既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幫助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在這樣環境裡受薰陶的孩子是非常聰明的。
-
4 # 英語老師老陳
寶貝生下來後,最先聽到爸爸媽媽的話,時間長了,就開始接受和理解他們的話,主要以他們的話語為學習內容,這時若出現其它語言,會聽不懂,感到疑惑,但其會同時求助父母,用眼晴看父母,父母適當幫助就可以了。應該說,多語言環境對嬰兒學習語言沒有直按你影響,不會形成障礙。
回覆列表
首先,多語言環境並不會造成兒童語言發育遲緩,嬰兒可以同時學會多種語言。
有研究表明,一個學習了多種語言的孩子,和學習一種語言的孩子,他們的詞彙量,語言發展規律是相近的,並沒有明顯差異。歐洲很多人,從小就學會了多種語言,這和他們所處的語言環境有關,他們大部分並沒有語言方面的問題。同時,很多明星的孩子也是處於多語言環境,他們的孩子的語言發育中也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患有語言發育遲緩,同時又處在多種語言環境中,那麼他在這幾種語言的理解和表達中都會出現障礙,落後於同齡人。
假設嬰幼兒處於多語言環境,建議“同一個”家人說話時不要隨意改變語言,而是保持同一種語言,比如:爸爸一直用普通話跟孩子說話,爺爺奶奶一直用上海話跟孩子交流,媽媽一直用英語;但是,不能,爸爸媽媽一會兒用普通話一會兒用上海話,這樣可能會導致嬰幼兒在認人時混亂,不利於嬰幼兒的發展。
如果懷疑寶寶的語言發育有問題,建議去醫院評估一下,如果有語言發育遲緩,儘早干預。當孩子熟練掌握多種語言後,後期的優勢就會逐漸體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