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傳統史學研究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奪世界霸權所挑起的,經過多次區域性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面戰爭。

    一、法西斯獨裁

    德、日、意等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所確立的法西斯政權及其侵略擴張,是這次世界大戰的根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的意志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國際關係體系。戰敗的德國不甘心於《凡爾賽和約》給予的嚴厲懲罰和約束。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獲得英、法許諾的領土而不滿,另一個戰勝國日本擴張要求日益強烈。由於德、日、意等國的實力很快得到恢復和加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為英、法、美等國的對手。隨著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帝國主義制度的各種基本矛盾重新尖銳化並愈演愈烈,以致發展到訴諸戰爭。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召開東方會議,確定武力侵佔中國,進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島、中亞細亞和小亞細亞以至歐洲的侵略擴張總綱領。從1931年起,日本對中國發動並逐步擴大區域性性侵略戰爭。1936年制訂向太平洋地區及西伯利亞的擴張目標和對美、蘇、中、英等國作戰的具體方針。日本成為挑起世界戰爭的遠東戰爭策源地。

    3個法西斯國家在對外擴張和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結成侵略集團。1936年11月25日,德、日兩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11月6日義大利參加該協定。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出現拋售股票的狂潮,收盤時轉手的股票達到1300萬股,創歷史最高紀錄。

    隨之而來的是股票市場的崩潰和銀行的擠兌風潮,使美國經濟陷入絕境,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三、一戰禍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德意志第三帝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凡爾賽和約》的嚴酷條款懷有怨恨。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國總理,納粹黨掌握國家政權,阿道夫·希特勒開始祕密武裝德意志第三帝國。

    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範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 2 # 縹緲峰下一粒沙

    可以說,二戰始於凡爾賽條約,發酵於經濟大蕭條,爆發在西班牙內戰。

    一、仇恨的種子:《凡爾賽條約》

    如果說二戰的起因,那就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事件,那就是作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被迫簽訂了著名的凡爾賽條約,而這個條約可以說是引爆二戰的重要導火索。

    凡爾賽條約的具體內容基本和中國視為國恥的辛丑條約如出一轍,都是往死裡剝削它國不管他人死活的惡劣合約。

    凡爾賽條約,讓德國失去了13%的國土,國內一半的煤炭鋼鐵資源採集權需轉交給戰勝國,一切出口所得稅要支付給戰勝國23%,並且還需要支付鉅額戰爭賠款,賠款金額高達1300億馬克(這筆戰爭賠款德國直到2010年才還清。)這導致德國戰敗後的十年時間裡,一直處於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德國民不聊生。

    國土的喪失,恥辱的條約讓德國民眾心中一直深埋著一顆仇恨的種子,而這顆種子也在一次德國煤炭工人的罷工活動中生根發芽。

    這話要從法國在佔領德國重要煤炭工業區魯爾工業區開始說起。

    法國佔領工業區之後,開始按照合約的內容,一車車的把德國煤炭資源運往法國,而當地的煤炭工人卻都是德中國人,法中國人蠻橫的資源掠奪激起了德國工人的反抗情緒,隨後爆發了罷工示威活動。

    而作為佔領國的法國當局,卻並沒有進行安撫,而是慘無人道的處決了200名德國煤炭工人以儆效尤。

    二、經濟大蕭條下的不平等待遇

    1914年至1948年這34年中,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動盪的34年。

    兩次世界大戰,最嚴重的經濟大倒退,全部發生在這一時期。

    1929年-1933年期間,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大蕭條,摧毀了世界上多數國家的經濟體系。

    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倒退和資源匱乏,許多國家因為經濟的徹底崩潰而陷入了恐怖的大饑荒當中。

    作為災情最嚴重的歐洲,各國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絞盡了腦汁,而多數國家的解決方法就是掠奪他國資本,穩定本國經濟。

    作為罪大惡極的一戰戰敗國德國,首當其衝就成為各國釋放壓力的物件,本來就頻臨崩潰的國內格局,因為無處貸款度過難關,也因為歐洲各國無理的加息行為,徹底的讓德國走向了深淵。

    德國開始仇視任何歐洲國家,德國民粹主義開始抬頭。

    也正在這時,德國出現了一個敢說“不!”的人,納粹德國的締造者阿道夫.希特勒。

    破壞條約精神,從新成立德國國防軍,加速建設軍事力量,以增加德國內需緩解經濟壓力,並通過非法手段,繞過歐洲各國經濟封鎖直接進行對外出口賺取寶貴的外匯儲備,然後購買民眾們需要的食物。

    沒有壓迫,哪裡來的反抗,如果不是歐洲各國對德國民眾的見死不救,德國民眾怎會徹底失望,投向萬惡的法西斯主義。

    所謂因果,有原因才會有結果,不管這個結果如何,必定會有一個原因去推動事件的發生。

    如果當時的歐洲,拋下偏見,團結一切歐洲國家共渡難關,我想其結果,絕對不會是通過戰爭而結束。

    說到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西班牙內戰(西班牙內戰原因我就不寫了,如果有想知道具體內容的,可自行補充知識),某些國家背地裡做了些不光彩的事情,都是為了利益而來。

    總之,二戰的起因是相當醜陋的,希望世界和平,以強權凌駕於他國之上的事情不要再發生!

  • 3 # 小青年娛樂文化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納粹德國要撕毀凡爾賽和約,而英法要堅守,希特勒希望收回割讓的領土後,與英法一起,三國共同維持歐洲的現狀,有人肯定會說希特勒要稱霸世界,怎可能與英法一起鼎立,不管後續發展成什麼樣子,最起碼在戰爭初期希特勒就是這樣計劃的。

    1939年9月3日,對德宣戰後,英國喬治六世廣播講話。

    納粹德國通過國民經濟軍事化後,強大起來以後,先挑撥與了西班牙的內戰,試一下英法的反應,誰知英法搞了個不干涉協定,這下好了,希特勒開始光復德意志帝國,順便還帶上躍躍欲試的小弟義大利,首先是奧地利,英國首相張伯倫說,只要你希特勒不使用武力,我們就不干涉,於是希特勒威逼利誘,裡應外合瓦解了奧地利現政府,然後吞併,果然沒費一槍一彈,英法預設。

    神情專注的希特勒正在研究地圖,左邊希姆萊,右邊鮑曼。

    隨後是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要求歸還蘇臺德區,理由是那裡住的全是日耳曼人,而且已經大軍壓進,當時捷克跟法國和蘇聯都有保護條約,法國說德國已經向我們保證,只要歸還蘇臺德區,決不發動戰爭,所以捷克為了大局必須讓步,而蘇聯說德國如果打來,法國出兵我們蘇聯才出兵,於是蘇臺德區移交給了德國,僅3個月後,德國扶植的捷克納粹黨就策動,奪取了政黨,捷克請求德國保護。

    圖為德國杜塞爾多夫兵工廠,專生產炮筒,戰爭前一年只生產幾百只,戰爭動員後一年可生產幾萬只。

    沒多久,希特勒動動小手指,就拿到了立陶宛的梅梅爾市,以上德國的所有動作,都沒有正式發動戰爭,都是用智慧和強權拿回來的,剩下就是波蘭了。波蘭是歐洲大國,戰爭資源極其豐富,光人口就有3400萬,當時的波蘭軍事實力歐洲排第五,在德國的咄咄逼人下,英法與波蘭簽署永久結盟協定,只要波蘭受攻擊,英法將全力支援,不留餘力。

    圖為入侵波蘭之後,華沙街頭的廢墟。

    但是希特勒不管這些,要不回來就打,早就想發動戰爭到處找藉口,誰知英法太溫順,一直沒給機會,這次對波蘭還是老套路,但是對波蘭這個龐然大物德國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制定了“白色方案”,隨後希特勒手一伸,把凡爾賽借給你的但澤走廊還給我,並且把你國內的公路建設權和鐵路建設權給我,相當於你們用但澤走廊的租借費了,有了英法撐腰的波蘭嚴厲拒絕,並全國動員了150萬兵力趕赴邊境,希特勒一看,吆喝,總算來了個不怕死的,開幹,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分三路進攻,波蘭對德宣戰,為履行諾言,英法隨即向德國宣戰,英法的小夥伴們,加拿大、澳洲、南非宣戰,德國小夥伴義大利宣戰,二戰爆發。

  • 4 # 彩虹勇士867

    從一個比較學術的角度切入,什麼是二戰,二戰開始的標誌是什麼?二戰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與1914--1918年的第一次時間大戰相區別。二戰爆發的標誌是1939年的德軍進攻波蘭。 根據以往世界史的傳統,我們仍然依據的歐洲中心論或西方中心論,即西方是近代歷史的舞臺,因為主要西方國家 英國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美國 蘇聯 加拿大、澳洲等國家參與,哦,忘了還有日本。這樣才稱得上是世界大戰。爆發世界大戰,也是因為這些主要國家的矛盾。

    一是意識形態方面的矛盾。蘇聯1917年建立了地球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種按照馬克思的理念設想構建起來的國家,讓西方驚恐萬分,如果任由其發展,西方近代幾百年的歷史格局、社會結構都要被改寫,而黨政者是失勢者、受損者。德國法西斯的崛起,可以讓西方找到了對付蘇聯的有力武器,德國也成了英美構建的阻擋蘇聯紅流的屏障,這在客觀上放縱了德國法西斯的擴張,也就是教科書提到的綏靖政策。

    二是政治鬥爭方面。德國、日本作為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列車上的後來者,他們的生存空間非常有限,比如在車上,先來的有座位,後來的只能買站票,更狼狽的是站票都沒有,只能在地上趴著。哈哈。德國、日本就是這樣,他們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但是在世界上的話語權牢牢的被老牌的英法等國壓制,所以反抗是遲早的。

    三是經濟方面的原因。這就比較老套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爆發了大危機,美國在羅斯福的帶領下,緩慢復甦了,但是德國國家小、人口少,嚴重依賴出口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戰爭這種極端的方式來獲得市場和資源。

    四是當時世界體制的問題。當時的世界各國還沒有現在這樣交流頻繁,大家的利益聯結也沒有現在緊密,更沒有良好的雙邊和多邊對話機制,出現了問題後,溝通協調起來比現在麻煩的多,也在客觀上造成了關係的緊張。

    從二戰的爆發再反觀現在的世界,我們都在祈求和平,大同的世界離我們也是越來越近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要和外星人開展了。

  • 5 # 洪沛喬

    一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使德國割讓大量領土,支付鉅額賠款,導致德中國人民充滿了復仇情緒,加上經濟危機的爆發,造成了資本主義大蕭條。為擺脫危機,德意日三國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而各帝國主義由於各種矛盾衝突,防止戰火燒到自己頭上,相繼採用“綏靖政策”,法西斯國家趁機擴充軍備,第二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 6 # 東驤神駿

    一戰時在巴伐利亞第十六步兵團當傳令兵的一名下士士官:他在一次偶然機會中成為了‘’德國工人黨‘’的第九十六名成員,併成為該黨主席團的七名委員: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這是希特勒人生中邁向政壇的第一步。他從此積極組織群眾集會,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竭盡全力擴大‘’德國工人黨‘’的影響力。他在群眾集會上施展演說才能,竭力向到會的大學生和小業主,以及軍人們煽動對“凡爾賽和約”和對“十一月的罪人”,以及對猶太人的仇恨。他的演說深入淺出而通俗易懂,因此吸引了大批聽眾。他的演說尤其讓一戰退役士兵們倍感親切。希特勒組織的群眾集會不久便聞名遐邇。他演講的內容、語言的才華、雄辯的論據很快吸引了更多追隨者,該黨(納粹黨)主席團遂將希特勒任命為“宣傳部長”。希特勒遂著手鞏固其在黨內的地位,為該黨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條黨綱。並利用德國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將‘’德國工人黨‘’正式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出任第三帝國總理。一九三四年九月末,希特勒下達了一個重整軍備的祕密手令。至一九三五年春則公開宣佈了此計劃:將德國國防軍由十萬擴充至三十萬。由於希特勒明目張膽公開違反《凡爾賽和約》中限制德國軍備的相關規定,於是引起西方國家的強烈反對。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希特勒召集國防部長、國防軍三軍總司令和外交部長等頭目,向他們宣佈最遲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解決德國的‘’生存空間‘’問題:即佔領與德國比鄰接壤的居住空間和原料(戰略資源)基地。而征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個目標。這時的德國軍事力量已有了相當的規模,經濟形勢也擺脫了之前經濟大蕭條的陰霾而進一步好轉,所以希特勒即開始付諸實施他的相關‘’軍事計劃‘’了。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一日,希特勒在奧地利的親德份子和納粹份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奧地利,從而走出了他發動戰爭(二戰)的第一步。希特勒的第二步就是佔領講德語的日耳曼人聚集地蘇臺德地區。於是希特勒在一九三八年九月的慕尼黑會議上,信誓旦旦地向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承諾:‘’德國只想獲得蘇臺德地區,而無意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於是,被希特勒狠狠忽悠了一把的張伯倫和達拉第還以為‘’獲得了一代人的和平‘’。一九三九年三月,獲得蘇臺德地區後又背信棄義的希特勒終於急不可耐地撕毀了《慕尼黑協定》,野心勃勃地將機械摩托化部隊開進了捷克斯洛伐克。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抵達莫斯科,與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簽署了所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週後的九月一日凌晨,代號為‘’白色方案‘’的閃電突襲波蘭的作戰行動,在德軍隆隆的機械摩托化轟鳴聲中拉開了二戰的血色大幕:英法兩國對背信棄義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接著又野心勃勃入侵波蘭的希特勒早就忍無可忍,於是先後向納粹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而爆發。兩週後的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蘇聯出兵佔領了波蘭東部,從而獲得了與納粹德國對峙的戰略緩衝地。

  • 7 # 相忘江湖71941665

    爆發二戰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二戰德國的迅速崛起!

    1936年3月,希特勒宣佈不再遵守《凡爾賽條約》的各項條款,隨後又出兵佔領了戰後被瓜分出去的萊茵非工業區。希特勒見這些行動還沒有引起英美法等國細注意,膽子開始越來越大,在進行瘋狂軍事備戰同時,希特勒開始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當意義利侵佔巴爾幹半島時,與英法兩國發生了衝突,義大利急需德國的支援,於是德意兩國於1939年在柏林簽訂了《德意剛鐵同盟》。按照希特勒的計劃,德:軍西線向英法兩國進攻,東線則向蘇聯進攻,但這種計劃卻很容易造成兩線受敵,致使兵力分散,如果稍有不慎,便會招來滅頂之災。於是,德國需要義大利和日本從東西兩方面對敵國進行牽制,而義大利和日本也同樣需要德國對自己的敵國進行牽制,因此1940年9月,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這一條約期限為10年。至此,以柏林,羅馬,東京為戰爭軸心的三國同盟正式形成。

    二:凡爾賽條約。

    一次大戰德國戰敗後,巴黎和會經過幾個月的激烈談判爭吵過後,列強終於完成了對德的分髒,於1919年6月28日在法國凡爾賽宮簽訂了《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條約,條約不僅把德國領土分割,剝奪了德國的全部殖民地,還解散了總參部,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艇,不得擁有空間,還必須拆除西部邊境線上的防禦工事,這些還不算,還有苛刻的賠款問題。規定德國應於1921年5月1日之前支付200億金馬克的現金和各種實物,德國還必須負擔佔領軍的全部費用。正是因為和約是建立在戰勝門士列強宰割戰敗國和犧牲弱小民族的基礎上訂立的,因此它為世界二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當時的法國元帥福煦仔細研究看過後,便下斷言,這不是停戰協議書,只不過是一份二十年和平的停戰書。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在當時看過以後,認為這份對德國敲骨吸髓的苛刻條約會給歐洲帶來真正的和平,反而英美法等國的貸款還會使德國重新養精蓄銳,再次強大起來。但可惜的是,當時的整個歐洲大地沉浸在和平的繁榮中,沒有人會聽到這二位的聲音。

    三:經濟危機。

    1929年一1933年爆發的世界性大蕭條,不僅使東歐和中歐的許多國家制度的破產,導致德國延期償還外債,更是毀滅性的打擊了世界的經濟。而經濟衰退後引發了大規模失業,德國就有560萬人失去工作。經濟危機的爆發,使得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得以崛起,間接的造成了二戰的爆發,而當時的三國為了擺脫危機,開始選擇了法西斯主義路線,開始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四:綏靖政策。

    以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代表的英,法,美綏靖主義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求得一時苟安,不惜以犧牲他國利利益為代價,謀求同侵略者的暫時妥協,妄圖禍水東引蘇聯,借刀殺人後坐收漁利。一九三一年,日本在中國東北發生了駭人聽聞的“九一八”事變,結果奉行綏靖政策的西方國家坐視不理。1937年,他們縱容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此後又策劃了一人平洋國際會議,陰謀出賣中國利益,同日本法西斯妥協。1938年3月,他們默許希特勒兼併奧地利。在1939年的慕尼黑會議上,他們妄圖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為價價,換取"一代人和平",其實質還是想唆使德國進攻蘇聯。到1939年德閃擊波蘭後,他們的綏靖政策也很難維持下去,雖然英法對德宣戰,他們還是以"靜坐戰"的方式犧牲了波蘭。

    所以說,綏靖政策就是一種姑息養奸,縱容戰爭的政策。他們不僅無法抑制侵略國家的野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反而鼓勵了侵略者大張旗鼓的發動戰爭,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以上敘述就是二戰爆發的原因!二戰中國的慘痛經歷說明,如果國家貧窮落後,有國無防,除了被動挨打,任人宰割,一再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之外,我們將一無所獲!

  • 8 # 鴻哥iouyh福小鋪

    二戰的爆發是有多種原因和現實構成,歐洲是一大策劃源,而東亞早就是一個現實存在的策劃源。

    呵呵,美洲嘛,毋庸多說,美國雖名義上是中立,但時刻在背地裡以戰爭牟利,至今還是一樣,也屬於策劃源之一。

    如果單純以亞洲現實來看,東亞的戰爭算是區域性的戰爭,不屬於全球性質,換句話說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那些動亂區域的戰爭是一個樣的,很遺憾,站在歐洲人的角度就是如此,他們對待這裡的戰亂就是這種態度,甚至是縱容。

    真正將全球捲入戰爭的是歐洲策劃源,當初希望禍水東引,綏靖德國,任由其無視條約限制發展軍備。

    奈何德國也有自已的盤算,外頭的殖民地幾乎被剝奪光了,那好,直接掠奪老牌殖民國家的本土。

    鯨吞蠶食,最終在不顧國際輿論之下入侵了波蘭,這一時刻就是二戰爆發的起點。

    綏靖破產,但還有殘餘,直到法國陷落,真正的二戰才正式打響。

    歐洲策劃源和東亞策劃源都將戰爭變成了現實,太平洋戰爭使得美洲策劃源也參與進來。

    就此全球打成一鍋粥,這就是二戰,三大策劃源使得整個世界沒有一處是淨土。

  • 9 # 藍地先生

    二戰是一部德國的復仇史,一戰後德國成為戰敗國,要付幾十年的賠款,搞到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此時納粹黨上臺,重振德國工業和經濟,慢慢實力強大的德國,開始的拒付賠償款到和收復失地,幾場收復戰下來,德國全勝,這樣徹底激動德國全民的復仇情緒,以牙還牙開始了。途中遇到國小民多實力強大正尋思對外擴張的日本一拍即合,還有個跟班小弟義大利,三國一合計,臭味相投。世界各戰場點燃,開始了燒、殺、掠奪其他各國,二戰爆發……

  • 10 # 鵬正

    二戰爆發的原因

    1.世界上資本主義政治軍事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隨後希特勒上臺以後,恢復德國國力,而遠東的日本也在崛起。

    2.德日走上了專政道路,再加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對德國控制,再加上德日控制思想,控制國力,開始拼命發展軍事,想重新分配世界格局。

    3.還是和經濟有關係,由於經濟危機的爆發,德日為了解決自己國內矛盾,只能尋求於戰爭。

    我超級寵粉的~

  • 11 # 天使敲敲門

    二戰是因為一戰後的種種條約制約了高速發展的德國。

  • 12 # duh23333

    因為還是各國的利益互有衝突最終就爆發了世界大戰。

  • 13 # 致遠邵

    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之間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1929--193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德,日法西斯上臺,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對外侵略擴張。

    歷史原因:凡爾塞-華盛頓體系下帝國主義國家矛盾。

    不推行綏靖政策,從一開始併吞奧地利的時候西方國家就要抗議或者武力介入,可能避免戰爭。1、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侵略擴張

    當各國實力平衡時,大家會"友好"協商利益的分配;但如果實力不均衡了,那麼實力強的國家就一定會想從實力弱的國家那裡搶得更多的利益。而實力變弱的國家又會千方百計保護自己的利益,雙方矛盾不斷升級,最終爆發戰爭

    2、一些國家在先前受到了種種壓制,當自己的實力超過別人時,他們就一定會去打破這種壓制,這同樣加劇了矛盾

    利益永遠是戰爭的原因,實力永遠是戰爭的本錢

    實力超過別人卻又不想去佔有利益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沒建立呢

  • 14 # 頭上有條的喵

    說白了就是一戰戰敗國的不服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獲得領土作為賠償,而戰敗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則紛紛瓦解。

    一戰結束後,許多國家仍充斥復仇主義。特別是德國在簽署《凡爾賽條約》後喪失大量領土、使得德國對於領土收復以及復仇的思想更趨強化。由於《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德國仍然失去包括德國自身13%的領土。

    根據資料顯示,二戰前期,主要原因還是出在一戰的戰勝國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義大利以獲得領土為條件與英國和法國簽署條約轉而投靠他們,但是義大利的民族主義者不滿在戰爭結束後兩國並沒有遵守領土的承諾,隨後因為這次領土擴充套件事件反而讓義大利非常不滿。而從1922年到1925年開始,以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黨成為義大利政權,並且以民族主義與極權主義廢除了原本民主結構,同時義大利也積極展開許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夠將義大利發展成為世界大國。另一方面在德國,以阿道夫·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則開始嘗試在德國建立一個法西斯政府。伴隨著經濟大恐慌爆發之後,德國社會開始支援納粹黨執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在國會縱火案發生後希特勒開始大力提拔納粹黨成員擔任政府重要官員,並開始將德國塑造成法西斯極權國家。

    好了,到現在兩個法西斯主義國家基本塑造完畢了,剩下的就是挑起事端了。

    1.義大利阿比西尼亞戰爭是一場十分簡短的殖民地戰爭。

    2.德國和義大利為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領導的國民軍提供軍事支援。

    3.日本入侵中國。

    4.日本入侵蘇聯。

    好了,差不多了。二戰前序開始。

    1939年9月1日德國和其附屬國斯洛伐克一同進攻波蘭。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起巴巴羅薩行動,致使二戰正式爆發。

  • 15 # TimeAs

    根本原因資源分配不合理,想重新洗牌

  • 16 # 零落求知

    一戰遺留問題,《凡爾賽和約》相當於休戰決議,只是維持了一段虛假和平的時光。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約等於德國為什麼要進行二戰?當然也要考慮當時德國之外的原因。

    幾個關鍵詞:經濟大危機,綏靖政策,法西斯主義,對外擴張。

  • 17 # 仰角45度

    二戰的爆發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全球爆發經濟危機(根本原因)

    1929年10月,位於美國華爾街的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之後這場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爆發了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法西斯主義的"興起"

    義大利:1922年10月,墨索里尼成為義大利總理,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專政。

    德意志: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原因引發了多次動亂,這使得法西斯主義在德意志迅速發展。納粹黨更是迅速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第一大黨。特別是希特勒上臺後藉助一系列法案,逐步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權。

    日本:“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開始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

    《凡爾賽和約》埋下的隱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簽訂了《凡爾賽條約》,條約對戰敗國德國在經濟與軍事上實行了最嚴厲的制裁。制裁給德國在經濟造成了極大負擔,也引發了德國民眾的不滿,為二戰爆發埋下了隱患。

    綏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並達到“禍水東引”的目的。英國、法國、美國等國一直推行綏靖政策,縱容了德、意、日三國的對外侵略與擴張,也使得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增長。

    在這種背景之下,德軍在1939年的9月1日閃電入侵波蘭。而英法兩國在兩天之後才倉促對德宣戰。至此,二戰全面爆發。

  • 18 # 手可摘

    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轉移國內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喜歡一個人,不想失去她,怎樣相處最好是跟她像朋友一樣處還是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