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草原動態的描寫的詩句是:風吹草低見牛羊。“吹”、“低”、“見”三個動詞,意思是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盪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於是,由靜態轉為動態,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全詩原文如下: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白話文釋義: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註釋: 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內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對草原動態的描寫的詩句是:風吹草低見牛羊。“吹”、“低”、“見”三個動詞,意思是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盪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於是,由靜態轉為動態,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全詩原文如下: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白話文釋義: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與大地相連,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藍天下的草原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註釋: 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內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