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746048373

    寶寶的頸部相對較短,尤其是在1歲以內的寶寶,加上汗液或奶汁留存區域性,頸部面板特別容易出現紅疹、潰爛、脫皮,甚至感染。給孩子區域性使用痱子粉、潤膚露、抗生素藥膏都會有一定效果,但都不理想。保持頸部乾燥、透氣是非常快速有效的辦法。保持頸部面板乾燥的原則是:

    1、儘可能多的讓孩子俯臥。讓孩子經常趴著,抬頭時頸部面板褶皺可以分開,保持頸部透氣;

    2、清洗頸部後,可用吹風機弱檔熱風將區域性吹乾,再用幹、軟的紗布置於頸部,2—3小時更換一次;

    3、不建議用爽身粉,以免孩子將其吸入呼吸道;

    4、任何藥物效果都有限。

    有些家長會突然發現孩子耳後或頸部有一個或幾個近似黃豆至蠶豆大小的橢圓形腫物,可以活動,沒有壓痛。家長不必擔心,這應該是淺表淋巴結。

    人體有幾處淺表淋巴結,比較容易觸控到的是耳後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平時淋巴結較小,類似綠豆到黃豆大,遇區域性面板等感染,出現炎症後,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或頭面部溼疹後,頸部區域性淋巴結可能增大,有時可達蠶豆大,以後又會逐漸縮小,但很難消失。

    這是正常現象,無需任何治療,也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傷害。但如果家長髮現“腫物”過大,應該去看醫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頭部如何撥罐?腳底如何走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