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呂建君
-
2 # 鴉先生的攝影機啊
資金確實是一個重要原因,這東西也不是說升級就升級的,除非你是土豪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的人更會注重鏡頭後面的那顆腦袋,他們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說普利策新聞獎之類的一些國外攝影師,他們用的機子是好幾年前的,更有甚者用的是十年前的機子,半畫幅機子也不在少數,可能就是國內的一些人會更加註重機器吧,就像我身邊的一些同學,明明都是學生,技術不行,連個構圖都不會,然後就是攀比著說什麼半畫幅不行,要用就用全畫幅之類的話,還有人勸我賣掉自己的半畫幅,入手全畫幅,但我沒太多錢,也不想花太多錢在一個練習的過程中,半畫幅已經夠我用的了,為什麼要再花那個錢買讓我負擔不起的東西,我怕我買了後會掉入器材黨的坑,畢竟人的慾望是無窮大的。
最後,記得國外一個很出名的攝影師說過"最好的相機永遠是你手中的那臺"!所以,勿忘初心,量力而行,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因為別人而去改變自己,不要讓自己的變成負數。
-
3 # 我要吃嘠嘠
好東西誰不喜歡呢?這個問題問得好尷尬!
將半畫幅相機升級為全幅相機,以及隨之的鏡頭升級,所帶來的好處太多太多。比如畫質提升,拍攝場景的適應性提升,隨手一拍的糖水樂趣,無論專業用途或者業餘晒娃都是極大的助力。這些其實也是當年購買半畫幅單反的初衷和使命。
明白這個道理就好解釋不升級的原因了。
其一,沒錢或者捨不得花錢升級,這個有太多的具體理由,每個人版本恐怕都不一樣,反正花錢的地方太多,沒錢升級或者正在賺錢升級的路上,不多解釋。
第二個原因八個大字就講清楚了,哪八個字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哈哈……什麼意思呢?具體講,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在改變,丟失了購買單反的初心和使命,所以,升級就算了吧。
比如時間一長娃也不愛晒了,難得拍片片了,即便晒娃,手機就搞定了,忘記了當初”多拍娃,拍好娃”的初心和使命,升級自然失去了動力。
再比如,入門級半畫幅的單反總要有點技術才能出好片,熟練的前期操控尤其後期處理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能掌握的人都是不一般的。然後,兩極分化,一般人不得其法,單反還沒手機拍得精彩,徹底喪失了購買單反的初心和使命,那還升級個毛線啊。只有不一般的人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選擇升級相機,假如有漏網之魚,請參見第一個原因,可能沒錢,也可能在賺錢升級的路上。
-
4 # hai60long
剛開始玩數碼相機的時候,並不懂半幅機和全幅機,2012年剛退休就去買相機,那時候在淮海路的萬得城服務極力推薦尼康D7000相機,也許是這臺相機剛出來不久,不少人都很青睞它,圍觀者中有懂相機的也鼓動我買,就這樣稀裡糊塗的買了它,當時的價格也不便宜,相機套頭加一些清潔用品和一個攝影包兩塊8G儲存卡花了一萬多一點點。後來才知道我的是半幅機,人家的相機又大又重,目鏡是圓的,價錢當然比我的要貴許多。在拍攝的過程中不斷的聽人說其中也包括一些網路文章大談全副機的優點以及半幅機的缺點,總之好像半幅機簡直就是一無是處,漸漸的手捧著半幅機就好像沒臉見人一樣。在這種心情的支配下下決心要買一個全幅機。三年後我終於買了索尼a7全幅機,那時候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好像只有有了全幅機就一定會拍出好片子,那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真的延續了好長一段時間。漸漸的發現全幅機拍出來的照片和半幅機的區別不是很大,也沒有人們說的那麼好,半幅機也沒有那麼差,只是D7000比a7重許多,對焦a7比較好,D7000跑焦很厲害,其它方面區別不是很大。之後發現索尼a6000竟然比其它兩個相機都好,又輕巧功能也不少,對焦比a7還要好,連拍甚至比a7還要快,價格卻是比它們要便宜的多,於是乎就買了半幅的a6000,現在主要的是以a6000為主,即輕巧又好用,拍攝效果也相當不錯,故此對全幅相機的迷信心理也逐漸打消,而提高自己的拍攝技巧和對相機功能的充分了解和掌握才是必須要不斷提升的。
-
5 # 張四五六
c幅不差啥,畫質,iso差個一檔多點,m四分之三差兩檔多。iso控在1000左右,別整高了就行,1600對大多數c幅都算吃力了,這一點,喜歡夜拍的要注意。光圈虛化,差個一檔多,四分之三差的更多。喜歡虛化的儘量買1.4,實際效果在2.0左右,最大光圈2.0也夠用了。
超廣角拍風景有點小困難,難就難在各家c幅都缺乏頂級頭,風景對鏡頭要求還是滿高的。不過一般專注風景拍攝的,都上全畫幅了。留下來的,拍風景不是看鏡頭,是看心情。
至於說c幅的輕便性,對於機身來說是個偽命題,因為如果做到專業級,機身不會輕便的。c幅鏡頭可以做的小一點,不過廠家的積極性不高。頂級的話,價格不比全幅頂級鏡頭便宜,新頭的研發攤下來,價格就落不下,落不下來就很難賣的動。再說c幅市場性質決定了這就是個中低階市場,頂級頭進場有沒有必要?況且開生產線很貴的,弄不好就虧。你看富士,很認真地做c幅,但它的價格便宜嗎?很多人都會想,這個價格我上全幅了。
另外,全幅取代c幅是一個趨勢。全幅隨著普及程度的提高,成本會降低,價格會降下來,這對c幅市場是一個嚴重擠壓。c幅如果賣的少,價格就很難降下來,少到一定程度,廠家就會停產。這就意味著十年左右的時間,c幅會成為歷史名詞。不過這也不是啥事兒,十年以後也該換機了。題外話,單反和c幅一樣,也面臨淘汰的危險,同質下無反更便宜,這一點就能擠死單反。現在單反能活著,全靠單反鏡頭撐著,再過一兩代,更好更新的無反鏡頭出來,現有的單反鏡頭就撐不住市場需求了。
堅持做c幅的富士,為啥開發中畫幅?因為他們清楚c幅頂不住了,文藝風加持已經用盡了消費者的情懷,轉頭再佈局135也晚了,於是跳出135,直接在中畫幅發力。這個策略是對的。
-
6 # 視通文化
⭐全畫幅與半畫幅的區別如下:
全畫幅比半畫幅感光元件面積出許多,結果是暗光環境下,低噪度好,全畫幅拍的畫面比半畫幅噪點少,更明亮乾淨。
⭐
非專業人員不上全幅的原因如下:
一:機身貴,全畫幅單反普遍比半畫幅貴,畫幅越大越貴。
二:鏡頭貴,配套全畫幅的鏡頭多是好鏡頭,要想拍出好作品,鏡頭也是關鍵硬體,比如佳能的鏡頭,半畫幅鏡頭不能用在全畫幅機身上,全畫幅機身用不了便宜的半畫幅鏡頭,導至鏡頭又多出一大塊預算。好的鏡頭價格沒底,從幾千到幾萬,十幾萬都有。
三:半畫幅畫質也過得去,光線好的環境下,全畫幅與半畫幅拍出來的效果,看不出太大差別,業餘人士完全夠用。不是專業人員不必非得全畫幅。
四:俗話說玩單反窮三代,單反加上配套鏡頭,花的錢可是個無底洞。當今大家生活壓力大,能省就省也是個好習慣。
⭐當然有錢任性就另當別論囉。
-
7 # 塵雨落幽燕
我喜歡旅遊攝影30多年了,可謂是個資深發燒友,用過的相機也有一打了!從海鷗120、紅梅120、華夏135、鳳凰135……柯達、索尼膠片機,到尼康、佳能數碼相機,現在最鍾情的還是我的掃街機佳能7D2。攝影和開車一樣,不是每個人都認為開手動擋就不如自動擋高大上,我就對手動擋情有獨鍾!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開勞斯萊斯和賓利!它們不適合野外地形,只能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招搖過市顯擺一下。爬山過河它們在野外地形還比不過五菱巨集光!在我看來,攝影是瞬間記錄大千世界某個精彩瞬間的視覺藝術,只要你能用你的洞察力和視角,敏銳的觀察力和撲捉力,定格它們最美瞬間,真實記錄下來,自我欣賞或者傳於世人,這就足夠了!強調真實記錄大千世界瞬間故事。本人強烈反對後期摳圖處理PS照片!你拿5D3就一定比我7D2拍的照片好哪去嗎?我絕不相信!同樣是一盤棋你下和我下結果絕對不同!不是吹牛逼,3000人的單位50人車輪大戰,我曾經十戰九勝,拿過冠軍。如今,一輛手動擋SUV,一個佳能7D2相機,已經伴我行行攝攝大半個中國。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四川、西藏、內蒙、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7D2是我觀察大千世界的另一雙慧眼,留住了太多的精彩瞬間,是我的最愛!如果像我哥們開攝影棚搞後期製作,我只能用5D3考慮全幅後期摳圖美圖了。所以,殘幅半幅哪個高低,這不是一個專業攝影人應該提的問題!你用一個高大上5D3設定AUTO進行拍攝,不過就是用一個傻瓜機拍的照片水準,沒有注入靈魂的照片就不是好照片!
-
8 # ZBLiu
我在這個帖子的跟帖裡面是少數派。
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把“錢、錢、錢”放在第一位的,不是真行家。
這類帖子的基本格局都是說全畫幅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必要,可惜就是沒有錢。這樣的論述實際上是答非所問,而且邏輯上也很成問題。
這樣的命題的合乎邏輯的論證思路應該是:用半畫幅有不少問題解決不了,而全畫幅能解決,好想買一臺全畫幅的......這下面出現“可惜就是沒有錢”才是合乎邏輯的。可是“用半畫幅有不少問題解決不了,而全畫幅容易解決”這個假定其實是不成立的。不服,你找一個反證出來試試。
所以,感嘆沒有錢的,其實只是有一個“全畫幅情結”而已。
我一直沒有買全畫幅相機,不是因為沒有錢——既然買得起電腦,買得起手機,那麼真要買一臺中端的全畫幅,也不見得就會破產,而是知道自己不是攝影家,也不是商業攝影師,我的作品不需要高倍放大,輪不到專業評審。所以至今用的還是一吋感測器的。不但拿著輕巧,用著順手,心態還很平和。打鳥、捉蟲、虛化、通透,都可以幹,出來的片子還像回事。要是覺得“還不夠”,誰能攔住我做後期?至於放大到144吋投影到牆上,我從沒有過這樣的要求。
-
9 # 0清心自飛揚0
我的第一臺單反是佳能的60D,這跟很多入門喜歡攝影的攝友一樣,都是從APS-C半畫幅單反開始的。套機的18-200mm鏡頭一直陪伴著,後來入手小痰盂。現在也換了全幅機,但是現在越來越覺得還是之前的半幅機乃至手機確更加好用!全幅機,第一投資貴,相應的鏡頭也是一筆不少的投資,因為好機身肯定要配好鏡頭嘛!;第二全幅機重,機身+幾個紅圈鏡頭,沒個好身體,你到哪去旅遊採風真的是受罪無比!大三元都是每個全幅機攝友的夢想裝置嘛,帶齊這重量。。。第三全幅機相對的對於儲存卡也是一筆不少的投資,專業機一般都是CF卡,乃至XQD卡,高速卡價錢都不便宜啊!半幅機就省多了,SD卡的價錢要輕鬆多了!綜合上述,半幅機幾大優點出來了:1、機身投資相對少,普通的標配鏡頭就能輕鬆外出拍攝,而且你有著全幅機沒有的好處,“偷”焦距,鏡頭加到半幅機上都會有1.5-1.6的焦距係數增加,例如我原來的18-200mm的套機頭就可以一鏡走天下了,雖然沒有大三元的優秀畫質,但是記錄旅遊中的時時刻刻肯定夠用了!再加上手機的補充,不會比全幅機差多少!再看看現在的旅遊景點,茫茫人群中,能有幾個在用單反,更別說去看看是半幅機還是全幅機了!基本看去都是在用手機在拍攝,說明什麼?說明現在越來越強大的智慧手機把拍攝變得越來越來大眾化了,拍攝完,經過手機APP美化就迅速能發朋友圈和微博,這是單反無法比擬的!所以,半幅機夠用了,所以現在我出門拍攝第一選擇手機,第二帶上半幅機60D,實在是要拍攝什麼重要場景才帶上我的5D4。
-
10 # 泥塑的遠方
我接觸最早的數碼相機是索尼品牌的,型號不清楚,畫素只有20萬。我們這一代人,首先接觸的是apsc畫幅的數碼相機,我第一臺的尼康單反,只有470萬畫素。因為有從理光膠片機升級尼康F4膠片機後照片質量大幅提升的經歷,當時一直盼望數碼相機有更好的技術升級,後來佳能5D成為我首臺全畫幅。之所以不選擇尼康,原因是解碼原檔案格式不如佳能方便。
我認為全幅單反的重量鬥不過自己對照片質量的追求,所以我不會因為輕便而選擇使用c畫幅的相機,而且男人的力氣不會被一臺相機難倒。如果用佳能G16的照片質量與5D3比較的話,因為差距很大,所以那怕是最一般的題材我也不會使用c畫幅的相機。我現在出行只帶5D3機身,器材重量大的話可以用帶輪子的箱子裝運,無論國內外,大多時候出行都可以租用汽車。
如果數碼相機在高感質量、動態範圍方面有大的提升(這是c畫幅相機不可能做到的)我會毫不猶豫地選用更好的全幅相機。
回覆列表
我用的相機是索尼APS-C畫幅單電數碼相機a77m2。掛機頭是DT16-80mm z a蔡司變焦鏡頭。這個鏡頭等效35毫米,24~120毫米焦段。是掃街或旅遊的好伴侶,它本身的成像對比度表現非常優秀,再加上出色的機動效能和蔡司標準,使得各焦段都有出色的反差和銳度,適合人像街拍風光車輛室內的拍攝,最大光圈f3.5~4.5比f2.8略微小一點,但是由於索尼自身的高感比較優異,所以這一檔光圈可以忽略不計,而且80毫米焦段F4.5的光圈虛化程度跟一般24-70f2.8比起來也很接近。就是因為這款鏡頭,我才堅持使用APS-C畫幅相機。全畫幅與此焦段相接近的是尼康有一款24~120毫米鏡頭。但是那款鏡頭據影友反映有比較大的暗角和畸變,而索尼的相機有內建鏡頭優化,可以將24毫米端比較明顯的桶型畸變在機內優化成非常漂亮的直線。在拍攝街景和建築時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蔡司的鍍膜抗炫光效果比較好,所以用這款鏡頭拍逆光片,沒有炫光和鬼影。還有一款中長焦鏡頭是55~300毫米,等效35毫米,80~450,與此相接近的是一款尼克爾全畫幅80~400毫米鏡頭。攝影關鍵是你最終拍出來的照片,而不在於是否是全畫幅,我用這樣的相機和鏡頭能拍出讓我自己滿意,讓客戶也滿意的照片就足夠了。當然我也有全畫幅單電a99二代,因為畫素太高,4200多萬,平時用的也很少。但是不可否認,效能也確實是很好,價格也貴了三倍。